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應培
摘 要:在作文教學上運用多媒體教學,能把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融合在一起,為學生營造一個圖文并茂、動靜結合的教學情境。應用多媒體創設情境不但能開闊學生視野,積累寫作素材,而且能在教與學之間架起科學的橋梁,發揮語言教學所不能替代的作用,為作文教學注入了源頭活水。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在我們農村小學的常規性的作文教學的課堂上,學生望著作文題目頭痛,對作文產生了畏懼的心理。究其原因,是學生缺乏對事物的觀察,心目中沒貯存相應的寫作材料,因此,提起筆來總是言之無物地無法表達。那么,怎樣才能消除學生寫作的畏懼感呢?名師方利民指出:“作為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既要引導學生觀察五光十色的自然現象……又要有意識地創設有關情境,使學生收到‘境的感染情動而辭發,情致而文生。”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能把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融合在一起,為學生營造一個圖文并茂、動靜結合的教學情境。所以,如果我們在作文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結合創設合乎習作要求的情境,讓學生帶著愉悅的情緒,進入特定的活動情境,這樣就會大大地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要使學生把作文寫得好,教師就必須引導學生走向生活,從生活中去積累素材。向愛平說:“作文要觀察生活,選擇材料,表達真情實感,只有這樣,作文才能做到內容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真實感人。”
我在教學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觀察一處景物再把觀察到的景物寫下來”,這次習作時,在布置習作前,我結合農村的自然景象,通過多媒體制作成一幅幅農村美麗的田園的圖片課件,然后在作文教學的課堂上,把這些田園景色的課件按由遠景到近景地一幅幅呈現出來讓學生觀察。同學們都不約而同地贊嘆道:“多么美麗的田園風光啊!”我抓住機會指點學生進行有序的細致觀察,讓學生互相交流個人的觀察體會。接著以《我愛家鄉的田園風光》為題布置學生完成一篇寫景作文。由于所寫的都是學生通過認真的觀察和思考獲得的材料,所以從課堂的抽查看,文字個數400以上的達95%,不足100個字的僅有2人。98%的學生寫出了真情實感。90%以上的學生,不但能按“總—分—總”的結構完整地寫出家鄉田園風光的美麗景色,而且還抒發出熱愛家鄉的情感。通過這樣的有序誘導學生觀察,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習慣和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正如丁有寬所說:“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觀察習慣,則是一個重要途徑……以作為來說,觀察可以為作者積累素材,深入細致的觀察有助于作文寫得生動、形象、具體。”
二、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有序觀察
現代媒體中的錄像,便于教師結合習作要求引導學生進行有順序地觀察,不僅能解決學生習作雜亂無章這一難題,還會提升作文課堂的教學效果。名師武鳳霞說:“以課堂本身為觀察對象,指導學生在其中觀察體驗,并同步完成習作。”
在教學作文《我喜歡的一種小動物》前,我借助多媒體截取了小兔子的形態、動作、進食等鏡頭。按不同的觀察順序分列在多個菜單中,讓學生作細致深入的觀察。一時間,學生有說有評,學習興趣空前高漲。這樣,學生不僅掌握有序的觀察事物的方法,還會在觀察中獲得寫作材料輕松完成作文。
三、創設情境,開闊學生視野,積累寫作素材
名師方利民云說:“作文源于生活,只有學生熱愛生活,在生活中多聽、多想、多實踐,用自己敏銳的感覺洞察生活,認識生活,了解生活,才能打開作文與生活的通道,找到采掘作文金礦的藏寶之地。”在多媒體幫助下,許多內容情境都可以形象地展示出來,有利于教師指導學生觀察,開闊學生視野,積累寫作素材,在此基礎上再添加諸多精彩的文字,作文教學的目標便能完美達成。
總之,在寫景狀物作文教學中,巧妙利用多媒體,能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豐富寫作素材,拓寬學生思維,提高觀察與寫作能力。為作文教學開辟了豐富多彩的天地,在教與學之間架起了科學的橋梁,發揮語言教學所不能替代的作用,為小學寫景狀物作文教學注入了源頭活水。
參考文獻:
[1]方利民.方利民講語文[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9.
[2]向愛平.向愛平講語文[M].北京:語文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