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詹 勇
立時代之潮頭,發輿論之先聲,聚奮進之力量,黨的十九大報道是對評論工作的一次全面檢驗和深刻錘煉。這次重大評論報道,新華社預先做了總體策劃,分會前、會中、會后三個階段次第展開,統籌通稿線路評論和新媒體線路評論,集中總社和分社等各部門力量連續作戰,共播發各類評論稿件40余篇,為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營造了良好輿論氛圍、提供了有力輿論支持,在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過程中發揮了深入解讀、凝聚共識、引導輿論的積極作用。
黨的十九大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做好新時代的評論工作,是擺在新華社評論報道面前的重要課題。結合十九大報道實踐,我們對這個問題有一些認識和體會。
在十九大評論報道中,新華社總編室評論部始終緊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思想和實踐,聚焦習近平總書記作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先后推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治國理政啟示”系列評論員文章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品格”系列“辛識平”評論。
這兩個系列評論,遵循習近平總書記“7·26”重要講話精神、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通起來想,打通起來寫,跳出了簡單成就梳理、條塊總結的窠臼,議題設置新穎獨到,兼具政治高度、思想深度、實踐熱度,得到媒體用戶和受眾廣泛好評。
“治國理政啟示”系列評論員文章總采用數超過1200家次,“治國理政品格”系列“辛識平”評論得到超過1000家網站和客戶端轉發,海外媒體紛紛關注,瀏覽量累計過億次。實踐啟示我們,堅持把政治性和思想性放在首位,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和輿論導向,不斷提高政治站位,不斷提升思想深度,評論就有了立身之本、論述之魂。
新華社社評《高舉偉大旗幟 實現偉大夢想——黨的十九大獻詞》采用數超過1300家次,700多個微信公號轉發,創下評論傳播新記錄。
之所以能取得這一成績,一是稿件本身過得硬,這篇社評幾易其稿、多次打磨、精益求精,努力追求觀點鮮明、思想深刻、表達精準、大氣磅礴的寫作境界;二是播發時點抓得準,在十九大召開前夕國內外輿論普遍關注的節點上及時推出,踩準了傳播風口。受眾紛紛評價這篇社評主題突出、論述精辟、氣勢恢宏,很提氣鼓勁,寫出了全國人民的心聲。
我們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代表團參加討論時重要講話精神和會見中外記者時重要講話精神,及時推出5篇評論員文章,系統闡釋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新論斷、新矛盾、新目標、黨建新要求和“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更要有新作為”的行動號召,引起廣泛關注。
黨的十九大剛閉幕,新華社就在全國媒體中率先推出“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系列評論員文章9篇,系統深入解讀黨的十九大精神,社會影響巨大。目前這一系列評論員文章平均采用數超過300家次,瀏覽量累計過億次,許多機關單位將系列評論作為學習十九大精神的重要輔導材料。實踐啟示我們,做好評論工作,既要以匠心“鑄劍”,潛心打造力作,又要抓準時機“亮劍”,不擊則已、一擊即中,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發揮好輿論定音鼓、壓艙石作用。
這次十九大評論報道,不僅有社評、評論員文章、“辛識平”等構成的重兵集團,還創新推出“十九大微評”這支評論輕騎兵。
這組微評結合十九大報告和社會熱點及時發聲,聚焦社會普遍關注的教育公平、大氣污染、反腐敗、住房等話題,觀點上有銳氣;善于運用網言網語進行表達,語言上有活力,受到廣泛關注,“為新時代打Call”等議題設置迅速登上微博熱搜榜,多家媒體紛紛跟進這一議題,瀏覽量累計超過2000萬次。
實踐啟示我們,做好評論工作,既要接“天線”,也要接“地氣”,而且還要接通“天地線”,實現國計與民生、黨心與民意的同頻共振。
這次評論報道,總編室評論部與全媒報道平臺、音視頻部、CNC等部門通力合作,將重要高端評論和“辛識平”文章均做了可視化處理,在文字版基礎上,推出了視頻版、音頻版、融媒版,有效放大了傳播效果。
科幻小說《三體》提出了“降維攻擊”的概念,對于評論來說,視頻化全媒化形態的評論,與只有文字形態的評論相比,在傳播上具有數量級優勢。實踐啟示我們,做好新時代的評論工作,要善于開腦洞,積極創新方式手段,探索評論的更多可能性,更好與受眾接受方式的新變化相適應,更好地贏得青年、贏得未來。
開啟新征程,續寫新篇章,評論永遠在路上。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我們更加明確,做好新時代的新華社評論工作,業務基礎是政治性、思想性和可讀性,工作布局是內外并重,品格氣質是中國風格、時代特色、新華氣派,工作導向是服務好黨中央治國理政,打通兩個輿論場有效凝心聚力,傳播形態是由文字向視頻化全媒化轉型,創新著力點是表達創新、傳播創新、生產機制創新和評論故事化呈現,工作動力是錘煉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加強學習培訓和評論人才隊伍建設,總目標是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我們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斗,賡續新華社的紅色基因、評論基因,在新時代繼續勇于探索創新、開拓進取,不斷創造評論工作新業績,不負神圣的職責使命。(作者是新華社總編室評論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