羅輝洋
摘 要:語文學習好比一場馬拉松比賽,只有沿著跑道一直堅持向前奔跑的學生才能取得最后勝利,但一些學生在遇到困難后就會選擇放棄,最終與成功失之交臂。對此,語文教師作為學生學習路上的領航人,要為學生指明前進的方向,幫助學生提升語文學習能力。
關鍵詞:語文學習;教師;學習能力
初中語文的知識豐富、內容復雜、文體多樣化,這對學生和教師來說無疑是一種挑戰。那么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幫助學生提升其語文學習能力也就成為教學研究的重點。對此,我認真總結、分析了現代初中生學習語文的問題,并提出了幾點提升教學效率的策略。
一、初中生學習語文的問題與分析
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他們在思想上不穩定,容易產生逆反心理,這就加大了教師課堂管理的難度。一些學生認為提升語文成績較慢,短時間內看不到顯著效果,轉而把精力投向其他理科科目,放任語文“自由發展”。還有一部分學生聽到之乎者也這樣的文言文就厭煩,對作文寫作更是一籌莫展,喪失學習語文的自信心,令語文課堂徹底淪為教師的獨角戲舞臺。對此,語文教學的改革工作勢在必行,必須要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二、如何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
如何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這是所有語文教師都為之苦惱的事情,因為學生課業壓力較大,留給語文學習的時間較少。對此,教師必須發揮出語文課堂的重要作用,以此來幫助學生學好語文。
1.巧用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德育,提升教學效率
初中生對自己的情緒管理能力較差,對文言文、寫作等模塊內容存在一定的懼難心理,這就導致一些學生放棄對語文的學習。因此,教師在講課時要巧妙地利用教材中的相關內容來對學生進行德育,幫助其克服學習上的困難,提升其學習能力。
例如,在學習“走一步再走一步”時,我先引導學生掌握、理解文章內容之后,在引發學生深思環節中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你從作者勇敢爬下懸崖的經歷中得到了哪些啟發?接著我組織學生分成小組進行思考、討論活動,課堂氣氛熱烈,學生各抒己見,接著我鼓勵學生主動站起來談談自己對文章的感悟。有學生說道:“大困難是由小困難組成的,小困難是不難戰勝的,一步步戰勝了小困難,最后就是戰勝了巨大的困難。當然,重要的是我們要有戰勝困難的信心和持之以恒的決心。”其他學生也做了回答,我也都給予了他們肯定。趁此機會我利用這篇文章的內容向學生進行德育,我說道:“同學們,在語文學習過程中你們會遇到很多困難,如不知道怎樣學習文言文或者古詩詞等,但是你們一定不能灰心,而是要迎難而上,像作者一樣走好腳下的每一步,堅持今天進步一點,明天進步一點,這樣你們一定能學好語文。在遇到生活中的其他問題時,也要就近起步,由易入手,堅持下去,走向成功。”
2.創新教學模式,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
學生之所以覺得語文課堂枯燥是因為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參與率較低。對此,教師在講課過程中要創新教學模式,以此來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
例如,在學習《敬業與樂業》時,為了讓學生體會演講和口語特色,在常規的講解基礎上還組織學生開展了辯論賽的活動來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并邀請其他教師來擔當評判點證工作。正方觀點:安于職守的士兵是好士兵。反方觀點:想當元帥的士兵是好士兵。在辯論賽開始時,正方辯手說道:“在部隊中,如果每個士兵都不安心做士兵,都夢想著當元帥,但‘元帥職位只有一個,大多數士兵都不能成功,那他們的人生豈不是一場失敗·所以,安于職守的士兵是好士兵。”反方辯手反駁道:“如果每個人都安于自己的現狀,沒有一顆進取之心,那誰來領導我們走向最終的勝利?對此,想當元帥的士兵才是好士兵。”……這樣的辯論比賽讓學生為之興奮,更是積極參與其中,這節課的教學效果也有明顯提升。
3.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形成課堂教學智慧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學習,以此來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形成自己的課堂教學智慧,讓學生在輕松的教學環境中完成學習任務。
例如,我經常參加一些學校組織的語文調研活動,學習其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優點,以此來提升語文專業素養。除此之外,我經常觀看一些有關教學的雜志、書刊以及電視節目,把從中獲取的教學模式加以改良,創新出適合自己班學生的教學模式。其次,我在教學過程中開展了“你來當老師”的活動,讓學生來“講課”,我坐在臺下“聽課”。活動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也讓學生深刻地理解了教師的工作,提高學生的課堂自律能力,同時也讓我體會到了學生聽教師課時的感受,并督促自己一定要改變枯燥的教學模式,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形成自己的教學智慧。
總之,語文是各門學科的基礎,在我們的生活、工作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對此,語文教師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創新出更多有效的教學辦法,提升自己的教學效率,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
參考文獻:
[1]黃岳.認真抓好素質教育積極開展語文教改[J].電鍍與環保,2009.
[2]雷錦華.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J].中國校外教育,2014.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