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瓊
加強高職小學語文教育專業(yè)學生漢字學修養(yǎng)的重要性
◎付瓊
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語文教育專業(yè)的學生作為未來的小學語文教師,不僅承擔著漢字教學的任務,還要傳承漢字中所承載的文化。在小學語文教育專業(yè)的專業(yè)課程中,漢字學只是現(xiàn)代漢語課程中的一小部分,很容易被學生忽略,導致學生在就業(yè)后的教學中因為自身知識的缺失而不懂得運用漢字學的相關知識來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所以必須加強自身的漢字學修養(yǎng),為將來的漢字教學以及傳承中國漢字文化打下堅實的基礎。
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學生只有認識了一定數(shù)量的字,才可以順利地讀書看報,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因此,識字教學效果的好與壞,直接關系到學生語文基礎打得牢與否。教育部2011年11月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第一學段要求:感受漢字的形體美,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第二學段要求:養(yǎng)成主動識字的習慣;第三學段要求: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其中2500個左右會寫。”這些都充分說明國家教育部門非常重視識字教學中漢字所承載的文化因素的熏陶作用。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不但肩負著漢字教學的重任,也承擔了傳承中國漢字文化的責任。教師如果能夠充分挖掘漢字中的文化意蘊,就會大大提高識字教學效率。當前我國小學識字教學狀況并不樂觀,學習興趣低落,識字鞏固率低,學生識字難、寫字難、易寫錯別字。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很多教師對漢字本身的認識膚淺,教學方法機械。而在小學語文教育專業(yè)的專業(yè)課程中,漢字學只是現(xiàn)代漢語課程中的一小部分,很容易被學生忽略,導致學生在就業(yè)后的教學中因為自身知識的缺失而不懂得運用漢字學的相關知識來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

首先,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沿用至今的唯一的表意體系的文字。漢字凝聚了漢民族的思維方式,滲透了漢民族的智慧靈感,認識漢字,就是認識民族文化。認識漢字,就要追溯到它的起源、演變。比如說“本”和“末”這兩個字,都是用的指示的造字法,用指示性的符號指出“樹” 的根部即是“本”,即“根本”;頂端即是“末”,即“末梢”,也就可以生動地解釋什么叫“本末倒置”。再比如說“喧囂”的“囂”字,中間是個“頁”,“頁”在甲骨文的寫法像一個人的大頭,它的本意也是“頭”,一個人的頭在正中間,四面八方全是“口”,可見該是有多吵,“囂”的意思就是喧嘩、吵鬧,這樣一解釋,相信沒有人會記不住它的意思。還有,從“篇”和“簡”我們可以知道古代最早的文章是寫在竹簡上的,從“貨”“貸”“賭”我們知道了中國最早的貨幣是貝殼等等,我們的漢字當中凝聚著民族文化,學習漢字也是文化的傳承。如果教師能在學生接觸漢字的初始階段,通過分析漢字的造字法,進而滲透我國悠久的傳統(tǒng)文化,就可以讓識字教學過程更加生動,識記漢字效果更好,更可使學生的國學底蘊變得更深厚。
其次,通過分析字形,探究字源,還可以辨析形近字。現(xiàn)在,小學生的錯別字
問題十分嚴重,主要原因是對漢字的構字原理沒有掌握。甚至一些大學生也會因為電子產(chǎn)品的普及而造成提筆忘字,把一些形近字讀錯、認錯。教師可以在課堂中滲透字理知識,讓學生潛移默化地學會分析字理,規(guī)范書寫和應用。比如大家常常容易弄混的“炙”和“灸”,一個是形聲字一個是會意字。“灸”是形聲字,從“火”,“久”聲;“炙”是會意字,上面是“月”(肉),下面是“火”,用火來烤肉,就是“炙”。再比如“戊”“戌”這兩個字,都是象形字,在甲骨文中都是斧頭,區(qū)別是“戌”是平口的大斧頭,所以多了一短橫。還有“戍”和“戒”,都是會意字,“戍”是一人執(zhí)戈,原意是守邊,人形變成一點了;“戒”是雙手執(zhí)戈,警戒之意。現(xiàn)代漢語的“月”字旁,一部分從“肉”變來,現(xiàn)在同月亮的“月”(如“朗、朔”中的“月”)沒有區(qū)別了。用“月(肉)”做形旁的字,原義一般同肉體有聯(lián)系。如“盲”和“肓”,“盲”是看不見,所以下面是個“目”字;“肓”是指心臟和隔膜之間,所以下面是“月(肉)”。還有一些同聲旁的形近字讀音相同或接近,可以用聲旁來糾正錯別字。如“舀yɑo”做聲旁的字,一般都有ao,如“蹈、稻、滔”,用“臽”xiɑn做聲旁的字,韻母一般有ɑn,如“陷、餡、閻、焰”等。
長期引導,學生在用字是就會減少隨意性和盲目性,逐漸養(yǎng)成規(guī)范地使用漢字的習慣。
把漢字文化融入多種多樣的識字方法中,這樣才能在識字領域中真正領悟漢字,加深對漢字的認識,做到真正意義上的“識字”。交給學生深厚的文化遠比交給他們機械的學習要收到更好的效果。只有把漢字文化滲透到識字教學中,甚至擴展到語文教學的各個方面,就會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感受到我們的民族文化,這樣的教學才會讓學生終身受益。然而要做到這一點,與教師自身的漢字學修養(yǎng)乃至文化修養(yǎng)和道德情趣有著密切關系。所以需要進一步加強和提高小教語文專業(yè)學生的漢字學知識水平,讓他們認識到進一步學習和挖掘漢字文化知識,提高自身素質(zhì)修養(yǎng)的重要性,從而認真學好本領,打好基礎,為將來繼續(xù)傳承漢字文化這塊瑰寶做出貢獻。
武漢城市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