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貴蓮
青浦區人民檢察院發布
《2013-2017涉水資源及破壞環境類案件檢察白皮書》
水是青浦的名片,更是青浦的核心資源。上海市較大的21個自然湖泊都匯集于青浦,區內水域面積達125平方公里,占全市水域總面積的20%。青浦區已通過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試點驗收,系全國首批、全市首家。11月23日,青浦區人民檢察院發布《2013-2017涉水資源及破壞環境類案件檢察白皮書》,對辦理的涉水資源及破壞環境案件情況進行分析,從檢察角度提出防范此類犯罪發生的對策建議,為青浦區水資源及環境保護工作提供優質高效的檢察保障。
特點:無證多 跨省區多 職業化多
自2013年9月起,青浦檢察機關共受理審查逮捕涉水資源及破壞環境普通刑事案件(非法占用農用地罪、非法捕撈水產品罪、污染環境罪、盜伐林木罪)25件52人,審查起訴案件31件64人,分別占全市的24.2%和24.7%,其中受理審查逮捕污染環境犯罪案件15件25人,審查起訴案件17件31人。建議行政執法機關移送涉嫌污染環境案件9件18人。
金屬加工黑作坊非法排放多
污染環境案件中,涉及金屬加工13件,占總數的86.7%。此類案件主體84.6%無證生產、92.3%無證排放。小作坊、夫妻店的經營模式居多,長期經營,不定期開工給查處造成難度,經常在被行政處罰后卷土重來。污染物常見鉛、鉻、鎳等重金屬,含有PH值小于1的強酸等,污染物隨河水流動,造成持久污染。
跨區、跨省非法傾倒危險廢物增多
由于各省市、各區對環保的重視,對非法排污打擊的力度逐年上升。排污企業從非法私排走向雇傭他人處置危險廢物。危險廢水、污泥被偷運至郊區,在農村空地、偏僻路段、河道非法傾倒。青浦地域狹長,農田、空地相對較多,深受其害。青浦區人民檢察院先后查辦了李某等6人在練塘鎮水源保護區涵養林傾倒蘇州市某污水廠的1.2萬噸有毒污泥案,錢某等8人在白鶴鎮傾倒寶山區某公司的48噸危險廢物案,劉某、楊某在趙巷鎮傾倒230桶廢油案。一批跨省市、跨區域的特大污染環境案被起訴,犯罪分子被嚴懲。
非法處置危險廢物呈現職業化趨勢
按照環境保護相關法律要求,廢油桶、廢機油、危險廢水、污泥等均應送至有資質企業處理。上海及周邊地區均有危險廢物處置聯單等一系列制度。但由于危險廢物處置有額度限制、處置危險廢物費用高昂,有形成委托他人非法處置的“地下產業”趨勢。以2017年辦理的趙巷鎮廢油桶案為例,有接受危險廢物生產者的付費去定點收集的危險廢物“收集者”,有負責拆解危險廢物分類銷售的“拆分者”,有專門負責踩點處置的“處置者”;處置過程還有專人負責聯絡車隊,鋪路者做先導,卡車與平板車相互配合,挖掘機現場負責挖坑填埋。全流程分工負責,實現了危險廢物從產出到處置的“一條龍服務”。
成因:空地多 小微企業多 監管不力
特殊的地緣因素
青浦區與浙江、江蘇兩省交界的地區,地域狹長呈蝴蝶型,多地與周邊省、市、區臨接。區內水道交錯,交通便捷,地域較廣,農田多、空地多。犯罪分子將目光瞄準青浦,導致跨區域污染大案屢見不鮮,辦理案件的污染源來自江蘇蘇州、本市寶山、嘉定等地。
青浦地處郊區,小微企業多,在簡易金屬加工領域占有主體地位。小微企業規模較小,生產難度較低,工藝落后。使用強酸、強堿對金屬進行除銹等操作,本身就容易產生超標廢物。再加上,個別經營者一味追求利潤,無環保審批手續,無環保設備,產生廢物往往一排了之。部分經營者法治觀念淡薄,心存僥幸,在被環保部門查處后仍繼續生產、排污。
青浦排放標準要求高。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公告2008年第30號關于太湖流域執行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水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行政區域范圍的公告》,青浦位居其列。根據該公告,青浦區執行保護力度大于上海其他區的水污染物特別排放標準,如金屬鎳的排放標準,其他區排放限值為1mg/L,青浦地區為0.1mg/L,僅為其他區排放限值的十分之一。
相對薄弱的監管
相對閉合的圈子使得行業監管不力。青浦地區小金屬加工行業包括表面處理、脫漆、除銹、電鍍、水鍍、噴塑等,涉及小金屬加工的各個方面,地域集中分布在華新、趙巷、白鶴等鎮。該行業存在“行業圈子”?!叭ψ印甭撓抵嫌蔚牟牧瞎獭ⅰ凹夹g”支持者,下面聯系著產品需求方,橫向聯系著業內小微企業。該行業監管的真空,使得原料來源缺乏監管,有些企業用工業廢料投入生產;生產活動本身缺乏工商部門監管,無證經營較為普遍;污染物排放缺乏監管,無證排放屢禁不絕。
危險廢物轉移處置監管不力。危險廢物合規處置主要靠危險廢物生產者自覺。雖然有危險廢物轉移聯單制度,但是實際監管空白點多。如錢某某等8人污染環境案中,已被寶山區環保局查處確認的150余噸危險廢物,被生產者自行非法處置,運至嘉定及青浦傾倒。
危險廢物合規處理費用高昂,處理能力不足。目前,上海市有27家具有危險廢物處理資質的企業,但是相對產出量,處理能力嚴重不足。危險廢物難以得到妥善處置。危險廢物合規處理費用高昂。每噸危險廢物處理費用由2000元上升至4000-6000元,并且還有增加趨勢。通過非法途徑處理成本低,僅為每噸1000余元。這往往給不法分子造成“商機”,非法回收、處置,逐漸形成產業鏈。
建議:強化監管 創新監督
強化源頭和行業監管
結合區域經濟轉型,加大對高污染小微企業關停并力度。對于高污染小微企業應當建立有效的競爭退出機制。應當建立起良好的信用管理機制,如“征信黑名單”等方式,充分發揮市場本身自我凈化能力。
加強小型企業相關的“環境”治理,如對違法建筑的查處,對建筑的非法違規使用的查處,加強對登記企業實際經營內容的監管,加強對“地下”企業、“陰陽”企業等問題企業的監管和清理工作,使污染型企業滋生的環境變得“清潔”起來。
加強危險廢物源頭監管、全程監控。環保部門、公安部門對能夠產生危險廢物的企業、行業重點監控。公布轄區內危險廢物生產、運輸、經營企業相關信息,加強社會監督。將環保執法納入網格化管理模式,形成行政執法部門聯動機制,對危險廢物產生源頭深化監管。進一步推進危險廢物轉移聯單制度,加大對轉移、處置全程監控。對危險廢物處理有資質單位加強監管,防止二次污染。
提高污染物處理能力、降低成本。加大污染物處理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創新工藝,降低成本,改善污染治理能力。
創新檢察監督模式
生態保護僅靠檢察院是不夠的,作為法律監督機關必須與其他執法部門形成打擊合力,才能事半功倍。青浦區人民檢察院制定了《青浦區人民檢察院服務保障河道綜合整治專項工作的實施意見》,全面安排部署生態環境檢察工作,逐漸探索出一套立體化監督的生態檢察模式。
引導偵查項目化,破解取證難。落實提前介入責任,2016年,青浦區人民檢察院針對涉水資源與破壞環境類案件與區環保局會簽了關于查處污染環境犯罪案件工作程序、證據標準和要求的意見,指派專人負責轄區內環境資源類刑事案件的提前介入。對重大疑難復雜、立案監督、社會關注、領導批示等敏感案件,落實專人全程介入,做到第一時間獲悉信息,第一時間到達現場,第一時間引導取證的“三到”要求。目前,環保型刑事案件已經形成了類案介入常態化、個案介入個別化運行的機制。
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同步,破解搜集線索難。青浦區人民檢察院與青浦公安、水務、環保等部門從“行刑銜接”提升到“行刑同步”,推動行政執法、刑事偵查同步進行、同步上案、同步取證,實現多部門聯合,提升執法效能。
協作辦案,破解打擊難。青浦區人民檢察院加強與公安、法院就執法難點問題進行會商研判,統一案件執法標準,協作開展懲治工作。2017年年中,青浦區人民檢察院與上海市鐵路運輸檢察院、青浦區公安分局簽訂了關于加強配合協作辦理破壞環境資源保護刑事案件的工作意見,強化檢察院提前介入、引導偵查、綜合治理等職能,形成預防、打擊、監督、治理工作合力。青浦區人民檢察院還制定了關于在辦理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案件中加強協作配合的實施意見,對已經辦理的督促行政執法履職情況進行認真細致的梳理分析。
青浦區人民檢察院下一步將努力構建一個從宣傳綠色發展理念、行政執法監督、刑事司法到生態補償、生態修復的完整工作機制,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讓居民獲得更多“生態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