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婷
摘 要:在當前我國經濟迅速發展的前提下,為了滿足人們生產生活和現階段電力需求側管理工作的要求,國家電網需要整合各方面資源的優勢,總結電力需求側管理技術的經驗,科學合理地規劃電網系統,協調好各方面之間的關系,對電網運行進行動態的管理,加強對電負荷的監控,滿足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基本需求。因此,本文主要針對智能電網下電力需求側管理應用展開論述。
關鍵詞:智能電網;電力需求;側管理;應用
中圖分類號:TM73 文獻標志碼:A
0 引言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計算機信息技術在電力系統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與發展,極大地提升了電力系統自動化和數字化的水平,有效擺脫了傳統管理模式的限制與束縛,為智能電網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創造良好的條件。就目前而言,智能電網可以提供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新能源消納與并網等信息服務,給電力公司發展提供更加精確的數據和信息,推動了我國電力行業的良性發展。在進行電力需求側管理過程中,就是把大數據技術應用于電力需求側管理中,從而實現電力信息數據的共享,通過數據監控的方式,可以實現在線解決實際遇到的問題,極大地提升電力公司的反應能力,針對市場的動態,采取積極響應措施,提升自身服務管理水平,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因此,本文首先分析文章的研究背景和意義,接著針對智能電網下電力需求側管理應用問題展開論述。
1 研究背景與意義
電力需求側管理,簡稱DSM,在實際利用過程中,主要利用現代化管理手段,優化傳統的用電方式,為客戶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滿足節能型社會發展的要求,實現節能降耗的目標,不斷降低實際運行的成本。根據當前實際運行的情況,電力需求側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第一,需要進一步提升電能使用效率。第二,重點做好終端客戶的負荷管理。第三,制定科學合理的綜合資源規劃等。在當前我國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的前提下,對電力工業的發展提出更加嚴格的標準和要求,并且在實際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不少的問題,影響了我國電力企業的長遠發展。據預測,到2020年,我國全社會用電量將達到約46000億千瓦,全國裝機總容量將在10億千瓦左右,我國電煤生產能力、運輸能力和環境容量都產生了巨大的壓力;并且受到傳統生產模式的影響,我國用電結構不合理,用電耗能很高,人均資源非常匱乏,影響了我國電力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正處在非常重要的轉型期,為了滿足實際生產的要求,電力行業需要進一步優化傳統的用電結構,保證電量生產滿足實際生產的基本要求。根據當前生產的基本情況,通過開展電力需求側管理,可以節約實際生產成本,緩解存在的矛盾,提升電力企業的競爭力,進一步拓寬實際的發展空間。
2 電力需求側管理現狀
在當前電力需求側管理過程中,由于多種因素的限制與影響,導致實際管理存在不少的問題,嚴重影響了我國電力行業的良性發展。
2.1 客戶用電方式的改變
在進行客戶用電方式改革過程中,可以有效提升用戶的實際體驗,適應當前電力需求側的管理要求。因此,企業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針對不同類型的用戶,采用不同的電價模式,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實際產生的能耗。這就要求電力企業需要做好用戶需求分析,進行大用戶分時電價模式的開展,優化需求側管理模式,不斷滿足現階段智能電網系統的標準。在當前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的背景下,社會生產用電量不斷增加,在電能實際運輸過程中,會出現輸電、配電、用戶端損耗狀問題,受到需求側的變化影響,對整個電機組發電煤耗損控制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因此,電力企業需要進一步優化需求側變化模塊及調度模塊的優化,保證發電機組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
2.2 電力需求側管理
由于我國人口不斷增加,社會對電力需求呈現出逐漸增加的趨勢,導致在社會生產中經常出現電力短缺問題,再加上發電的不穩定性,從而影響了電力供應側管理的難度。因此,為了有效消除潛在的問題,在進行實際管理過程中,需要做好電力需求側管理,從而有效解決存在的根本問題,發揮電力客戶的主體,通過各種管理方式,滿足實際生產的基本需求,實現電力的有序供應,降低高峰期的供電負荷,優化電力需求布局,保證電力供應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但是在實際電力供應過程中,由于供電負荷不斷增加,供電系統出現多樣化的特點,大大增加了實際側管理的難度,作為電力公司需要進行全面的優化配置,提升實際的社會效益和經濟價值。
2.3 大數據技術
“大數據”在2012年提出,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逐漸成為科技創新熱點之一。與“海量數據”和“超大規模數據”等術語不同,大數據被定義為3V,具有“規模性、多樣性、高速性”的特點,經過近些年的發展,大數據技術在電力工程行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極大地提升了實際生產水平,滿足了當前電力改革的需求,提升了管理的效率,對新技術開發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因此,在“互聯網+”的信息時代背景下,電力企業需要利用大數據技術帶來革命性的影響,做好電力需求側創新管理,推動電力行業的良性發展。
3 電力需求側管理新方法
為了做好電力需求側管理,電力企業需要總結實際經驗,進一步優化管理措施,創新工作方法,滿足實際生產的要求,不斷創造更多的收益。
3.1 能效管理
為了創造更多的經濟收益,電力企業需要通過改革,做好日常的能效管理,通過豐富的手段,為用戶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鼓勵他們不斷采用更先進和高效的用電設備,有效提高用戶側用電效率,降低實際能耗,減少實際生產成本,推動電力行業的節能發展。
3.2 進行上網發電政策的靈活性管理
為了提升管理的靈活性,電力企業需要重新劃分智能電網的系統規劃模塊,然后針對實際發展情況,重點加強實際生產過程的管理,不斷優化資源配置,協調好內部管理模塊,選擇最佳的上網模式,針對用電高峰制定更加完善的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實際成本,減少機組負荷,在保護周圍環境和降低能耗的前提下,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
3.3 能源替代與余能回收
為了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電力公司可以采用能源替代與余能回收的方式,把燃油、燃煤、燃氣的設備采用電動的方式,從而降低實際的成本,不斷降低能耗,進一步提升資源的利用的效率,降低能耗,滿足實際生產的基本要求。
3.4 提高電力負荷預測精度
電力負荷預測需要電力企業控制好生產的各個環節,根據整體電網規劃的要求,做好日常的檢修、營銷、調度工作,同時要不斷引進先進的生產技術管理方法,最大限度提高負荷預測的精度,為做好電力側管理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
結語
在“互聯網+”的信息時代,電力企業需要采用大數據技術,不斷加快智能化電網建設,進一步挖掘內在的價值,重點做好各種數據信息分析工作,為用戶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滿足電力需求側管理的需求,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不斷推動智能電網建設,提升國家電網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趙廷勇.智能電網下電力公司需求側管理的方法[J].管理觀察,2017(36):41-42.
[2]夏懷民,徐雄軍.智能電網下基于大數據技術的電力需求側管理探究[J].湖北電力,2017,41(4):1-4.
[3]孫健.在智能電網條件下電力需求側管理應用研究[J].今日科苑,2014(10):113.
[4]鄭欣.淺析智能電網環境下電力需求側管理工作[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4(6):43-44.
[5]黃惠.電力市場下用電大戶的電力需求側管理探討[D].華南理工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