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劍漪+邱悅+唐良源
在當前執行案件數量劇增、傳統的查人控物方式已遠遠跟不上現實需要的新形勢下,如何去智慧執行?上海法院找到了自己的答案——建立上海法院執行大數據管理系統。
今年3月2日,上海高院執行指揮中心正式實體化運行,隨著這個掌管全市法院執行工作的信息化管理中樞的逐步成熟,執行工作的智慧之網正在一點點編織成型。
精準直觀的“體檢表”
一走進上海高院執行指揮中心,一塊高2米、寬9米的電子大屏幕便出現在眼前,屏幕上顯示的是上海法院執行大數據管理系統每天的工作界面。
據統計,上海全市22家法院,日均執行收案達600余件,日均收、發執行案款3億元左右。面對如此之大的體量,上海高院如何在第一時間掌握準確情況?
“以前,我們都是通過文字材料上報或者電話溝通的方式了解全市執行情況,常常存在信息滯后的問題。現在通過執行大數據管理系統,只需點擊鼠標,就能全面了解全市執行工作數據。”上海高院執行指揮中心負責人王磊說。
王磊熟練地點擊鼠標,大屏幕上立即逐項出現了全市法院執行案件“收、結、存”的數量、執行專項治理的進展狀況、執行案款數量等數據和指標,如果點擊具體案件,還可以直觀了解到每個案件的辦理進展情況。
據悉,上海法院從2013年起便開始研發執行大數據管理系統。目前,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完善后,該系統包括了執行流程管理、執行查控、執行案款、執行分析、執行威懾、執行公開、移動執行、執行監督、執行指揮管理等九個子系統,具有近百項功能,基本涵蓋執行工作的各個方面。
上海普陀法院執行局法官馬根上有著豐富的執行工作經驗,以前,他不管到哪兒都隨身攜帶一支筆和一本小簿子,隨時記錄手頭案件的進展情況和提醒事項。現在他有了個新習慣,每天一上班就打開執行大數據管理系統。
“現在執行案件多,手頭上同時會有好幾十個案件,手賬容易出錯又不方便查閱,有了執行大數據管理系統就安心多了。”馬根上說。
據了解,執行大數據管理系統不僅能夠幫助每位執行法官處理日常繁瑣的臺賬工作,還能促進全市法院執行工作的內外監督。每天,執行指揮中心通過系統查詢到執行案件全過程各節點的信息,法院內部是否存在消極執行、拖延執行、不規范辦案等問題一目了然。同時,該系統中的執行案款管理“e號通”系統對執行案款采用“一案一人一賬號”管理,實現了案款與案件的精確對應,將每筆執行案款的收發情況即時推送給承辦法官和當事人,讓案款發放全程公開、全程留痕。
不僅如此,執行大數據管理系統還提供了執行案件的17項56個執行公開信息,通過12368熱線、短信、網絡、微信、微博、訴訟窗口等多個渠道向當事人或社會公開,并且將執行流程中的31個重要節點,主動向當事人推送信息。今年1月至8月底,僅12368平臺發送的執行短信就達377000余條。
“執行大數據管理系統用‘看得見的力量對執行行為有效監督,從而減少失范行為,堵塞管理漏洞,最終有助于徹底解決執行難。”上海高院執行局局長鮑慧民說。
高效有力的“直通車”
以往的執行,常常被稱為“馬背上的執行”,大量的被執行財產查控工作需要執行法官馬不停蹄地前往房產交易中心、車管所、涉案財產現場等進行現場查控,所以在法院各部門中,執行法官出車最多、出差最多。
如今,這一“馬背上的執行”方式正在悄然轉變。上海松江法院執行局的張怡婧長期負責執行財產的查控工作,現在的她只需坐在辦公室輕點鼠標,就可以實現相應財產的網絡凍結和扣劃。
“真的很方便!”張怡婧微笑著說:“財產查控是案件能否成功執結的關鍵一環,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對被執行人財產及時迅速查控,給我們執行工作帶來了巨大的便利。”
據悉,上海法院執行大數據管理系統以最高法院“總對總”網絡執行查控系統為核心、以立案后自動發起上海高院“點對點”網絡執行查控系統為補充,建立了網絡化、自動化執行查控體系,提供對執行案件財產查詢、凍結、扣劃等的操作與管理,并且按財產查詢、凍結、扣劃的期限要求自動提醒承辦法官或協作查控單位的相關人員。如今,借助這個執行查詢系統,執行法官可以足不出戶地查詢被執行人財產信息,徹底改變了過去“登門臨柜”查人找物的執行模式,大大提高了執行效率,也減少了協助執行單位大量的人力、物力等執行成本。
在上海楊浦法院,該院執行局法官瞿雅睛談起數年前的一次異地查控經歷。“當時有個執行案件的被執行財產在外地,我們一查到這筆財產后就趕赴當地進行查封。當我們趕到時,財產卻已經被轉走,這種失望的感覺我記憶猶新。”
現在,凡是碰到這種跨省市的查控事項,執行法官們可以通過上海高院執行指揮中心直接委托外省市法院代為執行,該中心成為了上海法院執行條線與全國各省市法院執行部門之間溝通聯系的綠色通道。自從今年5月22日正式上線信息化委托執行系統后,截至8月27日,中心累計對外省市委托執行事項244件,接受外省市委托事項累計687件,大大節約了司法資源,提升了辦案效率。
除跨省市的異地委托外,中心還通過整合全市三級法院的執行案件相關信息和執行力量,探索上海市中環內外各區之間的跨區委托執行工作,如果財產查控等執行事項跨越中環內外的,可以委托執行事項辦理所在區的法院執行局代為辦理。
雷厲風行的“中樞”
“法官,麻煩您快點把我從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上去掉。我的名字都掛到動物園門口的電子大屏幕上了,要是被親戚朋友看到了,我這張老臉也沒處放了。我現在就要求還錢!”當事人陳某急匆匆趕到上海長寧法院,主動要求支付被執行款項,履行執行義務。
據了解,上海高院執行指揮中心通過執行大數據管理系統對失信被執行人采取限高令、曝光臺、失信名單、限制出境、網上追查、拘傳、罰款、拘留、拒執罪等多種措施,并予以全程記錄、跟蹤與提醒管理,這些舉措加大了信用懲戒工作力度,起到了有力的威懾作用。
同時,依托上海高院與45家有關單位、部門簽訂的關于加快推進本市失信被執行人信用監督、警示和懲戒機制建設的合作備忘錄,上海高院執行指揮中心與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臺對接,實現每日對失信名單信息進行自動推送,將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嵌入相關部門的管理工作系統,依托信息化手段自動實施市場準入、項目審批、招標投標、旅游度假等方面的限制懲戒,加強對失信被執行人的信用監督、警示、懲戒,實現執行方式的深刻變革。
今年1月至8月,有38900余人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2000余人被限制出境,32700余人被限制高消費。在上述失信懲戒措施的威懾下,共有5100余人自動履行了執行義務。
信息化與執行工作高度融合,上海法院執行指揮中心的智慧之網已越織越密。上海高院黨組書記、院長崔亞東表示:“上海要以建設‘數據法院‘智慧法院為契機,堅持‘讓數據多跑路、讓數據多說話的工作思路,促進信息化與執行工作的高度融合,努力提高執行效能,全面實現執行工作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