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劉香艷 張振霞 宋大明
【摘要】通過對養老及涉老機構的現狀調查,對應統計分析就業崗位,建構崗位對應的核心能力,對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建設及實踐教學,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老年服務與管理 就業崗位 核心能力 課程體系
教育部公布的高等職業院校設置目錄中指出,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的方向為養老服務與管理、養老產業經營與管理、老年輔具的應用。民政部網站介紹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的學生,畢業后的擇業方向主要是養老機構、社區養老服務單位、老齡產業相關機構等。本項目組成員借助山東省教育廳、山東省財政廳啟動教學指導開發方案,由濰坊護理職業學院牽頭制定山東省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教學指導方案之際,對山東省內56家養老機構進行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就業崗位及核心能力進行調研,現報告如下。
1調研對象與方法
1.1調研對象
選取國內部分及省內養老、涉老服務機構共56家,包括公辦、公建民營、民營養老機構46家,老年機構、老年事業產業單位、老年社會團體、養老及健康服務業協會、社區服務中心等10家。
1.2調研方法
1.2.1實地調研
調研小組分赴養老、涉老服務機構進行實地調研,就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就業崗位及職業核心能力與相關人員進行溝通和交流。
1.2.2訪談法
訪談對象:選取養老方面相關專家作為訪談對象。采用半結構式訪談法,抽取訪談內容中的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中職業崗位及崗位勝任能力記錄并進行統計分析。
1.2.3問卷調查法
在查閱大量相關文獻的基礎上,設計養老及涉老服務機構管理人員、行業從業人員、服務人員三大類人群為問卷調查對象,設計調查問卷,進行校對與預檢驗,統計信度與效度。本次共發放問卷296份,回收255份,回收率86.15%。
1.2.4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2結果與探討
2.1 56家養老、涉老服務機構崗位目前設置情況
56家養老、涉老服務機構目前設置崗位行政辦公室、財務辦公室、護理部、康復理療部、食堂管理部、采購部、企業宣傳部(包括老年活動策劃)、后勤部、醫務部和其他部門。其中排名前三位的依次為行政辦公室(17%)、財務辦公室(16%)、護理部(16%)、康復理療部(16%)、醫務部(10%)、企業宣傳部(10%)。數據顯示過半數的職工從事老年人的護理、康復、醫療與宣傳策劃,養老行業企業正逐步打造護理、康復、醫療、娛樂四位一體化的養老服務體系。
2.2養老、涉老服務機構崗位核心能力情況
目前養老、涉老服務機構從業崗位需要的核心能力有護理、精神慰藉、生活照料、緊急救助、飲食照料、醫療幫助(包括康復指導)、心理疏導、臨終關懷、體檢服務、托老服務等,其中排名前三位的依次為護理(14%)、生活照料(14%)、精神慰籍(14%)、緊急救助(14%)、飲食服務(14%)、醫療幫助(10%)、體檢服務(6%)。數據顯示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應掌握的核心能力依次為疾病護理能力、心理疏導能力、生活照護能力、緊急救助能力、營養膳食指導能力、醫療康復指導能力、活動策劃能力、健康評估能力等。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按照管理學中“因事設崗”的原理及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隸屬于公共服務類的限制,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畢業的學生對應的崗位應是養老機構內的護理部、康復理療部、企業宣傳部(包括老年活動策劃)、行政辦公室及其他部門的輔助人員,需掌握的核心能力應為生活照護能力、心理疏導能力、緊急救助能力、營養膳食指導能力、活動策劃能力、健康評估能力,醫療康復指導能力。疾病護理能力需在醫生、康復師、護士的指導下工作,這也與《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基本規范》中的要求一致。
3.2討論
2017年12月29日,國家頒布實施的《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基本規范》中要求養老機構工作人員應具備的能力和資格證書如下:養老機構負責人應具備養老服務專業知識,定期參加相關培訓;養老護理員應經職業技能培訓后上崗;護士應持有護士執業資格證;醫生應持有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其他專業技術技能人員應持與崗位相適應的專業資格證書、執業證書或經過技能培訓后上崗。受衛生專業技術資格報名條件的限制及2017年9月人社部公布的《國家職業資格目錄》中規定的140項國家職業資格取消養老護理員職業資格證書的影響,致使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學生只能考取相關或相近的資格證書如社會工作職業資格、健康管理師及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根據以上國家法律法規要求,高職三年制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學生應掌握老年人生活照護能力、心理疏導能力、緊急救助能力、營養膳食指導能力、活動策劃能力、健康評估能力,應聘的崗位應為養老機構負責人(助理)及相關基層養老護理管理者,如樓層護理長或進行養老護理員培訓。畢業后2~3年可報考社會工作職業資格、健康管理師及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證書。
調研的56家養老、涉老機構中本專業畢業的員工比例不足1%,非本專業中專以上畢業的員工占13%,中專學歷以下通過短期培訓的員工占86%。根據余運英等對5屆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進行追蹤調查,2~3年內本專業畢業生在養老行業流失嚴重,流失率達50%~60%。在本次調研中,對兩家第三學年第六學期實習期的學生進行預調查,其中有22名學生的實習隊中有3名學生表示畢業后從事養老照護工作,占13.6%;有15名學生的實習中對有1名學生表示畢業后從事養老照護工作,占0.7%;調研的46家養老機構中,接受剛畢業的學生從事基層管理者只有3家,占5.3%,而43家養老機構管理人員認為本專業畢業的學生須從事2~3年的養老護理員工作。
3.3建議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養老服務業自2015年連續三年成為民政部十大工作之首。《2017年中國養老服務業發展年報》顯示,我國至少需要1320萬護理員,而目前各類養老服務人員不足50萬人。各級領導、各類專家都聚焦于三年制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認為只要培養出一大批適應老齡化趨勢和社會需求的養老服務工作人員,就能確保養老服務業的任務落到實處。但學生就業崗位、就業質量及職業發展影響本專業學生的選擇去向,因政府層面沒有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人才發展職業生涯規劃的設置,且從事的養老護理工作社會認可度低。接受三年制教育的高等職業院校學生畢業后從事三個月培訓即可上崗的養老護理員工作,造成教育資源的嚴重浪費。建議從政府層面設置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人才發展職業崗位、發展規劃及對應資格證書,用“待遇留人、事業留人”,確保我國養老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專業目錄(2015年)[Z].2015.
[2]馮占春,呂軍.管理學基礎[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6.178.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基本規范[Z].2017.
[4]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職業資格目錄[Z].2017.
[5]余運英,曹雅娟.高職院校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畢業生職業能力研究.社會福利福利教育,2016,(04):58.
[6]高昕.基于我國養老服務業現狀的專業人才培養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5,(12) :75.
本論文是2017年度山東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以能力為本位四方引導下的人才培養模式探究》(2017-368)中期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