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楚黛
摘 要 “95后”已經成為大學校園的主要學生群體。置身于渴望獨立的他們與關心則亂的“70后”父母之間,高校輔導員的工作正面臨著越來越多新的挑戰。本文從一起學生突發危機事件案例出發,對輔導員如何處理與新時代學生及其家長的關系問題進行了一些探討與思考。
關鍵詞 高校輔導員 “95后”大學生 “70后”家長 案例分析 學生工作
中圖分類號:G451.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8.10.009
Analysis of College Counselors Facing the New Challenges
of "post-95s" Students and "70s" Parents
——Thoughts on the case of "post-95s" college students leaving
ZHANG Chudai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16)
Abstract "Post-95s" has become the main student group on the university campus. Between the "post-70s" parents who are eager for independence and the "post-70s" parents who care about chaos, the work of college counselors is facing more and more new challenges.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a case of student sudden crisis and discusses and discusses how the counselor handles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 students and their parents in the new era.
Keywords college counselor; "post-95s" college students; "post-70s" parents; case analysis; students work
1 案例背景
小張,男,1997年出生,家中獨子,父母均為教師。
開學第一天,筆者就對小張和他的父親印象深刻。報到后稍作休整,這位父親便帶著內向靦腆的兒子找到輔導員。據小張父親描述,小張成績十分優秀,卻因高考發揮失常未能進入理想的大學和專業。小張對英語十分感興趣,但在大學任教的父親認為英語專業前景不好,極力反對,并堅持兒子通過努力完全可以學好現在的專業,希望老師們能給予剛開學就產生了退學想法的小張更多幫助與照顧。
在校一年,小張始終對自己的專業不滿意,但學期成績不佳又使他離學校轉專業的要求越來越遠。據同學反映,大一下學期他開始沉迷游戲,并偶有缺曠課現象發生。大一下學期期末考試前的一天,輔導員突然收到小張室友的信息。小張當晚門禁前未回宿舍。室友經過檢查發現,小張帶走了自己的行李箱、電腦、游戲鍵盤和部分衣物,其電話關機,處于失聯的狀態。
2 案情分析與處理
2.1 問題關鍵點
(1)此事件是一起校園突發危機事件。小張“不告而別”處于失聯狀態,首要問題是盡快找到小張,確保學生安全。
(2)小張進入大學后,始終提不起學習的興趣,在學業上較為吃力;性格內向,與同學交流很少;與家長關系不良,心理壓力較大。導致小張此次出走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如何解決問題?
2.2 案情分析
小張平時沉默寡言,與同學、老師交流很少。在校期間,輔導員曾主動嘗試與小張進行過多次交流,也逐漸對小張的成長環境及真實想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作為家中獨子,父母對小張投入了大量心血,過高的期望也給孩子帶來了許多“無形的壓力”。面對自己強勢的父親,小張的感受是“又敬又怕”。
小張父親也曾與輔導員有過許多次交流。據其父親的描述,小張曾明確向家長提出過退學的想法,對于父母的關心,他更是越來越不在乎,讓父母非常痛心。小張的室友更是反映,小張父親經常會打電話來事無巨細地詢問小張的近況。小張似乎就這樣生活在了家長的密切“監控”當中。
面對這樣一段親子關系,輔導員始終充當著“中間人”的角色:一方面鼓勵小張腳踏實地,以認真學好專業課為前提,繼續堅持自己在英語上的濃厚興趣,同時也希望他能多多體諒父親,并嘗試鼓起勇氣與父親展開交流;另一方面,在與小張父親進行溝通的過程中,盡力將孩子的真實想法傳達學生家長,并希望父母可以嘗試站在兒子的角度思考問題,減輕孩子的心理負擔。
2.3 突發事件處理
通過對室友、同學的調查,小張最后一次出現在校內是失聯當天中午,大家都不知道他去了哪里。確定他離校后,輔導員馬上將情況上報學院和學校有關部門,發動同學嘗試通過手機、網絡、游戲等方式與之聯系、留言,希望他看到后馬上和學校聯系。同時,輔導員在第一時間與小張父母取得了聯系。后經保衛處查實,小張已于當天深夜乘坐飛機返回家鄉。失聯第二天深夜,小張父親告知學院小張已經安全到家。
2.4 事件后續發展
確認小張安全后,輔導員通過當事學生、學生家長、班主任及班級同學對小張這次出走的真實原因進行了了解。對課程缺乏興趣、學業成績欠佳、沉迷電腦游戲、鮮少與人溝通、與家人關系不佳,成為大家給予小張最多的評價。
待小張情緒穩定后,輔導員與小張進行了一次坦誠的交流,希望能夠引導他敞開心扉,直面困難,解決問題。輔導員最終了解到,小張此次出走是因為對專業課實在提不起興趣,父親又對他提出的退學復讀等想法強硬否定,父親對自己學業的高期望使他不知道該怎么辦,隨著期末考試的臨近,小張越來越焦慮,最終選擇了不告而別。
充分了解小張的想法后,輔導員與他的父母進行過許多次交流,向他們陳述了小張此次選擇出走的原因,他在學習與人際交往上遇到的困難,他感受到的來自父母的壓力,以及在生活點滴中表現出的對英語的熱愛與出色的英語能力。夾在父子之間,小張的母親也向我們表達了自己的深深無奈。因為這次突然出走,強勢的父親似乎終于慢慢理解了兒子重新開始的決心。一周后,小張父親表示他們最終決定尊重小張的意愿,退學高復。
手續辦理完成之后,小張通過電話向學院表達了感謝。目前,他正在積極準備自己的第二次高考。
3 反思與啟示
3.1 “95后”大學生的教育引導問題
“95后”大學生已經逐漸成為大學校園的主力軍。他們個性張揚、自我意識強烈,敢于接受挑戰,但抗壓能力弱,心理問題頻發。同時,高校輔導員的隊伍同樣在走向年輕化,越來越多“90后”輔導員正逐漸走近學生,成為高校開展學生管理的重要力量。大學生與輔導員隊伍的年輕化在給高校學生工作帶來新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新挑戰。
作為“90后”輔導員,我們與“95后”學生有更多的親近感。相似的成長環境使得輔導員更善于理解學生、體諒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正是因為這樣的特點,案例中內向、不善交際的小張卻愿意和輔導員吐露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而如何與學生構建互相信任的親密關系,引導學生敢于表達,并耐心傾聽他們的想法,往往會成為輔導員能否在第一時間發現問題并高效解決問題的關鍵。
新時代的親子關系問題已經成為青少年發展過程中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不良的親子關系往往會對子女的社會化發展和心理健康產生不利影響。談話中,小張曾多次表達他對父母安排的反抗態度,以及自己面對強勢父親時的不知所措。
作為高校輔導員,如何利用談心談話、始業教育、主題班會等多種形式搭建橋梁,引導自我意識較強、向往獨立的“95后”大學生學會體諒父母,與父母展開坦誠的交流,用適宜的方式向父母傳達自己真實的想法更是我們應當仔細思考的問題。同時,面對心理上仍不夠成熟的學生,輔導員更需要有一雙發現問題的眼睛。年輕輔導員存在工作經驗不足、專業化程度不高等問題。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加強專業素質建設,勤于學習思考。平時更需加強與學生的交流,以便及早發現問題,疏導學生不良情緒,提升學生抗壓能力。而面對類似小張這樣存在專業選擇、生涯發展等方面困惑的學生,輔導員還需從學生入校開始充分利用職業生涯規劃課等形式引導學生更好地進行自我認知與生涯規劃,加強生涯指導,從而在學生工作中掌握更多的主動權。
3.2 與“70后”家長的家校聯動關系構建問題
家庭在學生成長成才的過程中發揮著不容忽視的重要作用。伴隨“95”后大學生出現在我們視野中的,是他們的“70后”父母,這群父母也正在成為高校家長群體的主力。“70后”家長大多接受過正規系統的教育,其中不乏高學歷、高收入者。受多元價值觀和良好成長環境的影響,他們相較“60后”家長往往更能接受與認同新事物與新觀念,同時,他們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投入的心血與期望也更多。
小張的父親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70后”家長,“強勢”地關心著自己唯一的孩子。每每與他展開交流,都能充分感受到這位父親的愛以及因愛而生的巨大壓力。作為“90后”,“70后”家長與我們自己的父母年齡接近,而作為輔導員,我們又必須以教師的身份與這群家長展開緊密的合作,護航學生成長成才,如何破解其中的困局,值得思考。
筆者認為,年輕輔導員在工作中要把握好自身角色定位,在與學生家長進行交流的過程當中,利用與學生的天然親近感,多將學生不敢表達的真實想法傳遞給家長,以引導家長更好地了解孩子,做好親子間的潤滑劑。同時還應從教師的專業角度為家長提供一定在心理疏導、職業規劃、親子交流等方面的指導,讓學生家長能夠更好地理解我們的工作,與學校展開聯動配合。
3.3 高效輿情網的建立與突發事件應對問題
小張的案例中,如果不是室友的及時報告,輔導員很有可能無法在第一時間對學生的出走做出應對,這就顯示了建立高效輿情網的重要性。學生工作中要充分動員班委、寢室長以及其他學生干部的力量,將輿情網覆蓋到每個班級、每個寢室,不留死角,以便及早發現危機,在第一時間妥善應對。同時,也應進一步健全校園突發事件的預警與干預機制,不斷提升輔導員及學校相關部門對于突發危機事件的應對能力。
學生工作難免遇到風險,作為輔導員,保持清醒冷靜的頭腦,第一時間上報,采取有效措施是關鍵。走進大學校園的學生越來越年輕,特殊學生與突發事件也越來越多。這就提醒我們切莫懷有僥幸心理,細心觀察、多多交流、詳細記錄、有效管理、快速反應才是硬道理。
參考文獻
[1] 陳昊,李世鵬.高校推行家長聯系制度的家校合作模式探索[J].高校輔導員,2016(3).
[2] 陳遠武.論輔導員在高校突發事件管理中的作用[J].教育與職業,2010(29).
[3] 李查. 當“95后”大學生撞上“90后”輔導員——關于高校年輕輔導員在大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思考[J].時代教育,2017(14).
[4] 徐蕾,郭智芳.高校家校合作育人新模式的構建[J].思想教育研究,2012(2).
[5] 萬雷,金美伶.95后大學生思想行為特點與高校輔導員角色定位[J].中國市場,20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