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芹 邱新偉 張金波 王俊發 葛宜元
[摘要]學校構建并完善機械工程專業“四位一體”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在論述“四位一體”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基礎上,分析了“四位一體”創新型人才培養常見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教學體系完善建議。
[關鍵詞]“四位一體”;機械工程;人才培養;創新能力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7.18.143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7)18-0228-02
近年來,為促進我國生產制造業轉型升級,實現由更多依賴資源投入向更多依賴技術進步的轉變,政府基于我國為制造業大國的國情,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戰略,旨在對現有的較為低端和薄弱的民族制造業進行全面的升級轉型和改造。在這種大背景下,高校機械工程專業在人才培養上,也必須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勇于作為,構建并完善“四位一體”(創意、創造、創新、創業)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積極服務于國家戰略和經濟發展。
1“四位一體”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簡介
基于“四位一體”的機械工程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核心思想是以實踐為導向,培養學生的“創意、創造、創新、創業”能力,使學生能夠符合“中國制造2025”戰略人才需求,能夠有能力、有水平、有膽識,不斷更新觀念和思維方式,對現有資源進行新的整合,建立持久競爭優勢。
在“四位一體”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下,首先,學生們要扎實學好基礎知識和核心專業課程,并且做到活學活用、舉一反三,能夠以理論指導實踐,不斷涌現新創意;其次,有心動更要有行動、有措施更要有落實、有想法更要有辦法,學生要把自己美好的創意轉化為實際行動,去創造性地解決實踐中的問題;再次,學生要及時總結解決問題的實際經驗,形成自身完整的創新理論,并用理論指導實踐,形成完整的創新體系;最后,在上述基礎上,學生要高度重視創意、創造、創新的應用價值,提高實踐能力,通過積極創業將學術價值或科研價值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
2“四位一體”創新型人才培養常見問題
近年來,我國眾多高等院校在機械工程專業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中,以實踐為導向,充分踐行“四位一體”(創意、創造、創新、創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也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與“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新要求相比,與我國市場經濟改革深化的新形勢相比,與經濟轉型期微觀經濟主體對創新型人才的新期盼相比,還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差距和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人才培養雖以實踐為導向但創新性教學不足
目前,我國眾多高等院校在機械工程專業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中,均已充分認識到實踐教學的重要性,紛紛加大了實踐教學的比重和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考核,較以往過多的理論教學有了很大進步。但是,這些實踐教學更偏重于操作性而忽視創新性,通常由教師告訴學生具體的流程和工藝,并且手把手地進行指導,而沒有采用啟發性的教學模式。在這種培養模式下,學生們可能會很容易適應傳統意義下的工作環境,能夠較為輕松地勝任基礎工作崗位,但是其發掘新思路、解決新問題、突破傳統模式的能力則遠遠不夠,很難適應“中國制造2025'戰略對創新型人才的新要求,更難實現自主創業。
2.2教師創新教學能力不能滿足創新型人才培養要求
“四位一體”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下,教師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合格的教師不僅僅應該精通本專業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巧,更要的是要熟悉并善于運用啟發性、創新性教學技巧,能夠與學生建立精神和感情聯系,了解他們最新的創意和想法,同時,教師要因材施教、循循善誘地去激發學生的潛力,能夠為學生提供學習鍛煉的機會,讓學生“接地氣”,獲得鍛煉和歷練。目前,很多高校教師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很多教師都是在碩士或者博士畢業后直接進入學校工作,沒有工作或實習的經歷,這些老師的科研能力和教學素養都非常優秀,但實踐能力不足;二是很多教師雖然具備一定的實踐經歷,授課時也非常注重實踐教學,但在具體授課時還是以傳統教學模式下的“填鴨式”教學為主,習慣于直接告訴學生們解決方案是什么、應該如何操作,而很少應用啟發性、創新性教學技巧,在一定程度上抹殺了學生們的探究能力和創造能力。
2.3與校外企業單位的戰略性、創新性合作較少
完整的“四位一體”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離不開與校外企業單位的戰略性、創新性合作。事實上,近年來我國絕大多數的高等學校高度重視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在機械工程專業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中,已經與很多校外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但是,這種合作很多時候只停留在初級層面,缺少戰略性、創新性合作。例如,校內學生可以參觀企業車間、可以進行一些操作崗位的實習,企業單位的高級管理者可以擔任學校的名譽講師、企業單位為學校提供獎學金等,這種合作顯然不能滿足“四位一體”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
3“四位一體”創新型人才培養教學體系完善建議
針對我國眾多高等院校在機械工程專業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中存在的種種問題,本文提出如下的對策建議。
3.1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加大創新性教學力度
從根本上講,創新就是辯證解決現實問題或者提高問題解決效率的過程,在傳統方式和手段無法解決遇到的新問題或者解決效率比較低時,通過積極開拓新思路、運用新方法,實現新作為。在“四位一體”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下,首先,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給學生操作實踐的機會,更要注重給予學生解決現實問題的機會,從解決問題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其次,教師要加大創新性教學力度,高度重視對學生“四位一體”創業能力的培養,建立課堂知識教學和創業實踐教學的綜合教學模式,進一步提高學生創新理論成果或科學研究向商業模式轉換的概率。
3.2夯實師資力量,提高教師創新教學能力
在夯實師資力量方面,首先,高校要提高教師準入門檻,教師不僅要具備卓越的科研能力,也要具有創新精神和擔當精神,能夠增強學生創新勇氣,在團隊中能夠營造創新氛圍,勇于承擔創新失誤;其次,高校要不拘一格降人才,不唯學歷、不唯資歷,比如引進一些企業單位的技術保障團隊負責人或者項目攻堅團隊負責人作為講師,定期為師生做專題講座,或指導學生的校外實習。在提高教師創新教學能力方面,高校要加強對教師創新教學能力的培訓,加強與創新教學示范學校之間的交流,使教師能夠摒棄因循守舊、抱殘守缺的保守心態,不斷更新觀念、突破定勢。
3.3深化與企業單位的合作,構建創新型人才培養平臺
高校要深化與企業單位的合作,建立起人才培養的戰略性合作伙伴關系。例如,高校與企業可以采用成立聯合創新實驗室或者創新基地方式,讓學生的創意能夠有實踐的平臺,也讓企業能夠引進更多的研究成果,達到校企雙贏的目的。同時,高校構建創新型人才培養平臺,通過采用聯合講師的方式,建立起校企之間的人員交流機制,高校的老師可以去企業兼職項目負責人,企業的項目負責人也可以兼職高校的老師,進一步加強校企互動,為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提供更為強大的師資力量和更為廣闊的施展平臺。
4結語
目前,我國眾多高等院校在機械工程專業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中,存在人才培養導向創新性不足、教師創新教學能力不達標、與校外企業合作深度不夠等問題,高校應該積極轉變教學理念,拓展創新型人才培養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