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漢朋
摘 要:初中語文作為小學語文和高中語文的承接,是一個非常關鍵的轉折點。語文學習是聽、說、讀、寫的訓練及積累運用的過程,學生掌握每種題型的解題方法,善于積累,注重運用就能在語文考試中取得好成績,文章就此展開論述。
一、善于積累
積累包括各種不同形式、不同方面的積累,有些人善于在生活中積累一些常識,還有些人喜歡積累書本中的知識。也就是說,有的學生喜歡課內積累,而有的學生喜歡課外積累。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積累方法,但一定要是最適合自己的積累方法,在積累的過程中也要注重將知識進行分類整理。
1.課內積累
課內積累就是課本里的知識總結與積累,語文課本是一個很好的題材庫,課本里的素材都是甄選自古今大家的名篇,內容經典,也有高度,很值得我們學習。要想做好課內的知識積累,上課的聽課質量尤為重要。所以,在上課之前一定要對課本內容做預習,在學習的初期,可以買一本參考資料,有可能的話,盡量在上課之前多讀幾遍課文,借助參考書弄懂不認識的字的字音、字意,這樣上課效率會有很大的提高。一節課四十分鐘左右,一定要保證精力集中,教師不會在講重點的時候提醒你“好好聽,認真記錄”,而且對不同的學生來說重點也會不同,關鍵是要重點聽一下自己在預習中沒弄懂的地方。課后及時去復習,也要做習題,但是做習題不要刷題,要做重點知識,不能一味求量,也要保質。做錯的題目要積累下來,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錯題本”。錯題本中的習題也要及時去看,盡可能不定期地把曾經的錯題重做幾遍,盡量達到百分之百的準確率。在考試之前也要做到及時復習,不要在考試前兩天晚上臨時抱佛腳,復習時要注意掌握做題技巧。答題也有一定的技巧,考查理解能力的題型要盡量多寫多答,這樣,得分才可能高。
不一樣的題型有不一樣的復習方法。復習古詩文鑒賞時,要記住古詩文鑒賞題的解題思路,例如在賞析一首描寫景物的古詩文時,可以寫:這首詩生動形象的描繪了一幅……的場景,表達了作者……的感情。復習作文時,要把平時寫的作文好好看一下,平時積累的新聞實事也可以運用到作文中,使得作文中引用的實例素材更為新穎。在日常學習中還要注重好詞、好句、好段的積累,寫作時注意格式。
2.課外積累
在中考中課內的知識考的不多,所以說,課外積累比課內積累更重要。課外積累也有很多種方式,可以是教師在課上講述的課本之外的知識,也可以是自己讀書學習到的知識,或者是平時刷微博、看電視、讀報紙、聽廣播所學到的知識。只要對學習有益的知識,我們都可以學習一下。知識內容可以廣泛一點,大到國際事務,小到娛樂事件。但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無論是怎么學到的東西,一定要把那些知識都記錄下來,然后勤復習。
二、注重運用
積累的成果要運用到平時的語文學習和考試中,積累才會有意義。如果只會積累不會運用,即使積累得再多,也毫無用處。例如,在進行古詩文鑒賞的知識積累的過程中,我們會遇到詩歌常見修辭手法的知識,分類整理后能知道,詩歌中常見的修辭手法有比喻、雙關、借代、夸張、對偶、擬人、對比等。例如,在2017年內蒙古呼和浩特語文中考試題的古詩詞鑒賞中,題目問道《江畔獨步尋花》中“留連戲蝶時時舞”一句用到了什么修辭手法,很顯然,這句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而且作者借景抒情,還表達了作者閑適愉悅的心情。有的學生可能會覺得自己積累了足夠多的東西但不知道如何運用到做題中。大多數學生都會遇到這種問題,身為教師,我們應該積極培養學生的想象力,當學生善于聯想時,他們才能將平時積累的知識更好地運用到答題中。有些學生善于聯想,但思維極其跳躍,經常能把一些毫無關系的事物聯系在一起。
語文的學習是一個艱苦而漫長的過程,沒有人能“一口吃成個大胖子”,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稍有放松。初中生的語文素養尚且粗淺,所以更要注重知識的點滴積累。在中國,語文的學習就是漢語言的學習,漢語言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初涉稍有難度的語文學習的初中生任重道遠,只有一點一滴地學習才能將優秀文化傳承下去。
參考文獻:
[1]汪 英.認真研究中考試題精心制定復習策略[J].新課程(中旬刊),2014(10).
[2]李梅芳.談初中語文在學生學習生涯中的作用[J].學周刊,20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