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會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群眾文化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可以獲得較好助力,而廣場舞作為群眾基礎最佳的活動,逐漸成為當前社會群眾生活中一種較為普遍的休閑活動。本文將結合實際情況對廣場舞在群眾文化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進行分析,旨在促進我國精神文明社會建設的順利進行。
關鍵詞:廣場舞 群眾文化發展 地位 作用
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使得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在此基礎上,人們更加注重精神方面的享受,而群眾文化作為當前我國精神文明建設中的重要內容,在豐富人們精神世界的同時,還推動了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群眾文化與群眾生活之間存在密切聯系。本文將結合實際情況對廣場舞在群眾文化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進行分析,以期為今后的相關工作提供寶貴經驗。
一、廣場舞概述
廣場舞在舞蹈藝術中是一門較為龐大的體系,主要是以廣場為主要場所并將表演與自娛性有機融合在一起,并且通常以集體舞的形式呈現出來,主要是為了娛樂身心而開展的活動。通常情況下,廣場舞主要是由群眾自發組織的集體活動并在公共場所完成,具有極強的群眾性特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廣場舞是屬于群眾自己的舞蹈,源自于人們的社會生活。[1]20世紀90年代,縣級以上的城市在本級政府部門的領導下建立了較多的文化廣場,為廣場舞的發展創造了一定空間。而改革開放后,我國經濟的蓬勃發展也促使廣場舞成為中老年群體較常進行的集體性活動,并在發展過程中吸引不同年齡段的人群,促使廣場舞成為人們休閑娛樂的一種重要方式。在此基礎上,社會群眾也逐漸擺脫了對廣場舞的偏見并自覺參與其中。再加上相關舞蹈專家的重視,使得廣場舞的曲目、舞蹈動作均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從而為廣場舞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二、廣場舞在群眾文化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由于人們對廣場舞缺乏足夠、全面的認識,再加上廣場舞活動開展過程中產生擾民問題的影響,使得廣場舞在發展過程中始終處于一種尷尬的境遇,并且長期飽受非議與批評。然而,近幾年廣場舞的不斷發展,使得群眾可以保持理性并且客觀地對廣場舞進行相應的評價,促使廣場舞活動成為當前群眾文化活動的一種主要形式,同時也是群眾文化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2]當前廣場舞只需要消耗時間就可以參與其中,并不需要成本,適合大部分人群參與其中,同時也符合社交需求、活動需求、娛樂需求、文化需求,是集體性活動,有助于促進群眾之間的溝通與交流。而在此期間群眾對廣場舞的大力支持以及積極參與,均會成為推動群眾文化發展的重要動力,在促進群眾文化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無法代替的作用,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奠定良好的群眾基礎。
三、廣場舞在群眾文化發展中的作用
當前,廣場舞作為群眾基礎最佳的活動,逐漸成為當前社會群眾生活中一種較為普遍的休閑活動,并且在群眾文化的發展過程中起著推動作用。雖然當前對于廣場舞存在多種不一致的看法,但是廣場舞卻在群眾文化發展、建設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部分社區甚至將廣場舞作為定期開展的休閑活動項目之一,并且融入到日常管理中,使得廣場舞的內涵在時代的發展過程中不斷豐富,而其活動形式也隨之增加。[3]首先,廣場舞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群眾文化的快速發展。因受到國內群眾文化發展遲緩的影響,大部分中老年人群無法享受相應的福利,使得部分群眾文化活動無法得到有效開展,并且為我國當前的精神文明建設帶來一定困難。而廣場舞的出現有效緩解了這種消極狀況,使得文化活動得以有效展開。其次,廣場舞的出現豐富了群眾文化活動形式,促使群眾文化活動逐漸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在群眾文化發展的過程中,在極長的一段時間內始終存在活動形式單一的問題,使得群眾文化活動在開展的過程中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礙,廣場舞的適時出現為群眾文化活動提供了更為多元的活動形式,使得群眾文化活動的數量在逐年上升,從而為群眾參與群眾文化活動創造了良好的文化環境。此外,廣場舞的出現促使人們對群眾文化活動的認識更加深刻,使得群眾文化活動形式得以豐富,有效促進了群眾文化的發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精神文明建設的不斷推進,廣場舞在群眾文化發展過程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也在不斷增加。然而,廣場舞作為近幾年才逐漸發展起來的群眾文化活動,還需要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作進一步調整,尤其是群眾文化在開展過程中過于依賴廣場舞這一現象應得到及時的調整。與此同時,群眾文化發展還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只有地方政府積極參與其中,才可以有效保證群眾文化的長期發展,相關部門應給予廣場舞高度重視,并在今后的工作中注重對廣場舞進行適當的引導,明確廣場舞開展的責任。只有這樣,才可以為社會群眾文化活動的順利進行提供有力保障,促使群眾文化得以在良好的社會環境中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金園園.探討廣場舞在群眾文化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J].大眾文藝,2014(12).
[2]邢芳.廣場舞在群眾文化發展中的作用[J].大眾文藝,2014(24).
[3]高鉅池.廣場舞在群眾文化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J].文藝生活·中旬刊,2017(07).
(作者簡介:周麗沙,女,大專,大方縣文化館,助理館員,研究方向:群眾文化)(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