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芹
摘要:會計穩健性是財務會計中一個比較重要的計量準則,其能有效地降低代理關系中信息的不對稱性,促使企業運行的效率進一步提升,并有利于降低代理的成本。而公司治理能促使公司資產得到更充分地利用,保證公司的收益。為了對公司管理層進行更有效的監督,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機制能促使會計穩健性得到充分的應用。本文主要探討國有企業財務內部治理效率與會計穩健性,為促使企業工作順利進行提供合理的參考意見。
關鍵詞:國有企業;財務內部治理效率;會計穩健性
一、國有企業財務內部治理效率與會計穩健性的相互影響
會計的穩健性能減少信息的不對稱性,促使公司利益雙方的代理成本不同程度地下降,是實現公司治理的有效工具。更為具體的說,在公司治理過程中會計穩健性主要具有兩個方面的有效作用。
(一)會計穩健性對國有企業財務內部治理的影響
1.減少管理層、股東以及債權人之間的代理成本
會計穩健性能有效地抑制企業管理層高估盈余以及凈資產的情況。因為企業管理人員在發放股東紅利的過程中,其發放的金額直接受到公司盈余以及凈資產的影響[1]。當高估了公司的盈余以及凈資產時,其需要向管理層支付更多的薪酬,直接損害到股東的經濟效益。與此同時,也需要支付給股東更多的紅利,這也會損害到債權人的經濟利益,直接增加了代理的成本。會計穩健性需要對公司的收益以及損失的不對稱性進行驗證,這能有效地提升企業管理層對企業經營活動的重視程度。當管理層對公司發展情況過于樂觀時,其會高估公司盈余。而會計穩健性能有效地減少管理人員、股東以及債權人之間的代理成本。
2.減少凈值為負數項目的開展
會計穩健性能有效地減少企業管理層投資增加金額為負數的項目。研究學者發現如果公司的會計信息不穩健,管理層在管理過程中會為了自身的經濟效益,繼續投資一些沒有收益的項目,在最終造成更大的損失。而保證企業穩健性,能迅速地辨別投資中的弊處,加速確認損失,同時能為公司董事會提供相應的信息并有效地調查出現損失的主要原因。減少一些凈增值為負數的投資項目。所以,會計穩健性主要是通過對管理層進行控制,并將相應的資金轉移到資金提供者的手里,最終增加企業各個主體之間的契約有效性,促使企業利益各方的代理成本能有效地降低。公司治理存在的一方面原因是各方代理成本機制。因此,公司治理想要可持續發展,完成相應的目標,其必定需要有穩健的公司會計信息。
3.會計穩健性對公司治理的影響
當公司盈余及時性處于較低水平且會計質量不高時,公司的高層通常會采用更加強大的治理機制來取代高質量會計信息。雖然高層在進行公司盈余及時性測量時,其不是代表著會計穩健性。但是他們發現:當會計信息穩健性不強時,公司治理機制就會相應地增加。此時會計的不穩健性會對公司治理造成更加負面的影響。因此,公司治理與會計穩健性之間存在著較大的聯系性,需要考慮到會計穩健性對公司治理的相關影響。
(二)公司治理對會計穩健性的影響
1.公司治理環境對會計穩健性的影響
公司治理環境所包含的范圍是相當廣泛的,就當前而言,研究會計穩健性的文件相對較少,國外的研究文獻也相對較少。國家的司法體系、國家政治經濟環境以及證券法律等相關因素都會影響公司管理層的決策、投資者的行為以及其他參與者的行為。他們借助往常工作經驗,進一步對國家制度以及公司會計穩健性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發現國家司法體系越高,會計穩健性會相應地提高,證券法律公開執行,這也會提升會計的穩健性。國家政策環境以及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越高,會計的穩健程度也會相應地提升。由此可見,會計的穩健性受到治理環境的影響。基于此,公司需要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環境,促使會計穩健性提升,同時還需要采用一些專門的測量方法對公司的治理環境與會計穩健性關系進行測量。
2.內部公司治理機制影響會計穩健性
(1)股權結構對會計穩健性的影響
在對所有權結構對公司盈余穩健性影響研究方面發現:加強管理層之間的溝通與監督,這能有效地減少對公司會計信息穩健性的需要性,并且在法律體制下,公司財務報道的穩健程度是相對較低的。在對國家控股與會計穩健性影響方面進行調查,在調查后中發現:國家控股上市公司對應的公司會計穩健性更加低。國有公司以及相關企業的盈余質量降低以及披露的意愿下降,其主要是因為內部人控制、對債務控制約束的能力以及政府干預力度都比較低,因此,其會計穩健性比較低。不過,現金流的比例不會影響會計穩健性程度。與此同時,研究發現私人控制的公司,其公司的穩健性更高。
(2)管理層薪酬以及所有權對會計穩健性的影響
薪酬也是影響會計穩健性的一個重要因素,管理層薪酬以及所有權都是在報酬契約中規定好的。據相關研究發現,管理層的薪酬以及所有權狀況會直接影響到會計信息的穩健性。在對管理層影響會計穩健性的測試中,其認為會計穩健性屬于公司代理作為潛在的機制,當管理層所持有的股份下降時,一些嚴重的代理問題便會迎面而來[2]。在此時,公司會提升會計穩健性。通過具體實踐發現:管理層持有股份以及會計穩健性所呈現的關系是相反的。當管理層持有的股份減少時,管理層與股東之間所存在的代理問題卻會相應地上升,其需要會計信息更加穩健。當公司出現壞消息時,公司管理層薪酬以及對會計的敏感程度會相應地提升,并且這種敏感性要遠遠高于好消息時。另一方面,當大股東所持有股份比較高時,管理層的薪酬也會根據所呈現消息的好壞而發生相應的改變。所以,國有控股公司的會計穩健性要相應地下降。
二、國有企業財務內部治理效率與會計穩健性研究相關問題
在梳理并分析了國內外有關公司治理以及會計穩健性的相應的文獻報道以后,總結出了以下幾個觀點。
(一)結論的矛盾性
就當前而言,我國目前的在研究公司治理與會計穩健性的相關關系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矛盾性。從會計穩健性角度對董事的效果進行研究時,發現得出的結論存在著明顯的相反性。為什么對同一問題進行研究會存在著不同的答案,這仍然需要進一步地研究。
(二)擴大研究的范圍
在當前文獻研究中,只是針對公司治理的某一個方面對會計的穩健性關系進行了相應的研究。其主要的角度包括董事會角度、注冊會計師審計角度以及股權角度等。而公司治理所涵蓋的內容是非常廣的,需要進一步擴大研究的范圍,從宏觀上的法律體系、政府管理對策以及微觀的外部審計活動、公司薪酬等多個范圍進行研究。在研究過程中,只是從公司治理的某一個方面進行切入顯然是不能達到相應的目標的。因此,在研究國有企業財務內部治理效率與會計穩健性相關問題時,需要進一步擴大公司治理的外延,對兩者之間的關系進行全面的研究以及深入地分析。
(三)提升治理機制刻畫的準確性
當前文獻大多是從公司治理機制的外在特征來研究影響會計穩健性的因素,沒有準確深入地刻畫治理機制。例如:在對董事會對會計穩健性影響進行研究時,大多是以獨立的董事人數所占有董事會的比例來對獨立董事的監督效果進行刻畫的,其認為不能觀察董事的獨立性,僅僅按照董事會所占有的比例來判斷其監督質量是非常不準確的。因此,需要從更深層次的角度來對公司治理機制與會計穩定性影響進行分析[3]。另者,我國文獻在考慮公司治理機制與會計穩健性關系時,大多是從靜止的角度來進行分析的,而實際上而言,當時間發生改變時,公司的治理機制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在實際研究過程中需要考慮到治理機制的變化情況,采用動態性的眼光對其進行公司治理機制以及會計穩健性影響進行分析。
三、結語
綜上所述,財務內部治理效率與會計穩健性是相互影響的,財務治理以及會計穩健性是公司(平穩運行)的重要內容。公司在經營過程中要加深對財務內部治理效率以及會計穩健性的研究,為保證企業順利運行創造有利的條件。
參考文獻:
[1]于江.張秋生.會計穩健性對投資效率的作用機理研究——基于企業并購的研究視角[J].財經理論與實踐,2015(4):86-93.
[2]李亞云.高管權力、內部控制與會計穩健性[J].財會通訊,2016,27(24):89—93.
[3]朱茶芬.李志文.國家控股對會計穩健性的影響研究[J].會計研究,2016,31(5):40-47.
(作者單位:中石化中原油建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