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永紅
市人大針對食品安全的執法檢查監督工作持續了7年,我年年都是檢查組成員,無論是明察還是暗訪,我總在現場。
在“突襲”了多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食品經營企業后,檢查組發現,都是由經營者將樣本自行送到市場檢測點進行檢驗,同時,檢查組也發現在檢驗結果記錄臺帳中,幾乎沒有不合格樣本。這與百姓的普遍感受不符。為此,我建議,除了做好送檢這一基礎性工作外,更應提高抽檢的比例和檢測質量。充分利用日益成熟的信息化科技手段,提高執法效率。一方面要將各檢測點采集的數據上傳到監管部門,做到數據的齊全、客觀、完整,另一方面通過“明廚亮灶”等方式,鼓勵或強制經營者將食品生產經營的全過程公示于眾,并同步上傳監管部門,接受監督。既提高經營者的自覺性,也有效提高執法效率。
面對小餐飲“無證無照頻發且難治理”的現象,檢查組發現,房屋面積、房屋屬性等多條資質門檻,成了很多小型餐飲店無法獲照的原因,而食品安全衛生底線則被忽視。這樣使經營者產生了消極心態,認為食品安全做好了,也要被取締,做不好,更要被取締,反正沒證照,干脆做一天算一天。
對此,我多次建議,在優先確保食品安全衛生的前提下,調整證照審批條件和程序,適當放低食品經營許可的門檻。可喜的是,今年7月,我市開始施行《上海市小型餐飲服務提供者臨時備案監督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規定對于“人民群眾有需求且不影響周邊居民正常生活、有固定經營場所、符合食品安全和加工衛生要求,但未取得食品經營許可的小型餐飲服務提供者,實施臨時備案,并加強事中事后監督管理”。該辦法既解決了群眾反映的食品安全突出問題,又讓經營者安心,同時也是探索食品經營領域“放管服”改革的重要舉措。
參加食品安全執法檢查的經歷使我感到,人大代表應當做好“人民利益代言人”,利用自身優勢,聚精會神且鍥而不舍地關注社會熱點問題,才能更好地發揮代表作用,提升履職效果。 (作者系市人大代表、上海市公民律師事務所主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