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素芳
【摘 要】:農作物新品種保護是農業生產的重要環節之一,只有保護適合當地環境與農業技術水平的優良品種,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取得農業生產的高產、高效。本文就當前農業生產中作物新品種保護工作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決對策。
【關鍵詞】: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創新
農作物新品種保護是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和科教興農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農業科技創新的重要原動力。
1、 我國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存在的問題
1.1植物新品種產權意識薄弱
我國是實行知識產權制度較晚的國家,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作為一項新的知識產權制度在我國也才剛剛實施四年多的時間,這使得廣大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對植物新品種保護的重要作用沒有充分的認識,知識產權意識薄弱,對植物新品種保護的戰略意義缺乏足夠的了解和認識,品種權申請數量少。
1.2農業植物新品種申請保護的品種構成不合理
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的申請及授權數量少,品種構成也不合理。從申請數量上看,盡管每年申請的數量都在不斷增加,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從構成上來看,品種分布很不均勻,申請植物新品種權的農作物主要是玉米、水稻、小麥等大田作物,占到了申請總量的90%以上,其他農產品申請數量較少,甚至是空白。已申請品種保護的也主要以玉米、水稻為主,大豆、蔬菜、果樹品種很少。
1.3維權困難,地方保護主義嚴重
農作物種植和種子生產經營活動的季節性很強,對侵權案件的取證本身就十分困難,一些地方政府為保護本地利益,直接或間接插手種子行業,違規設置障礙排斥外來企業和優良品種,甚至袒護本地違規侵權單位,阻撓執法部門查處。
1.4審查速度較慢,不適應植物新品種保護發展的需要
目前,新品種保護組織管理體制還沒有完全理順,品種權初審、實審、復審、無效等程序尚未有效建立和順利運轉,再加上由于資金短缺而造成的品種權審查測試技術支撐體系建設滯后,人員數量和質量不能滿足發展的需要,便利審查速度難以加快,不利于品種權申請人合法權益及時得到有效的保護,反過來影響育種者和育種單位對植物新品種保護申請的積極性。
1.5植物新品種保護的覆蓋面應當進一步擴大
通過自主創新取得與掌握品種權是保護國家種質資源的重要的方式。我國是八大作物起源中心之一,生物遺傳資源非常豐富,隨著我國農業經濟對外開放及農產品國際貿易的日益擴大,外國企業到我國申請品種權將后迅速增加,特別是一些種業跨國公司,依靠其先進技術優勢,不但將其某個具有現實及潛在經濟價值的植物新品種在該國申請品種權,還將某些發展中國家的優良品種在這些國家申請并取得屬于他們自己的品種權。因此,必須擴大植物新品種保護的覆蓋面,使我國的植種質資源通過品種保護“留住”,而不是“流失”。
2、 對我國農作物新品種保護工作的幾點思考
農業植物新品種的保護工作在我國還剛剛起步,針對目前存在的一些主要問題,在今后的發展中著重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2.1加強對植物新品種保護知識的宣傳與普及
為了提高全社會的植物新品種保護意識,使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領導、農業科研、教學單位和企業充分認識到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在育種創新、公平競爭和實現農業科學技術跨越式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必須加強對植物新品種保護知識的宣傳與普及力度。
2.2加強植物新品種保護隊伍的培訓
重點強化對農業行政管理部門的執法人員、種子管理站的工作人員、植物新品種保護中介機構的代理人員的培訓,使他們了解植物新品種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有利于植物新品種保護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
2.3制定更加完善的配套政策和激勵措施,提高植物新品種權的申請量
農業植物新品種權的申請數量標志著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農業技術創新的能力。應當進一步簡化品種申請和授權的程序,加快審批、授權的速度,使申請人的合法權益得到及時的保護,如修訂申請格式的版本,刪除重復的內容;簡化對農作物品種的數量性狀的描述內容,要突出主要的性能和特點;根據不同生態類型和區域,選擇適當的測試點以盡可能的降低測試的費用和工作量等。
2.4加大對品種權人的保護力度
把對品種權的保護范圍從過去單純保護品種權的銷售權擴大到許諾銷售權、出口權和進口權等,打擊侵權者在境外生產、繁殖授權品繁殖材料然后通過進口在中國境內銷售侵權品種的不法行為。同時,新品種產權作為一種財產權,其侵害適用財產手段來解決,對侵權行為要有補償、制裁和警誡方面的作用,所以,對新品種產權領域的侵權行為應當建立有效的懲罰性賠償金制度,以加大對品種權人的保護力度。
2.5適應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的發展趨勢,加強植物新品種保護的國際合作
參與國際規則的制定,反映我國在植物新品種保護方面的意志和主張,促進我國種業國際貿易發展;適應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的發展趨勢,加強審查測試的國際合作,通過審查、測試和代理等方面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既將維持保護體系的運作費用降到最低,又可使育種者以相對低的成本同時在幾個國家獲得保護。
2.6積極發展品種權中介服務組織
應當通過各種形式的培訓,提高品種權中介服務組織的業務素質,擴大品種權代理人隊伍,適應國內外品種權代理服務的需要。同時,采取措施增大各企事業單位自發組建新品種保護自律性和維權性的區域性社會組織,建立自我約束和自我保護的機制開展研究,提供咨詢,建立市場公平競爭規則,協調內部品種權糾紛,推動我國植物新品種保護社會化管理和服務水平的提高。
總之,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影響了國際農產品貿易的格局,許多國家紛紛采用植物品種保護制度保障自身的優質品種壟斷,并在全球范圍內申請保護,以此來控制國外農產品的進口,使得品種權成為新的國際農產品貿易壁壘。因此,我國應當重視品種權作為國際農產品貿易壁壘的重要作用,積極采取措施,最大限度的保護我國品種權人、企業與農民的利益。
【參考文獻】:
[1] 楊冬華.農業新品種推廣中的問題與對策[J].吉林農業:下半月,2009(12).
[2] 趙玉山.加快農作物新品種推廣 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率[J].科學種養,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