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習成績兩極分化是制約教師教學成績提高的瓶頸。客觀分析找出學生英語成績兩極分化的成因,探索出適合自身班級實際的對策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需要深思的問題。
關鍵詞:農村初中生;英語成績;兩極分化;形成;分析;對策
學習成績兩極分化是制約教師教學成績提高的瓶頸。客觀分析找出學生英語成績兩極分化的成因,探索出適合自身班級實際的對策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需要深思的問題。以下是2013年~2016年我所任教班級的英語成績統計:
縱觀以上實際與現狀我們可以看出,學生的成績分化從七年級第二學期就開始了,并且成逐年下降的趨勢。出現這一現狀除了教材的知識體系逐級提高和試題的難易不同之外,還存在以下諸多因素:
一、 個體差異
(一) 接受能力和學習方法的不同決定了學習的效果。初中生的邏輯思維初步形成,對漢語語言的感知已形成定位。個別學生對英語這種字母語言的運用無法形成感知,越學越吃力,成績越來越差。一些學生惰性大,受不了困難和挫折的磨煉,難于接受教育,學習不能循序漸進。表現出學習方法不靈活,死記硬背。每個學生本身的接受能力、記憶能力、表達能力、理解能力等各方面的不同,造成了同一班級出現成績相距較大的現狀。
(二) 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學習意志決定了學習過程。對于中學生來說,學習的積極性主要取決于學習興趣和克服困難的意志力。興趣是積極、主動地認識客觀事物的一種心理傾向,它表現為一種好學精神,使學生產生學習的需要,樂于學習的情緒體驗,是一種強大的內趨力。缺乏興趣的學生就好比缺乏動力,無法在課堂上集中精力,課后預習無法保障,作業質量不高。學習意志是為了實現學習目標而努力克服困難的心理活動,是學習能動性的重要體現。當學生遇到困難時若意志力不堅定容易喪失信心,導致成績下降。針對這一現狀,我采用小組合作學習和捆綁評價制。小組內有上、中、下三個等次,上幫中,中幫下,讓學生帶動學生,學生教學生。為了切合他們實際水平地捆綁評價,給他們的學習任務也分為上、中、下三個難度,這樣學生學的輕松,也很好地調動了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二、 家庭因素
農村學生家長的文化水平限制了對孩子作業的輔導程度。初中生由于年齡特點,自覺性還不夠,很多時候家長的督促教育很關鍵。由于文化水平不高或忙于農務,不少家長缺乏基本責任感,不能給予孩子最起碼的家庭學習氛圍和關心。現在農村學生有許多為留守孩子,有些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由爺爺、奶奶或者親戚朋友代管。在家庭教育管理上或嬌寵過分放任自流,或嚴厲有余,再加上有些家長的讀書無用論,使這類學生的文化求知價值和人生價值取向發生偏離。家庭教育的失策,給孩子的身心發展造成了不良影響。造成孩子情緒不穩定,情感無依靠,致使學習不能全身心地投入,成績下降分化。面對這一實際,我主動推進家校聯系,每個班建立家長微信群,定期不定期的和他們交流學生的情況。
三、 教師因素
(一) 教師的情緒和情感影響學生的學習情感和學習情緒。一些教師會因學生的容貌、智力、性格品質、家庭背景、學習成績等方面的差異對學生產生偏愛。教師對學生的偏愛影響著學生對教師的情緒態度,影響著學生的自我意識和學習行為。優秀學生處于良好的學習環境,對他們來說學習是愉快的體驗。后進生則失去學習興趣和熱情,對教師產生逆反心理。一些教師會因自己的情緒加快上課的節奏,教師講課速度快,授課進度快,學生在課堂上練習會話和運用詞匯的時間就少,教師拽著學生往前跑,優秀學生能夠跟上教師的思路,掌握所教的內容,快節奏適合他們的學習,效率高成績就好。而后進生由于跟不上,課后不及時鞏固記憶和練習,這樣成績一次不如一次。另外,教師的課堂管理水平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學習程度,如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成了課堂上的重中之重。
(二) 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處理和認識的不同決定了學生學習的難易程度。不少老師未能宏觀審視新課標的要求,不去通盤考慮各個教學環節的效能,關注了學生能力的發展,卻忽略了學生對重點知識的掌握。有些教學內容,教師對重難點的把握不到位,或者解決問題不夠徹底,尤其是教學重點,往往是學生兩極分化的“關鍵點”。所以學習和研究課標是我們備課的風向標。
(三) 師生關系對兩極分化起了一定的催化作用。教學活動是師生雙方共同的活動,是在一定的師生關系維系下進行的。師生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成績。實踐證明,優秀學生因處于良好、積極的師生關系,他們會感到對外部環境的勝任,感到自己處在較為安全的環境下學習,形成健康的心理狀態,以高漲的熱情來學習,效率自然就高。后進生常因處于不良、消極、負面的師生關系中,他們極易出現不健康的心理狀態,產生自卑、消極的心理,認為自己沒有辦法把英語學好,努力也沒用,這種心理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對知識的加工能力。每位老師教學的方法都不同,學生如果不能適應老師的教學方法,就會有逆反心理,也就掌握不了學習的主動權,因而會放棄學習。利用課程中的各種活動是拉近師生關系的切入口,活動中的平等交流和互動可以讓教師了解和掌握他們的心理狀態,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對教師的認可程度。
四、 環境因素
當前,學習無用論的觀點直接沖擊著中學生的學習態度,大部分學生唯錢是尊,甚至認為有了錢就會無所不至,盲目追求表面時尚,而忽視內在修養。另外,部分寄宿學生一時間不適應集體生活,產生了厭學情緒,出現了分化。還有現在無處不在的網絡,不時地吸引著中學生的注意力,有些學生沉湎于網絡游戲,成了網癮少年,影響了他們的身心健康和成長。把德育和英語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可以規范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愛國主義教育是英語教學中最好的德育內容。
綜上所述,個體差異、家庭情況、教師教學方法和管理水平、社會環境等因素為農村初中生英語成績的兩極分化醞釀了土壤。作為教育教學者必須根據自己學生的實際情況,細致地深入研究,找準學生學習成績形成差異的根本原因,才能為減少農村初中生英語兩極分化提供切合實際的解決辦法。
作者簡介:
陳小莉,甘肅省定西市,定西市安定區內官營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