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慧萍
“人大代表這個稱呼,是榮譽,是責任,更是擔當。”在與劉正東的交流中,很容易就感受到他積極主動為民代言的態度,在他的努力下,一個個議案建議變成了一批批“民生工程”,他將自己的真知灼見轉化成促進社會發展、改善民生的“項目”。
盡職盡責 積極參加履職活動
劉正東1998年創辦了上海市君悅律師事務所,并一直擔任該事務所主任。事務所業務涵蓋傳統民事、商事、金融、知識產權、刑事、涉外等法律服務領域,同時在房地產法、公司法、破產法、勞動法等專業領域中具有一定優勢,并與540余家國內外企業保持常年法律顧問關系,業務創收始終保持穩步增長狀態。君悅律師事務所曾被評為“全國優秀律師事務所” “全國律師行業創先爭優活動示范點” “上海市文明單位” “上海市文明律師事務所” “上海市司法行政系統先進集體” “上海市律師事務所規范化建設年優秀律師事務所”。
黨的十九大召開之際,君悅律師事務所也走過了十九年的歷程。如今事務所合并了另兩所律所,正在建設“2.0版共享+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迎接大數據時代,準備為同行和公眾提供案例分享、普法知識和法律援助等服務,展現了劉正東寬闊的胸襟、寬廣的視野與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劉正東還擔任中華全國律師協會理事、中國公證協會理事及上海市青聯副主席、上海市總商會副會長,并被聘為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CIETA)仲裁員、上海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SHIAC)仲裁員、上海仲裁委員會(SAC)仲裁員、華東政法大學兼職教授、交通大學法學院兼職碩士生導師、上海政法學院客座教授等職。
但對劉正東來說,即便業務和社會活動如此繁忙,他依然積極參加代表履職活動,翻開他第十四屆市人大代表的履職記錄:參加常委會組織活動33次,參加專門委員會、工作委員會活動45次,參加區人大常委會活動24次……劉正東認為,做律師是一輩子的職業,但人大代表卻是有任期的,既然被選為代表,就絕不能辜負選民的信任,在有限的任期中,他要抓住機會盡職盡責。當代表履職和本職工作、社會活動時間沖突時,他總是盡可能把時間分配給代表履職。
劉正東認為,多參加活動,是了解社情民意的必要路徑。他認真傾聽群眾意見和心聲,并作好記錄。《關于盡快規范本市住宅小區業主自行管理的意見》《關于探索改進流動食品攤販監督管理工作的建議》等,都是劉正東“走街串巷”的成果。在一次集中視察活動中,劉正東看到某小區會所被改造成社區養老機構,認為是個好方案。他經過調研后發現,本市目前部分商品房小區的會所,由于運營能力、觀念等原因,相當一部分都處于既不能開又不能關的尷尬境地,于是,在《加大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建設力度的建議》中,劉正東建議將閑置的小區“僵尸”會所轉型為“嵌入式”養老機構,從而滿足更多老人實現就近養老的愿望。目前,此建議已被采納,相關部門根據正在試點的老年照護統一需求評估情況,基本明確了進入“嵌入式”機構的門檻,各區縣也都在持續推進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模式和“長者照護之家”的建設。對此,劉正東非常高興,“幫助老百姓推動解決迫在眉睫的難題,正是我盡量多參加活動的意義所在”。
同時,劉正東還認為,參加活動也是自我提升的過程。做代表需要不斷學習,拓寬視野和思路。劉正東說,有時看問題會有片面性,多參加一些市人大常委會相關委員會的調研、檢查活動,多列席市人大常委會聽聽政府有關部門的匯報及委員的審議,對于全面深入了解政府各方面工作非常有幫助。多聽老百姓的“急難愁”,同時多了解到政府的“酸甜苦辣”,為他評議“一府兩院”工作報告打下良好基礎,也使他提出的書面意見更具有現實性和可行性。
勤于履職還不夠 要善于履職
提出議案建議27件,被解決采納17件,劉正東市十四屆人大代表履職中的“精”與“多”,還體現在議案及議案建議被采納上。劉正東提出的議案建議主要包括兩大方面:社區與民生、民主與法制,前者與自己積極參加各項活動密不可分,而后者則主要得益于自己的本職工作。人大代表的很多工作與法律相關,如立法調研、執法檢查、司法監督等,專業性很強。即使是民生問題,也有許多涉及政府規章制度的完善,所以劉正東作為法律工作者,一直有一種責無旁貸的使命感,“人大代表不是開個會、說個話、舉個手就完事的,必須要有所作為,我更是要發揮我的法律專長,以法律人的職業背景作為我廣泛開展代表工作的有用工具和最佳視角,來為上海的民主與法治建設獻計獻策”。
對于議案建議被政府部門解決采納的“命中率”如此之高,劉正東也有自己的“秘訣”,就是要善于“提準”。在“帶耳朵”聽群眾反映的問題后,對問題的產生根源、現狀、解決方法做到心中有數,然后“到現場看”,仔細調研,間接聽取和直接感受相結合,以防偏聽偏信。同時,不能僅僅就事論事,更要舉一反三。劉正東說,看待老百姓反映的問題要以點帶面,不光是提出一個問題,解決一件事,更要解決的是共性問題,這樣才能讓更多老百姓受益。“而且,不能只做‘啄木鳥找問題,還要有建設性的態度,要提出深思熟慮后的可行性建議。”劉正東的所有議案建議都包含三個板塊的內容:圍繞提出的問題相關部門所做的工作、工作中暴露出的問題分析、明確的具體意見和可行性建議。“這樣更能得到重視,政府部門接受或采納的可能性也會更大,哪怕建議還不成熟,也會對相關部門有所啟發,他們會和我進行深入溝通交流,告訴我他們的想法和苦衷,也讓我了解了更多信息,在下次提案和審議時可以參考。”劉正東認為,當人大代表,光勤于履職是不夠的,一定還要善于履職,才能取得更好的履職效果。
不放過細節 敢于較真
議案建議采納率高的另一個“秘訣”是敢于“較真”。在市人大十四屆二次會議上,劉正東提交了一份《關于盡快緩解長寧區社區衛生中心“配藥難”問題的意見》,最開始,市里相關部門表達了資金、平衡等各種各樣的困難,準備將議案歸入計劃解決,但是,劉正東依然堅持:“這是群眾反映非常強烈的民生問題,政府一方面鼓勵市民不要一生病就去三甲醫院,一方面在社區衛生中心又配不到藥,設身處地,你們會有什么感想?”劉正東的議案可不是“拍腦袋”提的,在他的意見中,附上了經過走訪、調查得出的《長寧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保總量分析》,用數據說話,鏗鏘有力。最終,相關部門給予了解決采納的答復,并從多方面解決了長寧區社區藥品供需不平衡問題。劉正東說,政府部門事情很多,如果不盯著,可能一疏忽就過去了,“所以我要較真,這主要源于我對于自己提出的議案和建議的充分自信,一來的確是百姓重點關注的問題,二來我都是經過充分調研和思考的,如果相關部門沒有采納并且說服不了我,那我下次肯定還會提”。比如,此前水杉擾民、中環線(西段)噪音擾民等議案,劉正東就提了兩次,“追”著部門辦理落實,正是由于他的較真,問題最后都得到了有效解決。
劉正東參與代表聯系社區、信訪接待、勤于列席區代表審議活動、積極當好行風監督員,每一項職責認認真真履行,每個細節都敢于發問,敢于較真。他敢說敢提意見建議,切實做到了為民代言,做到了“人民代表為人民”。
一直忙著“向前走”的劉正東感慨難得有機會“回頭看”,回顧做本屆人大代表的五年,他說:“我自己感覺在參政議政方面又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從最初很自然地僅僅幫群眾解決點上的個案問題,到后來有意識地側重社區面上的共性問題,從開始側重于旁觀監督到目前聚焦于參與助力。如果還能有幸繼續擔任人大代表,今后我準備進一步發揮法律專長、職業特色,在過去多交代表議案建議的基礎上多提與民生有關的立法議案,在過去多參加執法檢查的基礎上多參加民主立法活動,為上海的法治城市建設及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作出更多更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