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鳳翔、鄧小華在《教育研究》2017年第7期中撰文,闡釋了國家資格框架及其基本功能,在此基礎上論述了構成國家資格框架的硬要素和軟要素。
國家資格框架是國家人力資源開發與配置的基本規范及其制度體系,在溝通教育系統和勞動力市場中發揮基礎性作用?;谙到y科學,人工系統的原理是“功能決定結構”,國家資格框架是典型的人工系統,也遵循這一原理,只有先搞清楚國家資格框架的功能,才可能去分析它的構成要素。國際勞動組織通過對16個國家的綜合分析,總結出國家資格框架的14項功能,但國家資格框架不可能解決人力資源開發與配置中的所有問題,因此,作者認為“建通道”、“促融通”和“降成本”是國家資格框架的基本功能。
國家資格框架大多被設計成綜合性框架,覆蓋各級各類資格,硬要素是其顯性要件,主要包括:1.教育資格證書:個人專業能力及學習經歷的表征。教育資格是指個人在接受教育后所獲得的能反映其能力水平的身份和地位,其形式化表征可統稱為教育資格證書,總體可分為學歷性教育資格證書和非學歷性教育資格證書;2.職業資格證書:個人職業能力及職業經歷的表征。職業資格證書是個人職業資格的形式化表征,而職業資格作為個體勝任職業活動的身份與條件,反映了個體的勞動熟練程度,體現了個體的技術知識應用能力,表征的是勞動力生產產品或提供服務的能力;3.資格等級:各級各類資格證書銜接通融的參照系。資格等級是指使得每一種證書能在資格框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以某種標準與機制實現和其他證書的等值互認的等級劃分,構建科學、清晰的資格等級有利于不同資格證書之間銜接融通。
國家資格框架的軟要素起內在連接作用,主要包括:1.發展理念:國家資格框架的價值承諾。實施能力本位的教育和學習結果導向的學習,以能力為核心的人才觀、教育觀和學習觀之統一是國家資格框架的根本價值承諾;2.國家標準:國家資格框架的決策依據。國家標準不是單一的標準,而是具有不同層次并相互聯系的標準體系,應為國家資格框架中手段和程序的可計算性以及符合目的的價值性提供可靠保障;3.行為主體:國家資格框架的責任擔當。從基本屬性上看,國家資格框架屬于國家教育制度、勞動制度的頂層制度設計,體現的是國家意志和國家行為,但從活動主體看,教育與培訓機構、行業、企業等行為主體也要承擔不同義務;4.運行機制:國家資格框架的技術實現。資格認證機制、資格轉換機制和監督約束機制是國家資格框架的三大主要運行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