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英瑜
[摘 要]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市場營銷環境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營銷專業學生的培養需求也隨之改變。在高職院校專業教學中,實訓教學是專業建設中的重要一環,信息化背景下,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營銷綜合實訓體系對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由于傳統實訓形式單一、模擬實訓與實踐應用相脫節、綜合實訓內容缺乏系統性,需要借助信息化技術豐富綜合實訓模式,借助信息化平臺引入全真實訓項目,并深入校企合作,建設信息化校園實訓基地,以此提高營銷綜合實訓的成效。
[關鍵詞] 信息化;營銷;實訓;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 F7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6043(2018)11-0088-02
高職院校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是培養出具有高素質、高技能的應用型、技能型營銷人才。營銷專業人才的崗位適應性成為衡量高職院校營銷專業營銷人才培養水平的重要標準之一。近年來,互聯網信息化的發展,使得企業對營銷人才的需求隨之改變。從高職院校的角度,如何培養信息化背景下的合格的營銷人才成為專業建設者思考的重點議題。在高職院校營銷人才培養方案中,實訓教師是營銷專業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環節。在高速發展的信息化背景下,如何利用好信息化技術,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營銷綜合實訓體系,值得探討。
一、信息化背景下市場營銷綜合實訓研究的意義
(一)信息化對營銷專業的教學內容提出了新需求
傳統營銷專業課程體系主要可以分為“售前”、“售中”、“售后”三個模塊,對應的核心課程主要有市場調查與分析、推銷技術、商務談判、營銷策劃、客戶服務等。其課程構建的基礎背景是零售門店對營銷人員的技能需求。之后,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企業對營銷專業學生的網絡營銷能力產生了更多的需求,因而網絡營銷、電子商務等課程開始出現在營銷課程體系中。近年來,隨著移動信息化技術的發展,市場上對營銷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具備傳統營銷技能外,更需要掌握現代信息化營銷新能力。因而,在營銷專業課程體系建設中,移動營銷、場景營銷、新媒體營銷等課程日益受到專業教學團隊的重視。
(二)信息化給營銷專業實訓教學提供了新思路
信息化技術的發展為營銷專業實訓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場景。一方面,在教學過程中,信息化技術為教師們提供了更豐富的教學手段,如微課、慕課等新的教學形式開始盛行;此外,諸如藍墨云班課等教學互動平臺的出現,也為教師和學生搭建了良好的教學互動平臺,大大的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和課堂參與度。另一方面,信息化技術也為學校和企業的校企合作提供了新的模式,傳統的線下合作方式開始走上線上,信息化合作模式既節約了合作成本,更提高了合作成效。
二、傳統市場營銷綜合實訓存在的問題
(一)實訓形式單一,學生積極性不高
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背景下,教學方式現代化、信息化、多樣化將成為專業教學中的必然趨勢。然而,在很多高職院校,實訓教學的方式依然是停留在傳統教學的時代,依然以課堂模擬、案例分析、實訓室演練作為主要的教學形式。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由于專業發展不平衡,很多專業受到專業建設經費的限制,無法實現現代化教學設備和實訓設備的配置;另一方面,由于惰性的驅使,部分教師將信息化的學習與運用看作是負擔,不愿改變多年的教學習慣,得過且過。反觀我們的教學對象,已經逐步走向網絡一代的00后主力軍,早已適應信息化社會的大學生面對傳統的實訓形式,已經難以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而學習積極性低,實訓效果不理想。
(二)模擬實訓與實踐應用相脫節
與本科院校不同,高職院校營銷專業培養的是技能型營銷人才,因此除理論性營銷系列課程之外,專業實訓課程也必不可少。在專業教學實踐中,受到實際辦學條件的限制,市場營銷專業實訓課程大多采取校內模擬的方式。一種實訓形式是在實訓室中,由教師給出相關課程模塊的虛擬的模擬項目,學生分組模擬完成;另一種是借助課程教學軟件,進行相關教學內容的軟件模擬實訓。在此模擬實訓中,由于實訓內容欠缺真實性,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實訓效果與營銷現實相脫節,學生學習的興趣度減弱,進而導致學生滿意度下降,專業認可度降低。
(三)綜合實訓內容缺乏系統性
在傳統的營銷專業實訓模式中,實訓內容主要是按照營銷流程進行構建,重點放在“售前”和“售中”部分,具體實訓模塊主要有市場調研實訓和營銷綜合實訓。其中,營銷綜合實訓內容包含營銷策劃、產品推銷、客戶服務和團隊管理等內容。在此實訓體系中,由于各模塊授課教師不同,因而實訓過程中各內容模塊相互獨立,相互之間沒有連貫性,讓學生感覺整個營銷實訓內容比較零碎,缺乏系統性,沒有形成連貫的、完整的營銷綜合實訓體系。
三、信息化技術在市場營銷綜合實訓中的應用
(一)借助信息化技術豐富綜合實訓模式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零售企業早已轉變傳統的經營模式,由傳統的線下門店經營向O2O線上線下聯動發展,這給營銷人才能力提出新需求的同時,也給營銷人才的培養,尤其是實訓教學的路徑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傳統模式中,實訓模式主要集中于校內的“線下”模式,實訓對象也多以實體產品銷售或模擬實體營銷為主體。在信息技術背景下,這種“線下”模式逐漸被打破,實訓路徑得以拓寬。在實訓教學中,借助信息技術,學校可以將實訓模塊和實訓內容搬至“線上”,實現“線上線下”實訓模式相結合。近年來日漸成熟的實訓沙盤系統就是信息化技術發展的產物。以中教暢想公司開發的市場營銷沙盤為例,通過構建信息化的市場營銷場景,將學生專業學習中的調研、策劃、銷售、采購、財務等課程綜合運用于實訓沙盤中,既實現了專業課程的綜合訓練,又豐富了綜合實訓的模式,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借助信息化平臺引入全真實訓項目
在專業模擬實訓中,最大的問題就是由于模擬實訓場景與現實場景的差距,學生難以體驗到真實的營銷環境。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專業團隊通常采取兩種形式:一是尋求企業合作,將企業的產品嵌入營銷專業實訓中;二是將學生直接放置零售商的門店進行頂崗實訓。兩種實訓形式各有優劣,前者在實施過程中,實訓產品存儲、配送及貨款談判等問題突出,企業不愿無償提供產品供學生實訓,學校沒有專項實訓商品采購經費,導致合作項目難以長久,專業團隊需要耗費大量的經歷在尋找合作企業上。而后者,實施過程中雖然不存在前者的問題,但是對學校來說卻存在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學生的管理難度大,教學團隊既要疏通學生的思想,緩解頂崗實訓突如其來的職場壓力,更要不斷的應對各種各樣的問題,諸如工作不熟練等原因給門店帶來的經濟損失等等。
信息化技術的發展,給企業和學校的合作搭建了新的橋梁。企業可以借助信息化平臺,通過信息化權限的開放控制,為學生提供全真的營銷實訓平臺。以南鐵院“8天在線”實訓項目為例,“8天”公司派駐院校代表協助教師統一安排學生的綜合實訓課程,“8天”項目平臺給與學生相應的權限,學生可以使用自己的權限進行“8天在線”平臺上所有產品的推廣、銷售及售后服務工作。同時,“8天”的后臺數據系統可以將學生的實訓業績實時地反饋給學校,用于學生實訓成績的量化考核。借此,通過信息化技術實現了企業和學校之間的完美協調。
(三)深入校企合作,建設信息化校園實訓基地
信息化背景下,校企合作的環境已經改變,校企雙方都在尋求更高效、便捷的校企合作新形式。傳統的合作模式中,校企雙方大多將企業門店或實際經營場所掛牌為實訓基地。而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線下實訓開始走上線上,對應的現場實訓基地也逐步向線上轉移,因此“校園信息化實訓基地”應運而生。
以“京東校園實訓中心”為例,京東和院校合作,共同建立校園實訓中心,引入京東真實的專線、網絡、系統,讓學生在實訓過程中了解京東、了解互聯網電商業務內容,學生畢業后,無需進行培訓,就可立即勝任電商企業調研、銷售、客服等營銷專業相關工作崗位。如若學生畢業后,經考核合格直接留用于京東集團,京東將在其入職時,將校內實訓工時折算成正式時長,直接增加了畢業生的職場競爭力。此外,根據“京東校園實訓中心”的運營情況,以京東商城相關業務為基礎,后續可以繼續成立“京東校園雙創實訓孵化中心”、“京東商學院(電商學院)”等合作項目,形成以“校園實訓中心”為基礎,多角化發展的綜合性信息化校園實訓基地。
四、結語
信息化技術的發展,改變了傳統的教學形式,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創新了營銷綜合實訓的教學模式,提高了市場營銷綜合實訓的教學成效,對高職院校營銷專業教學改革具有一定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張暉.信息化背景下高職院校市場營銷專業教學模式的創新研究[J].職教通訊,2017(33).
[2]王甫威.京東集團:共建京東校園實訓中心[J].職業,2018(3).
[3]梅春燕.市場營銷專業綜合實訓模式研究[J].中國市場,2018(5).
[責任編輯:趙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