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婷
【摘 要】目的:探討體檢中心抽血室常見安全隱患以及相應的護理干預措施和效果。方法:選取本院體檢中心抽血室接收的體檢者共計80例,按抽血時間順序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40例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40例接受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比較兩組的采血不良事件發生情況以及護理滿意度。結果:本研究中,觀察組共發生不良事件1例,占2.5%,對照組發生不良事件8例,占比為20.0%,組間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和對照組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評分分別為(95.6±3.1)分、(78.3±4.7)分,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加強對體檢中心抽血室安全隱患的分析,并積極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可顯著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使體檢者對護理人員更加滿意和信任,值得推廣。
【關鍵詞】 體檢中心抽血室;安全隱患;護理干預措施
【中圖分類號】R71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7-125-01
醫院體檢中心每天都要接待大量的體檢者,而在所有體檢項目中,靜脈采血為最常見的體檢項目之一,同時由于該項操作具有一定的創傷性,因此更容易出現安全隱患。為此,應當加強對體檢中心抽血室的安全隱患分析,并積極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1]。本研究對本院體檢中心抽血室體檢者進行抽樣調查,分析了安全隱患,并通過對比方式探討了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區間為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研究對象為本院體檢中心抽血室接收的體檢者共計80例,根據抽血時間上的先后順序不同,將先抽血的40例體檢者作為對照組,包括男、女分別為23例、17例,年齡22-68歲,平均(43.2±3.7)歲;后抽血的40例體檢者作為觀察組,包括男、女分別為22例、18例,年齡21-65歲,平均(42.8±3.9)歲。經統計學分析比較,兩組體檢者的各項一般資料差異均不顯著,符合進行對照研究的標準。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體檢者抽血前簡單的健康教育、抽血時不良反應觀察及護理等常規護理措施。在以上基礎上,加強對觀察組患者的護理干預,具體內容總結如下:
1.2.1 心理護理 在與體檢者接觸過程中,做到態度切切、語氣柔和,快速與體檢者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贏得體檢者的信任,使其緊張情緒得以緩解[2]。另外,主動詢問體檢者的暈血、暈針史,囑體檢者在穿刺以及抽血過程中可以將頭轉向另一側,避免看到針和血。另外,著重向體檢者強調抽血室護理人員均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均使用一次性針頭等,不會發生混用情況,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從而消除體檢者的疑慮[3]。
1.2.2 環境護理 體檢中心抽血室環境整潔,門口有醒目的標志,在室內墻面貼有詳細的抽血流程、注意事項等等,使體檢者能夠更好的了解抽血項目,并順利完成抽血。
1.2.3 健康指導 在抽血之前,護理人員向體檢者講解抽血的目的、重要性、抽血時以及抽血后的注意事項等等,例如抽血完成拔針后,需要用棉簽按壓5min,以防止發生皮下淤血,且抽血后穿刺點避免碰水,防止劇烈運動等。
1.2.4 穿刺護理 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穿刺點、針頭型號、穿刺方法的合理選擇,穿刺時做到沉著冷靜,快速、準確,盡量一次穿刺成功,減輕體檢者的痛苦。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不良事件發生情況。(2)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情況(百分制評分法)。
1.4 統計學方法 研究數據統計學處理工具使用SPSS18.0軟件,其中計量資料表現形式為(x±s),檢驗方式為t檢驗,計數資料表現形式為(%),檢驗方式為x2檢驗,P<0.05代表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比較 本研究中,觀察組有1例體檢者發生穿刺點滲血情況,發生率為2.5%;對照組中有3例(7.5%)體檢者發生穿刺口滲血,2例(5.0%)出現穿刺點疼痛,2例(5.0%)發生皮下淤血,1例(2.5%)體檢者穿刺失敗,不良事件發生率達到了20.0%。經統計學比較,兩組差異顯著(P<0.05)。
2.2 兩組護理滿意度情況比較 在體檢者抽血后對其進行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評分平均為(95.6±3.1)分,對照組為(78.3±4.7)分,組間差異顯著(P<0.05)。
3 討論
3.1 體檢中心抽血室常見安全隱患 抽血操作有一定的創傷性,稍有不慎,便可增加體檢者的痛苦,造成損傷,因此對護理人員的抽血技術熟練程度、工作責任感、服務態度等均有較高的要求。每天接受抽血的體檢者人數眾多,護理人員工作量大,因此護理安全隱患也較多。經過統計,總結出抽血室常見的安全隱患主要有如下幾項:(1)護理人員操作不當。一些低年資護理人員的工作經驗欠缺,操作技術不熟練,使得常出現穿刺疼痛、一次穿刺不成功、未做好個人防護等等,從而影響患者以及自身的抽血安全。(2)環境干擾。抽血室工作高峰時段,體檢者眾多,環境嘈雜,容易擾亂護理人員心緒,導致操作失誤。(3)護理人員服務態度差。一些護理人員不注重與體檢者進行有效溝通,態度冷漠,容易引起體檢者的不滿,從而導致糾紛的發生。
3.2 護理干預效果及意義 在抽血室通過開展心理護理、環境護理、穿刺護理、健康指導等護理干預措施,使體檢者發生不良事件的情況明顯減少,滿意度大幅提升。研究結果說明,護理干預能夠有效緩解體檢者抽血時的緊張、疑慮情緒,提升其配合的依從性,而良好的抽血環境、健康指導等,可以使體檢者心理舒適度得到提升,使他們了解到更多的抽血相關知識,也能減少環境因素以及體檢者不配合因素等對護理人員操作造成的干擾,保證穿刺順利。另外,護理人員與體檢者接觸過程中始終保持良好的服務態度,與體檢者進行有效的交流溝通,了解體檢者的護理需求、暈血、暈針史等,做好針對性的護理,這對于防止不良事件的發生都是十分必要的。
參考文獻
[1] 李媚.健康指導在門診抽血室的實施[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5,23(03):151-152.
[2] 幸涵,侯凱文,劉建華,等.影響醫院門診抽血室工作質量的原因分析及改進措施探討[J].西南軍醫,2014,16(02):236-237.
[3] 邢琳娜.優質護理服務在門診抽血室中的應用分析[J].繼續醫學教育,2015,29(08):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