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娉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課程理念的轉變要求教師角色也發生相應的改變以適應改革需求,倡導生本主義觀念,呼吁教育的民主與公平,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這是新課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教育進步的需要。初中數學教師作為改革潮流中的隊伍,要明確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地位與作用,明確教師的角色認定。
關鍵詞:新課程;數學;教師角色;轉變
一、向課堂活動的組織者轉變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善于利用一切教學資源服務于教學,引導學生充分挖掘資源輔助課堂,豐富學習內容,讓學生善于發現、勤于思考,師生共同努力開發學習資源,形成課堂教學的合作化狀態。一直以來,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單一充當知識傳授的身份角色,依據傳統教學環節導入新課、講解知識、鞏固練習、課堂小結,在教學方法上也大多采用教師主導的講授法,缺乏課堂師生之間的對話交流,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要改變這種狀態,教師必須轉換角色,由課堂教學的主導者轉變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改變傳統教學中只注重教師講解知識的教學方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知識,并掌握知識運用的能力和方法。在初中數學學科學習中,教師應注重實施體驗式教學,改變傳統的教育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開拓學生的想象力和聯想力,培養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和實踐能力。這樣,有助于學生在寬松民主的學習氛圍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真正感受到數學學科的魅力。
二、向學生學習的合作者轉變
在組織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嘗試走下講臺,以合作者的身份和角色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根據新課程改革中的新理念,教師應以生為本,以學生的需求為教學活動設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積極發表見解,并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意識,讓學生在廣泛交流的基礎上結合既有知識解決數學問題,鍛煉學生的數學學科思維和獨立解題能力。要注意的是,在學生交流探討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參與其中并給予支持與引導,充分發揮教師的協調組織能力。在學生合作交流問題和解決問題時積極提供幫助,時刻把握學生的探討進度和方向,以保證學生小組交流的環節取得好的學習效果。
另外,初中數學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程度和知識積累做充分了解和掌握,以便在課堂學習中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和啟發,教會學生運用多種方式思考和探索數學問題,拓展解題的思路,發散學生的思維。與此同時,教師還要把學生的多種解題思路進行類比,尋找出每一種解題方法的特點,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會被調動起來,教學效果自然就會很好。
三、向課程教學的引導者轉變
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大多只是單一傳授知識,要求學生進行背記。新課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教學理念,新的學習方式,要求教師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操作能力。因此,教師要順應教育教學改革的潮流,轉變自己的教學方式,由教材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
初中數學教師在充分利用教材教學資源的前提下,有意識地主動為學生挖掘更多教育信息和教育資源。還要引導學生在探究學習遇到困難時主動向教師尋求幫助,共同努力解決問題。比如,在講解排列組合知識時,主動為學生提供情景設定:現在桌子上有8本不同學科的練習冊,要分給8位同學,每人一本,共有多少種不同的分法?這樣學生就產生思考,進行交流,行動意識強的學生拿起書本試著開始分。這就是一個很好的引導教學的機會,學生對數學問題有了具象的認識和把握,在思考過程中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本來枯燥無味的數學知識變得有趣,學生學起來就會輕松。
四、向課程教學的研究者轉變
評價一節課的標準不只是學生是否掌握學科知識,還要看這節課是否培養了學生的能力,是否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養。在實施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師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的意識和能力,鼓勵學生積極思考進行創造,健全學生的人格品質,幫助學生樹立積極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即便沒有完成課本教學內容,也不失為一節好課。教師不再單單是知識的傳授者,課堂的主導者,更應該是課堂教學的研究者。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培養學生作為出發點,充分了解學生學習和發展的程度和需求,以研究者的身份積極進行教學設計的再創造。與此同時,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對學生的綜合表現進行實時評價,完善教學評價的標準和機制,并注重推行賞識教育,引導學生大膽質疑,積極思考,鼓勵學生展現自己,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在教育教學改革潮流中,初中數學教師要積極接受新的教育理念與教學方式,對自身的課堂教學設定進行深刻反思。教師要針對學生需求和社會期望,對教學方式進行適當調整與改變,發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成為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研究者,并充當學生學習的合作者,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更好地推進新課程改革步伐。
參考文獻:
[1]葉桂坤.新課程理念下初中數學教師角色的定位[J].讀與寫,2015(21).
[2]拉巴次仁.新課程背景下中學數學教師觀念及角色的轉變[J].西藏教育,2015(10).
編輯 孫玲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