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繼新、陳文竹、萬冰怡等人在《中國電化教育》2017年第7期中撰文,分析了當前涌現的三種具有代表性的新型“互聯網+”職業技能培養培訓模式,找出各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及建議。
作者首先在文中總結了三種較為典型的“互聯網+”職業技能培養培訓模式,通過具體案例剖析實際應用中各模式的利弊之處,分析了三種模式的特點、實踐與成效、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首先是O2O混合式職業技能培養培訓模式。1.模式特點:這是一種線上線下學習相結合,通過在線學習平臺把傳統的線下面授教學或操作實踐與線上優質師資資源有機結合,能夠滿足“學習者為中心”的個性化學習,能夠彌補學校職業教育中師資力量尤其是“雙師型”教師匱乏的問題,能夠有效地縮減培訓的資金和成本;2.模式的實踐成效:由于其不受時空限制的靈活使用特點,由教育部牽頭建立了多個職業教育資源庫和學習平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增強;3.存在的問題:不同區域存在較大的差異,學員學習動機不強,評價和反饋機制有待完善;4.對策及建議:加強各級職能部門的重視,創新教學方法、優化學習過程,完善培訓中的評價和反饋機制。
其次是基于虛擬仿真實訓的職業技能培養培訓模式:1.模式特點:在教學內容上彌補了傳統教學模式理論與技術脫節缺陷,教學形式上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和交互性,教學效果上提高了教師和學生學習的效率,教學管理上降低了教學成本和解決了安全隱患;2.實踐與成效: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率,降低了學校持續成本投入,減少了教師的工作量,提升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3.存在的問題:教學類虛擬仿真軟件的質量有待提高,企業研發難、學校投入大,教師經驗和能力缺乏,學生學習目標偏離;4.對策和建議:加快建立相關標準和評價體系;加強“產”“學”合作,提升教師相關專業知識和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最后是基于云環境多終端服務的職業技能培養模式:1.模式特點:它能夠將計算機處理的資源和數據信息按需求進行終端共享,能為教師和學生創設彼此獨立又相互關聯的一體化教育學空間,建立符合學習者特征的碎片化學習資源實現資源隨取隨用,重構了教學方式和學習過程;2.實踐與成效:能夠為師生提供大量優質資源,創新了教學方法,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3.存在的問題:信息化基礎設施尚不能滿足規模化教育云發展的需求,云端數據信息的安全性無法保證,傳統教學理念、資源和模式仍占主導地位,云環境的搭建和發展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4.對策及建議:從國家政策層面引領職業教育云的建設與發展,加強技術保障云環境的安全性,重構云環境下教與學新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