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梅
摘 要:當前,我國新課改不斷深入推進,但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特別是現代文閱讀教學中,依然存在著諸多問題。以高中語文核心素養這一理念為觀照,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重新回歸語文教學的“本原”,重視起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兩大特征,高效的現代文閱讀教學課堂就一定能構建起來。
一、高中語文核心素養和現代文閱讀教學
國內著名語文教學研究專家顧之川認為:社會參與、自主發展、文化修養是語文核心素養的三大領域。在高中階段,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和文化傳承與理解等,應該成為語文教師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點所在。仔細探究高中階段語文核心素養,我們不難發現:語言建構與運用是高中語文核心素養中的本體性要素;思維發展與提升是語文教育的重要使命與目標;審美鑒賞與創造從來就是語文教育的重要內涵,是這一學科人文特質的內在要求;文化傳承與理解側重于我們的身份歸屬問題,是漢語作為我們母語學科的題中之意。這四個方面的內容充分彰顯了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特征,這就啟示我們在進行語文學科的教學時必須做到將兩者(工具性與人文性)統籌兼顧,只有這樣才能帶來高質量、高效率的教學。
落實到現代文閱讀教學中,要明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的多重對話,提倡閱讀的多元化、創造性和個性化等,具體要做到重視整合和積累、感受和鑒賞、思考和體悟。
二、現代文閱讀教學高效課堂構建的路徑探究
1.重視讀,讓學生有效掌握“語言建構與運用”
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中國古代文人歷來就有重視閱讀的習慣,離開閱讀談語文的學習,會讓語文學習成為空中樓閣。相反,嚴謹、細致、反復的閱讀對于學生言語經驗的形成大有裨益。對于現代文的閱讀,筆者認為要充分重視誦讀的作用。
誦讀是最常用的閱讀方法。它并不是文言文和詩歌的專利,在現代文學習中也被大量使用。誦讀既有利于對字詞句的理解和掌握,又有利于培養學生對文章語言的品鑒能力,特別是一些飽含感情的現代文,認真、細致的誦讀容易使學生與之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此外,誦讀還能引導學生想象,提高學生的表達情感的能力,訓練學生的思維。
2.重視問,讓學生有效獲得“思維發展與提升”
提問是教師進行教學的常用方法,有時會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即所謂的問題教學法。一個優秀的教師非常善于提問,而一個好的問題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為語文教師,提問時要有明確的目標,緊緊圍繞一個中心點展開,問題要有啟發性和針對性。具有啟發性的問題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探究 欲望,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思考,具有針對性的問題,可以精準地開發學生的思維,驅使其走向思維“深水區”,從而實現思維發展素養的提升。
在具體的現代文閱讀教學中,教師經常采取的辦法是以問題鏈作為依托,通過不斷地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來完成教學任務。教師提出的問題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對于有些比較有難度的問題,可以先設計一個個小問題,呈梯度式逐層解決,讓所有學生都參與教學活動,激發學生閱讀和思考的主動性。提問時還要注意方式方法,往往好的問題可以激活學生的學習思維,拓展教學視野,使得教學更有廣度和深度。
3.重視悟,讓學生有效領會“審美鑒賞與創造”
一千個讀者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個體都是不同的,他們對這個世界的經驗也各不相同,當然看法、感受也不一樣。所以,同一個故事、同一個形象、同一段語言,對于不同的讀者來說,往往會有千差萬別的認識。在進行現代文閱讀教學時,教師要重視讀、問,也要重視學生個體的經驗感悟,在閱讀鑒賞過程中,不能將自己的理解和認識強加給學生,而是要尊重學生的感悟,因為這是他們進行審美鑒賞與創造的源頭。當然,學生的感悟必須植根于作品的創作背景和文本內容,脫離文本的胡思亂想,并不能帶來“審美鑒賞與創造”的提升。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Z].2014-04-08.
[2]張 華.核心素養與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再出發”[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