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璐
摘 要:主動配電系統是在智能電網發展的大背景下提出的一個概念。從主動配電網的態勢感知、主動配電網的大數據分析、主動配電網的規劃和互動化服務技術等幾個方面,對主動配電網的關鍵技術進行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主動配電網;關鍵技術;分析研究
中圖分類號:TM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22-0166-02
1 引言
主動配電系統是在智能配電網發展的大背景下提出的一個概念。主動配電網是為了針對新型技術發展下提出的挑戰,由電力公司主動提出的技術和管理手段。而主動配電系統所涵蓋的內容則更廣些,包括對配電網更大范圍的全面感知。采用更加有效、可靠感知技術以及控制終端技術,實現對分布式發電設備狀態、配電網運行狀態、設備狀態和供電可靠性的全面監視,實現配電網的可監控性。本文重點按照主動配電系統的態勢感知、主動配電網的大數據分析、主動配電網的規劃和互動化服務技術技術等對主動配電網相關的幾個關鍵技術進行重點闡述(如圖1所示)。
2 主動配電網的態勢感知
為了實現對配電網的主動控制、主動管理與主動服務,必須實現對配電網更大范圍的全面感知。采用更加經濟、可靠、先進的傳感、通信和控制終端技術,實現對配電網運行狀態、分布式發電設備狀態、資產設備狀態和供電可靠狀況的實時、全面的監視,實現配電網的可觀測性。
通過對配電網信息系統進行狀態檢測和數據采集,為主動配電網的規劃、運行和控制提供必要的信息,實現主動配電網同步用電量、負荷、狀態估計和態勢感知,大幅提升主動配電網的可觀可控水平,實現主動配電網的全面態勢感知,如圖2所示。
3 主動配電網的大數據分析
實現對主動配電網全面的態勢感知后,通過大數據技術,實現對配電網的數據進行歸并、整合和分析計算,快速生成配電網各種可控資源所需的規劃、運行控制信號。同時將用戶用電數據與配電網網絡拓撲、SCADA等系統進行比對和分析,實現對客戶的用電行為進行分析,為用戶提供定制的用戶服務;對系統產生的線損進行分析,減少竊電行為的發生;對變壓器的負載進行實時監測,提高配電網資產利用率;提高配電網供電可靠性;對電網和用戶互動形成的低壓電網拓撲狀態在線確定,提升供電系統服務能力,實現電網的智能化維護;對配電網中的負荷和分布式電源的出力進行精確預測,從而實現需求側響應和對用戶的高品質服務。
4 主動配電網的互動化服務技術
主動配電系統在服務層面的互動化,主要體現在能夠針對用電可靠性和電能質量的差異化需求,對用戶現狀進行評估,采取主動的調度措施,滿足用戶的要求。深入開展針對不同的差異化用戶,提供不同的服務;差別化的主動調度技術研究,將成為主動配電網服務層面的一個主旋律。
主動配電系統的互動化主要體現在分布式電源、微網及多微網協同調度。多微網協同調度的目標包括分布式電源、微電網及區域多微電網的能源利用率、電能質量、供電可靠性、節能減排以及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等。因此,多微網協同調度技術為主動配電網的互動化功能提供大腦功能,能夠為主動配電網互動化功能在電網的實施,提供有效的支撐。
未來配電網的功能是將用電和用戶需求有效的結合,通過雙方共同決定如何最好地實時運行,自愈和互動將是電網智能化的標志。實現電網的自愈、自治和自組織,使分布式發電完全整合到智能電網中運行。
5 主動配電網規劃運行一體化技術
主動配電網規劃與運行既相互關聯,又相互獨立的,主要是由于配電網運行基礎數據的缺乏、數據難以采集以及配電網規劃技術相對落后造成的。在主動配電網內引入了大量的分布式電源和非線性負荷后,配電網規劃的難度進一步增加,規劃精度也更加難以保障。通過主動配電網規劃方案與實時運行數據核對不斷修正規劃方案,降低配電網規劃與運行之間的差距,提升配電網規劃的精度,有效地指導配電網的建設和運行。
6 結語
本文分別對應主動配電系統的態勢感知、主動配電網的大數據分析、主動配電系統的互動化服務技術和主動配電網規劃運行一體化等關鍵技術進行了詳細分析,為主動配電系統的發展提供了一種思路。
未來希望能夠充分利用主動配電網的可控資源,研究能夠實現主動感知、分析、控制、服務與展示的裝置,更好地解決主動配電網的問題,實現主動配電網的運行目標,提升配電網電能品質,提高清潔能源的消納能力,為用戶提供更加優質的電力服務。
參考文獻
[1]楊曉東,錢松輝,姜偉.主動配電網技術的特點及發展趨勢[J].農業科技與裝備,2015.
[2]劉瑩,楊鳳榮.淺談主動配電網系統運行及控制的關鍵技術[J].科技展望,2015,(12).
[3]陳炯聰,宋旭東,余南華.主動配電網及其關鍵技術研究[J].廣東電力,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