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先進的科學設備為人們的社會生活提供了極大便利,豐富了人們的社會生活,加快現代社會的發展。攝影技術作為現代化社會發展中的新興產物,能夠對正在發生的事物進行記錄、整合,將所拍攝的作品作為歷史發展的依據。想要提升攝影作品的藝術效果,需要提高群文攝影者的文化素養。為此,本文將針對群文攝影者文化素質進行分析,探究提高群文攝影者文化素質的方法與策略。
關鍵詞:群文攝影者 文化素質 辦法與策略
攝影藝術是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產物,能夠產生巨大的財富。為提高攝影作品的藝術效果,提升攝影作品的審美價值,需要提高攝影者的文化素養,注重攝影者德、智、體、美、勞的思想意識,提高攝影者的觀察能力與實踐能力,增強社會感悟力,群文攝影者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
一、提高群文攝影者思想道德意識
攝影工作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本內容,為黨政宣傳工作提供發展基礎,加快我國黨政工作的宣傳與推廣。因此,群文攝影工作應具備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認真學習黨的十九大會議精神及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社會主義思想等重要思想,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看世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提高政治洞察力以及敏銳的判斷能力,利用攝影鏡頭將黨政理念真實地反映出來。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正確把握社會主義發展的正確方向,大力弘揚優秀的民族文化,堅持為人民服務理念,深化以人為本思想,豐富攝影活動內容,最大程度上滿足人民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的需要。
二、提高群文攝影者專業理論知識
攝影者開展攝影工作需要具備專業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能力,使其能夠更好地開展各項群文攝影工作。首先,應該培養群文攝影者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記憶力、注意力,其中思維能力最為關鍵,能夠提高群文攝影者掌握攝影規律,準確把握攝影角度,提高攝影藝術的視覺效果。攝影藝術需要由攝影媒介在物理性能的作用下,展現攝影物體的基本特征,將攝影物體真實地再現出來。因此,攝影過程相對角度是在一剎那之間,對拍攝者的時間、空間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制約,不能根據自己的需求對攝影畫面進行自由取舍。首先,攝影者需要在攝影過程中能夠準確地對拍攝對象進行感知,了解拍攝對象的組成成分,通過個人意識盡可能對攝影畫面進行優化,使攝影內容能夠充分反映拍攝者的思維意向,將拍攝者的思維能力進行內化;其次,攝影藝術受攝影媒介的影響相對較大,需要保證設備媒介擁有緊密、復雜的物理結構與化學機構,系統程序具有較強的科學性、系統性與完整性,攝影師在掌握基本攝影技術的前提下,利用攝影媒介對攝影對象進行真實的展現。攝影技術設計構圖、曝光、角度變換、色彩調節等內容,需要攝影者準確掌握攝影技巧以及藝術手法,對攝影對象進行整體、全面的控制與調整,準確抓住攝影對象的靈魂,使攝影內容具有良好的藝術表現效果。
三、提高群文攝影者技能應用能力
群文攝影工作質量與發展前景同群文攝影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與綜合素養具有直接聯系。隨著現代化社會的高速發展,人們對群文攝影藝術具有新的要求與標準,為滿足現代化社會發展對攝影藝術的追求,需要提高群文攝影人員的自身素養,深化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因此,提高群文攝影者技術能應用能力需要從攝影者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能力入手。攝影者在具備專業的攝影技術的前提下,運用攝影媒介大量地開展各項攝影訓練,注重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的結合,在實踐中獲取攝影經驗,提高攝影者的實踐應用能力,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水平實現技能的應用與創新。
四、提高群文攝影者情感態度觀念
攝影是一門獨特的藝術,需要攝影者具備良好的審美素質以及正確的情感態度。首先,應保證群文攝影者對攝影工作擁有足夠的熱情與激情,具備較高的事業心與奉獻精神,在開展攝影工作時應不計得失,深入到社會發展的基礎活動中,積極主動地與群眾進行溝通與交流,了解不同群眾眼中的藝術視覺美;其次,攝影者應戒驕戒躁,不可弄虛作假,因為攝影過程會消耗攝影者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尤其是針對自然環境中某一個景觀進行捕捉時,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在攝影過程中,一旦錯過某個準確的時間或者是恰到好處的角度,想要重新獲取可能要等很長的時間。
綜上所述,為提高群文攝影者文化素質,需要從攝影者的思想道德意識、專業理論知識、技術應用能力、情感態度觀念四個方面入手,深入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樹立攝影者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使其擁有良好的道德素養,注重攝影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的聯系,認識到攝影工作的獨特性,提高攝影人員審美意識與藝術素養,使攝影者能夠得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黃蘋.山東省文化館(站)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現狀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5.
(作者簡介:許琳,女,張掖市文化產業辦公室,館員,研究方向:群眾文化)(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