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傳播日漸加速和深入的現代化發展背景下,全球文化和藝術的深度交流和互動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在各領域開啟了多元文化交融的新局面,在音樂教育及人才培養上同樣也是如此。李晶編著的《高等音樂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研究》(2014年11月由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論述了多元文化視角下高等音樂教育人才培養的理論、方法和路徑探索,提出了專業性、開放式和多層次的人才培養模式,除此之外,編者還根據不同的研究個案進行了深入的分析。
首先,多元文化的音樂教育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更適合時代的發展需求。在多元文化的社會發展趨勢下,音樂教育及人才培養必須打破單一化的模式,讓國際化的音樂類型、民族化的音樂類型和罕見的音樂類型能夠平等地呈現在教學情境中,擴大音樂教育及人才培養的視野,在多元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中激發音樂創作的創意和靈感。現代互聯網和新媒體日漸發達,教師和學生所能夠接受的信息資源日漸開放和多元,在音樂領域,教師和學生所能接觸到的音樂類型也越來越多,面對這些豐富多彩的音樂,教師和學生應該在音樂教育及人才培養的過程中秉持開放包容的文化心態,廣泛吸收多元化的音樂文化,并在不同音樂文化的比較和融合中,探索和總結不同音樂文化和類型的特色和優勢所在,從而兼收并蓄、博采眾長,創新發展具有自身獨特魅力和時代共鳴的現代音樂風格。
其次,多元文化視角下的音樂教育及人才培養還需要教師及時轉變音樂教育觀念,提高多元音樂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平等地傳播多元音樂文化的理論內涵和藝術實踐。教師隊伍的建設和發展是多元文化視角下音樂教育變革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是音樂教育的引路人和指導者,因此在多元音樂文化的教育中,教師要不斷豐富自己的音樂知識,汲取更豐富多元的音樂文化,以平等的音樂視角向學生傳播多元音樂文化的相關音樂理念和藝術實踐經驗。在高校音樂教育及人才培養中,通常會根據音樂類型和樂器類型的不同進行分類,教師的專業性得到了充分的強調,導致對其他的音樂類型和器樂了解不足,在多元音樂文化的背景下,教師應當以更加開放多元的心態,擴大自身在音樂文化上的知識面,不僅要把專業內的音樂理論和實踐做到更好,還要善于在其他音樂類型方面汲取經驗和教訓,增強不同音樂文化形式的合作和融合,給學生帶來異彩紛呈的教學感受,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提高音樂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效率。
最后,多元文化視角下的音樂教育及人才培養將以學生為主體進行個性化和互動性的教育模式,不僅如此,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音樂人才的培養還必須實現民族化和國際化的平衡性發展。一方面,面對多元音樂文化,教師很難將所有的音樂類型和文化全部傳授給學生,而需要結合學生的體驗和需求來進行拓展性傳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興趣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學生真正感興趣,才能夠更好地在多元音樂文化中挖掘到音樂的多樣魅力,從中汲取更多的藝術滋養。另一方面,多元文化視角下的互動性教育模式充分借助了信息技術和新媒體網絡平臺的資源優勢,學生可以在音樂共享平臺廣泛地接觸來自世界各地不同類型不同風格的音樂,在各具特色的音樂中挖掘不同音樂類型的獨特魅力,從而更加深刻地認識本國本民族的音樂形式和音樂魅力,并激發自身的音樂創作熱情和靈感。
以上就是筆者在研讀《高等音樂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的過程中,對多元文化視角下的音樂教育及人才培養所作的幾點思考和總結。筆者認為,多元文化的發展是社會發展的一大趨勢,在音樂教育及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多元文化對教師和學生都有著顯著的影響,多元音樂文化要求教師不斷豐富和提高音樂文化的認知體系,平等地對待不同類型和風格的音樂,為學生樹立較好的榜樣;多元音樂文化也要求學生借助互聯網技術和新媒體傳播平臺廣泛接觸多元的音樂類型,挖掘多元音樂各自的獨特魅力,并摸索出屬于自己的個性化音樂模式。總而言之,在多元文化視角下,音樂教育及人才培養都應當積極開闊音樂文化視野,促進多元音樂文化的合作和融合,實現國內外音樂的深入溝通和交流,為音樂的創新發展打下堅實的認知基礎。
(課題項目:渭南師范學院校級項目“中國高等師范院校多元教育音樂人才培養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17GJHZ11)
(顧曉瑩/碩士,渭南師范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