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稱發
摘 要:于都縣長征源小學全面實施“名師青藍”工程,圍繞“走出去,請進來”的主渠道,與兄弟學校“相約貢江之畔,共建幸福課堂”“走進象山故里,探究高效課堂”。通過拓展教研渠道,優化教研資源,切實發揮校際教研的獨特作用,創造了相互開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教研環境,真正實現了優質資源共享,三贏互惠發展。此項活動不僅帶來心靈的震撼,且帶給我校全新的思考。
關鍵詞:教師素養;學生創新;課堂教學
于都縣長征源小學堅持“面向全體、立德樹人、自主學習、全面發展”的辦學理念,堅持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學校領導班子高屋建瓴,從建設“一路有愛,播種希望”的教風抓起,通過舉辦“師德講壇”“教學大比武”來提升教師業務素養。每兩周舉辦一次教學技能提升培訓,全面實施“名師青藍”工程,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結對子,壓擔子”等方法著力加快師資梯隊建設,促進學校教育教學跨越發展。
學校穩步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積極推進校本課程建設,全面推行“自學+展示+反饋”的自主教學模式,努力培養“會學習·善合作”的謙謙學子。
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答疑解惑的濃郁學習氛圍中體驗并享受新課改帶來的成功與喜悅。
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圍繞“走出去,請進來”的主渠道,本著“相約貢江之畔,共建幸福課堂”“走進象山故里,探究高效課堂”的宗旨,前些日子,我校與贛縣城關小學、撫州金溪實驗小學開展了教研聯誼活動。研討課題涵蓋了語文、數學、英語、思品、科學五門學科,歷時六天三地的“三縣三校”教研聯誼活動,無論教研形式創新抑或課堂教學策略運用,各校均有新提高、新突破。講課、評課每個環節精彩紛呈,領導、老師發言積極,暢談感受。本次聯誼,通過拓展教研渠道,優化教研資源,切實發揮校際教研的獨特作用,創造了相互開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教研環境,真正實現了優質資源共享,三贏互惠發展。同時也有效地促進了我校與外地兄弟學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促進了學校教育的均衡發展,實現了教學教研工作的新跨越。由此,也引發了我一次又一次心靈的震撼,并給予我全新的思考、感悟暨收獲……
感觸一:教師素養有待提高
聯誼幾日,“相約貢江之畔,共建幸福課堂”“走進象山故里,探究高效課堂”均使我們的思維發生了一次次的碰撞,教師的文化底蘊、基本功還得好好夯實;我們應不斷反思和總結,應不斷吸收新的理念,以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豐富自己的文化境界。學校需要加強橫向聯系,實現優勢互補,相互學習,探討教法,全面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我們的教學、教改,該怎樣去創新,該怎樣去開拓;我們該怎樣去引領老師,培育孩子,讓教師們覺得只有擁有肥沃的土地才能讓小草茁壯成長,讓鮮花芬芳吐艷,是更值得我們深思、探索與努力去做的問題。我們作為教師,不僅應有精湛的業務水平,還應有扎實的基本功;不僅應有端莊的外表,還應有豐富的內涵。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不斷學習,不斷進取,“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順應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誠心銘記:只有自己擁有一片藍天,鳥兒才能自由飛翔;只有自己是一片汪洋,魚兒才能自由游蕩。
感觸二:學生創新更待開發
縱觀這些開放的課堂,好些孩子小心翼翼地回答,唯唯諾諾的表現,生命的拘謹,言談的束縛,讓人不得不擔憂。我們的課堂,孩子呈現的應該是無拘無束,激情噴涌,生命涌動。只有在這樣的態勢中,孩子的思維才能超越自我,敢想敢為。
在教育教學上,我們應更多地想:如何去“教”,如何去開展一些既不費時收益又大的活動,如何將一些經典的文學貫穿我們的課堂,如何才能讓孩子們在知識的海洋里吸收更多的養分,如何塑造孩子的生命個性,如何開發孩子的創新潛質……所有這些,都是我們在以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必須要落實的問題。
感觸三:課堂教學亟待優化
幾日來,教師們呈現的是精彩的、特色的、開放的、多元化的課堂,展現的是豐厚而夯實的基本功。老師們的評課,精彩不斷,讓人感受到“師”的魅力與才華。但反觀這些開放多元的課堂,其實也存在諸多的問題。諸如課堂的生成,教學的優化,生命的關注……凡此種種,都有待改進。
怎樣上好一堂課,怎樣使課堂有自己的特色,怎樣使課堂有成效并是學生樂意接受的生命涌動的課堂,這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希望老師們能博采眾山之石,牢筑自己的城池。教學,是我們研討的一個永恒的話題,不能停下的是我們實踐的腳步。相信,在追尋理想課堂的過程中,我們能看到更加美麗的教育風景,享受到更有意義的教育幸福。
我們堅信,這次活動必將啟迪我們的思維,啟發我們的思路,創新我們的教學理念,使新課程標準得到進一步的落實,為我們的課堂教學改革搖曳勃勃生機。
參考文獻:
[1]黃智軍.教育資源共享難在何處[J].計算機世界,2006.
[2]教育信息化,讓夢想不再遙遠[N].中國教育報,2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