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亞莉
中圖分類號:G635.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2-0222-01
"天下難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細",深思其中所強調的細節決定成敗的道理,對教育領域的 "育人",具有十分重要的啟發和借鑒意義作用。"請家長"雖是教育中的一件小事,但事雖小,也宜細細做。
1.用考量的眼光去關注細節,請家長前要做到"師出有名,師出必果"
請家長的過程,是充滿彈性的一種教育行為,如果班主任能在請家長的過程中注意細節的考量,往往能使事情"事半功倍"。我們有必要在"舊招"上琢磨出"新細節",這正是"舊招用到細致就是絕招",加點"細節",可能就會事半功倍。
1.1注意請家長前的細節考量,做到心中有數,行之有效。要立足于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科學地了解孩子的身心特點,具體地掌握孩子所特有的問題,既引起家長的高度重視,又在引導的時候有針對性。"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請家長前,我們首先必須對學生的情況了如指掌,對家長要做的哪些配合要心中有數。其次,要明確請家長要達到什么目的,是不是能夠收到預期效果。第三,怎樣請家長的效果會更好。否則,沖動之下隨口所說的"請家長"的決定往往是徒勞的,這樣即使把家長請來了,也達不到目的。甚至有可能使老師的這張底牌陷入僵局,學生不僅在心理上不怕請家長,而且也會顯得老師黔驢技窮。所以,請家長就像是和學生打一場心理戰,要心中有數,并且得行之有效。
1.2注意請家長后的細節考量,要關注學生家長和學生的心理情緒。請家長到校后,不要對學生家長頤指氣使,居高臨下地指責和訓斥,家長到校是為了配合解決問題的,而不是來接受老師的抱怨和教訓的,要懂得呵護家長也呵護學生的心理健康。所以我認為在學生面前,和家長交流時,要注意話語運用的巧度。
無論是面對哪種類型的家長,首先在情感上要尊重他們,使他們及其孩子真正感受到一個教師誠摯的愛心和期盼,喚起家長對教師的認同和理解。特別是在指出學生的缺點和毛病時,藝術的語言常會被家長與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批評不僅有合乎情理的嚴格要求,而且有富于人情味的熱情關懷。從而使他們"親其師,信其道",更加尊重和支持教師的工作。這樣才便于家校擰成一股合力,對教育學生起到良好的效果。
無論是面對哪種類型的學生,你尊重他們的父母,尊重學生本人,他也才會尊重你的教育行為。另外,還得關注請家長后,學生的行為變化,關注后效,不能一"請"了之。
2.用發展的思維去處理細節,不僅要請家長而且要"教"家長
用發展的思維去"請家長",便是要在請完家長后,更要注重"教會"家長學會教育子女的方法。請家長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學生的發展,是為了"持續地"教育好孩子。不僅要請家長配合老師來教育學生,而且還要"教"家長一起來教育學生。
2.1教會學生家長在日常家庭生活中灌輸正確的家庭價值觀念。家長應吸收新的教育理論和觀念,并應用于教育子女上。父母重視家庭生活,并以孩子的教育成長為生活的重心,使學生心理發育健康。在日常生活中多通過教育引導,使學生知道知識的重要性,鼓勵他們不斷探索好的學習方法,保持成績穩定,保持心態良好,使他們的學習生活充滿了快樂。從心理學角度講,正確的家庭價值觀念能引領學生的心理是走向健康積極向上的。家長對自己的孩子要有信心,不要有破罐破摔的想法,學習成績不優秀,可以尋找孩子其他方面的閃光點,提高對子女的期望值,相信自己的孩子不會比別人差,這是一種賞識教育,更是對孩子良好的心理暗示,有利增強學生的自信。
2.2教會學生家長采用寬嚴相濟的教養方式。家長要對孩子充滿感情,但不應過分溺愛子女,要滿足子女正常的物質需求,但不是無原則地滿足;不過分干涉子女,尊重子女有自己的私人空間,以及正當的交友權利;但家長也不能隨便嚴厲懲罰子女,但當他犯了錯誤時,要嚴厲地指出他的錯誤之處,不可姑息,不可放縱,但慎用嚴厲責打來教育青春期的孩子,以此來促進孩子健康人格的發展。教師要家長明白一個道理,教育孩子不是滿足他們所有的要求,而要"滿足有度";其次,不贊成家長把物資需求看成是催促學生成長的原動力,這不僅會讓孩子的虛榮心和功利心來學習,而迷失了學習的本來動力。再次,讓家長明白和老師配合,共同教育孩子的重要性,摒棄了將孩子的教育重任"全托"給老師的錯誤想法。最后,教會家長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因勢利導,經常和子女溝通和交流,幫助子女順利度過青春期。這樣的話,一次"請家長"就變成教育孩子也是教育家長的善意而有實效的"邀請"了,這樣的"請家長",是受到家長的歡迎的,也是卓有成效的。
總之,細節決定你的教育行為的成敗,某一個細節的忽略就足以讓你的教育行為遭遇失敗。所以,我們應當慎用"請家長",給學生和學生家長呈上一碗"心靈的雞湯",把 "育人"工作的每一個細節做精做細,落到實處。即便是像"請家長"這樣的小事,我們也得將它做細了,使教育做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