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謙
摘要 人工影響天氣是農業防災減災的主要手段。本文根據河南省干旱災害實際、火箭增雨作業原理、要求、指標、應用個例等,闡述火箭增雨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以期為人工增雨作業提供參考。
關鍵詞 火箭增雨作業;增雨抗旱;農業生產;應用
中圖分類號 P48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20-0192-01
河南省是全國第一農業大省、第一糧食生產大省、第一糧食轉化加工大省,大部分地處暖溫帶,南部跨亞熱帶,屬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期。干旱是河南省主要農業氣象災害,具有持續時間長、影響范圍廣、發生頻率高及危害大等特點,幾乎每年均會發生,嚴重阻礙當地農業生產。火箭增雨作業作為人工影響天氣的主要手段之一,在農業抗旱減災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對有效緩解干旱給農業生產的危害,推動地方農業健康、持續發展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
1 火箭增雨作業原理
火箭增雨作業是利用火箭播云原理,以火箭作為運載工具,把催化劑輸送到一定高度加以播撒,確保人工冰核直接進入可播云層,冰核會在云中核化變成冰晶,冰晶通過凝華增長、破碎及繁生,最終達到增加降水目的[1]。
2 火箭增雨作業具體要求
2.1 氣象條件
火箭增雨作業對象是降水性對流云、山區地形云及層狀云,強烈不穩定天氣,一般會在切變線、低壓、低渦、臺風、鋒面及熱帶高壓外圍附近產生很強的積云或形成強風暴天氣。
2.2 作業時機
一是層狀云。層狀云范圍較大、移動較慢,火箭增雨作業機會較多,但要搶抓云層發展旺盛時機作業,既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避免影響作業效果。二是積狀云。當符合降雨云層條件便能作業,具體條件為:云量要求大于3成,云體與作業點保持5 km范圍,云頂高度>4 km,最理想高度應達6 km;云底高度<1 km;回波強度≥30 dBZ。作業時機應選擇在云層上升氣流較強及發展旺盛階段,作業宜早不宜遲,積狀云下雨前為最佳火箭增雨作業時機[2]。
2.3 射擊方式
2.3.1 平面射擊。在云層主體與作業點較接近時,結合云層內回波中心強度,得出增雨火箭在該高度上對應的最大射角,當作固定射角,對云體水平扇射擊,確保云體在水平尺度上大范圍內催化,最終取得良好的增雨效果。
2.3.2 梯形射擊。若積狀云垂直尺度較大,云內上升氣流很強,可采取梯形射擊方式作業。通過不同射角,將碘化銀微粒帶入云層中不同高度,確保催化劑在大范圍垂直面上產生作用,取得最佳增雨效果。
3 火箭增雨作業指標和作業部位
3.1 作業指標
3.1.1 層狀云作業指標。①云層在發展時期,云層厚度大,同時存在極強上升氣流,過冷云層較低,云下蒸發弱;②云頂溫度在-5~20 ℃之間有利于火箭增雨作業;③云中有特別充足的過冷水,在較厚層次內有較大水汽分布,且自然冰晶濃度很低,此時有利于冰核播撒。
3.1.2 對流云作業指標。在降水性天氣系統形勢下,正處于發展旺盛時期的積雨云及濃積云,云頂溫度處于-20~-5 ℃,回波強度>25 dBZ,這些均利于開展火箭增雨作業[3]。
3.2 作業部位
①垂直方向催化要選擇在-10~-5 ℃區域,作業部位可選擇在云中-3~0 ℃層周邊,具有較大含水量,上升氣流較強負溫區;②在云體前沿最黑同時翻滾最為顯著區域;夜晚應該選擇在打雷及閃電顯著區域;③在水平尺度上,應在云中部區域開展作業;在對流中增雨作業應在云前部及中部進行[4]。
4 人工增雨作業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范例
2008年11月至2009年2月,河南省109 d無有效降雨,遭遇60年一遇大旱,526.00萬hm2小麥有近1/2遭遇干旱。其中,130.00萬hm2屬輕旱,100.00萬hm2中度干旱,46.67萬hm2嚴重干旱,3.33萬hm2為黃苗、枯死。面對全省嚴重旱情,河南省各級氣象部門強化天氣監測,搶抓有利時機,2009年2月7日13:57—17:47,鄭州、洛陽等7個省轄市,共21個縣市相繼開展地面高炮、火箭增雨作業,至16:00,作業區域普遍降水達0.5 mm,最大降水在鄭州西部,為5.5 mm。此次人工增雨取得較好成效,使河南省區域農業干旱災情得到緩解。
2014年8月初,河南省大部分地區出現干旱,玉米處于抽穗吐絲關鍵期,需水量較大,抗旱保收工作形勢嚴峻,6日0:00—7:00,借助有利天氣條件,南陽、三門峽、洛陽等地實施人工增雨作業,共發射37式人工影響天氣炮彈204發、火箭彈56枚,累計影響面積約6 000 km2,作業區普降小到中雨,局部大到暴雨,作業效果明顯。6日8:00—17:00,鄭州、洛陽、平頂山、濟源等4市實施地面人工增雨作業,發射37式人工影響天氣炮彈146發、火箭彈26枚、地面碘化銀煙條41根,累計影響面積7 000 km2。同年8月30日上午至31日上午,河南14市組織實施地面增雨作業,共作業120個點次,發射37式人影彈1 480發、火箭彈288枚、煙條32根,累積影響面積約6.3萬km2。2次人工增雨作業均有效緩解了河南省多區域干旱災情,對河南省秋糧生產有利。
5 結語
干旱災害給河南省農業生產、農村經濟發展帶來極大威脅。需要加強人工增雨技術學習,掌握火箭增雨作業原理及作業條件、時機、方式、指標、部位等相關知識,嚴密監測天氣情況,適時開展火箭人工增雨作業,發揮增雨抗旱在農業氣象服務工作中趨利避害、抗旱增收的作用。
6 參考文獻
[1] 陳光學.火箭人工影響天氣技術[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8.
[2] 李帝宏.人工增雨在抗旱減災中的重要作用[J].南方農業,2015,9(27):207-208.
[3] 祝曉蕓.江西省對流云火箭增雨作業效果檢驗技術方法研究[D].北京: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2016.
[4] 李紅斌,張殿剛,張靖萱,等.大連市火箭人工增雨流動作業技術與業務流程[J].氣象,2014,40(10):1271-1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