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管 洪
黨的十九大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新時代對新聞輿論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高度重視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習近平總書記在致中國記協成立80周年的賀信中,又對廣大新聞工作者提出“堅定‘四個自信’,保持人民情懷,記錄偉大時代,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唱響奮進凱歌,凝聚民族力量,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斷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的囑托和希望。使命光榮、責任重大。這要求新聞輿論工作站位更高,行動更積極,認識更統一,方向更明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是新聞輿論工作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
新聞輿論工作見證著社會前進的每一次跨越,記錄著時代變遷的每一個節點。黨的十九大開啟的新時代,對新聞輿論工作提出新要求的同時,也為新聞輿論工作提供了更加宏大的舞臺,為新聞輿論更好地發揮作用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
一是新時代將為新聞輿論工作帶來豐富素材。黨的十九大開啟了新時代,我國正處在歷史大變革、結構大調整、格局大變動的新的歷史起點上。新時代的偉大實踐既是一次深刻革命,也是一個系統工程,更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嶄新事業。新聞輿論工作見證和記錄的這場偉大實踐,涵蓋堅持黨的領導和全面從嚴治黨,涵蓋“五位一體”“四個全面”,涵蓋國防和軍隊建設、維護國家安全、“一國兩制”和祖國統一等各個方面、各個領域。這是一個全景式的展示,體系非常科學、內容非常豐富,必將為我們新聞輿論工作提供來自各條戰線、各個領域無窮無盡又生動鮮活的第一手樣本和素材。
二是新時代將為新聞輿論工作提供精彩內容。從黨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我們既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工作目標,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工作目標進軍。在從大國走向強國的關鍵時期,用一百年時間走完發達國家幾百年走完的現代化道路,這種轉變的速度和規模是超乎尋常的,變化的深度和廣度也是超乎尋常的。新時代的偉大歷程和美好藍圖,必將為新聞輿論工作提供生動而精彩的內容。
三是新時代將為新聞輿論工作提供個性分明的實踐體驗。黨的十九大指出我們國家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正在深入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正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正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夢想。這個實踐體驗是激動人心的也是實事求是的,也是很有個性很有特色的。所以說,在這個新時代,黨的新聞輿論工作一定是大有可為的,有了這些豐富的素材、精彩的內容和生動的實踐,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就有了活水,有了源頭,就有了新聞輿論工作的根本。
按照黨的十九大精神要求,牢記“48字”職責使命,新聞輿論工作要創新思路,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全力做好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學習宣傳貫徹工作,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營造更好輿論氛圍,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更加強勁的精神動力。
一是深入做好黨的十九大精神新聞宣傳工作,完成好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我們將繼續生動展示各地各部門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有力舉措、先進典型、好經驗、好成效,深入宣傳報道把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實在重慶大地上的生動實踐,大力宣傳認真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好重慶當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視察重慶重要講話精神的重要舉措和進展成效,進一步突出宣傳重點,辦好重點專欄專題,開展解讀報道,推出系列評論,刊發理論文章,策劃專題訪談,做好網絡宣傳。
近年來,重慶日報報業集團通過大力實施精品工程,加大投入,建立月度新聞獎評選機制、年度新聞獎評選機制和中國新聞獎獎勵機制,積極順應受眾需求,不斷創新產品形態,新聞宣傳水平實現重大突破。在黨的十九大宣傳報道中,集團高度重視融媒體產品的生產,啟動了“中央廚房”黨的十九大宣傳報道統籌協調工作運行機制,以文圖、直播、圖解、H5、視頻等全媒體多種手段,對黨的十九大進行全面深入、濃墨重彩的宣傳報道。集團先后有126篇報道傳播力指數達到200以上,其中閱讀量、瀏覽量上100萬+、200萬+、1000萬+近百件,影響力大,傳播效果好,正能量強,被各類新聞網站、商業網站大量轉載。
二是強化思想文化引領,落實輿論導向要求,切實提高新聞宣傳能力水平。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新時代繼續奮斗的強大思想武器和行動指南,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新聞輿論工作必須著眼全局,牢牢把握正確政治方向,必須更加注重政治性、時代性、人民性的統一,更好把握時度效,不斷創新表達方式,創新產品形態,善于用廣大讀者喜聞樂見、樂于接受的方式傳播新聞內容,不斷提高新聞宣傳能力水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凝心聚力、添磚加瓦。
近年來,重慶日報報業集團在這方面做了積極探索。比如,《重慶日報》理論頭條推出的《圖解精讀十九大報告》,比“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號發布的類似解讀快了2小時,微信閱讀量迅速突破260萬,創造了重慶市理論宣傳作品的最高紀錄。上游新聞視頻產品《厲害了,我的祖國——逐夢海外重慶人祝福黨的十九大》,一經推出,12小時閱讀量就達70萬,成為融媒體的又一爆款產品。黨的十九大宣傳報道工作受到中宣部兩次表揚,得到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為把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實在重慶大地上營造了強大而良好的主流輿論氛圍。
三是深入推進媒體融合發展,不斷加強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高度重視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我們要按照黨的十九大的要求,通過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進一步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近年來,重慶日報報業集團通過深化媒體改革,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傳播手段、傳播能力大大提升。由原來日均影響不到200萬,到現在每天受眾接近1億,新媒體年發稿量達到160萬條,覆蓋數9400多萬,是傳統媒體的41倍,達到重慶有史以來媒體覆蓋面最大的一個時期。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和黨的十九大的要求,集團將下更大功夫,花更大力氣,突出重點,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一是加強重慶日報客戶端和理論頭條建設,切實鞏固和發展黨的主流陣地,更好、更快地傳播黨的聲音。二是全面提升都市媒體傳播能力,突出上游新聞建設,加快上游新聞客戶端發展,以更大的力度發展上游新聞等新媒體平臺,使集團都市媒體鮮活的聲音在網上、在新媒體平臺上得到更好地傳播,切實壯大黨的主流陣地。三是進一步發揮好華龍網的網絡傳播主陣地作用,使華龍網在內容生產、移動傳播、新技術應用等方面能夠發揮更好的作用。四是依托已建成的集團新聞內容“中央廚房”生產機制,進一步強化新聞產品的融媒體生產,進一步創新新聞產品的形態和呈現方式,生產出更多10萬+、100萬+、1000萬+的新聞爆款產品,為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提供強大的輿論支撐。
媒體競爭關鍵是人才競爭。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要堅持黨管人才原則,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設人才強國。以識才的慧眼、愛才的誠意、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讓各類人才的創造活力競相迸發、聰明才智充分涌流。”重慶日報報業集團以習近平總書記人才工作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引領,切實擔負起新時代新聞輿論工作的神圣職責和光榮使命,正加快培養造就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湛、作風優良、黨和人民放心的新聞鐵軍。
一是著力培養一支政治素質過硬的新聞隊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聞工作者要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堅守黨和人民立場,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做政治堅定的新聞工作者。”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做好黨的十九大精神的新聞輿論工作,關鍵要深學深悟、學懂弄通黨的十九大精神。新時代新起點提高新聞輿論工作水平,關鍵是要深刻領悟好黨的十九大精神的精髓。重慶日報報業集團在抓好中心組學習、專題學習,做好黨的十九大精神宣講報告的同時,結合新時代對新聞輿論工作的新要求,突出抓好領導班子、領導干部的學習,規定集團黨委中心組和各二級單位領導班子,每月學習次數不得少于1次,年內每周安排1次學習討論,切實做到學習全覆蓋;把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作為推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的重要內容,結合工作實際,建立黨的十九大精神學習考試制度,確保學習效果。此外,集團還成立了習近平新聞思想研究中心,并計劃年內召開首次研討會,推出第一批15個研究成果,以此為平臺,進一步加強學習交流。通過開展學習,讓每一名領導干部、記者編輯做到對黨的十九大精神能夠內化于心、學深悟透,能夠熟記于心、熟練掌握,為全力宣傳好黨的十九大精神,把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實在重慶大地上打好政治理論基礎。
二是著力培養一支全媒型專家型的新聞隊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提高業務能力,勤學習、多鍛煉,努力成為全媒型、專家型人才”。重慶日報報業集團立足實際,今年上半年組織開展了為期四周的2017年全媒體采編技能提升實戰培訓,針對直播、視頻、H5、VR、動漫、無人機等技術運用,以及新媒體策劃、制作、發布等進行實戰教學,培訓人員達400多人,進一步提升了集團采編隊伍的綜合素質和實戰操作水平。同時,更加重視對年輕人才尤其是新媒體人才的培養力度,實施青年人才培養工程;大力引進專業技術人才,組織開展專門的新媒體骨干和專業技術人才招聘工作;創新人才培養方式,實施人才崗位孵化工程;進一步強化激勵引導,建立優秀記者、優秀編輯、優秀評論員評選和獎勵等制度。通過近年來不斷加大培訓力度,涌現出了大批名編輯、名記者。
三是深入開展“走轉改”,落實新聞隊伍大調研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好的新聞報道,要靠好的作風文風來完成,靠好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得來。”持之以恒深入開展“走轉改”,既是貫徹落實黨中央要求,也是我們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基本工作保障,是解決好近年來在新聞宣傳系統出現的采編作風不實、原創新聞越來越少、“到現場在路上”越來越少、鮮活生動的稿件越來越少等問題的有效辦法。重慶日報報業集團認真落實黨中央關于深入開展“走轉改”的要求,進一步深化對“走轉改”的具體措施,如多搞調研式、蹲點式的“走轉改”,規定集團黨委班子成員“走轉改”時間全年累積不得少于一個月,集團所屬媒體編委會成員“走轉改”時間全年累積不得少于兩個月。更加突出領導帶頭,要求集團領導和各媒體領導帶頭深入一線采訪,通過深化“走轉改”,讓“在一線、在路上”成為編輯記者的一種工作常態,鼓勵培養更多的田坎記者、巷子記者,生產出更多“接地氣”“有底氣”“聚人氣”的新聞精品。
四是強化保障,營造事業興人才聚的良好氛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環境好,則人才聚、事業興;環境不好,則人才散、事業衰。”重慶日報報業集團積極應對互聯網給傳統媒體經營帶來的沖擊和新聞輿論工作隊伍建設的新情況、新難題,千方百計通過發展為新聞工作者提供更加良好的工作環境、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比如,根據工作需要及時配置相應器材設施設備,保證記者編輯正常工作的需要。互聯網時代對新聞工作者提出了一些基本的設施設備和工作條件的要求,及時解決好新聞宣傳的“武器”供給問題。近期,集團結合黨的十九大精神和集團實際,研究出臺了一系列保障措施,除了要保障好記者編輯工作條件、交通條件和配套服務條件外,重點提出從今年開始,解決一線采編人員收入偏低的問題。對黨的新聞輿論工作者,做到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大膽使用,生活上真誠關心,待遇上及時保障。(作者是重慶日報報業集團黨委書記、中國報協副理事長、重慶市報協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