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進芳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結合實踐,從讀課文關注生活、借習作體驗生活、乘東風描繪生活、常交流碰撞生活、多閱讀豐富生活五個方面談了讓學生作文具有真情實感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關注生活;體驗生活;描繪生活;碰撞生活;豐富生活
冰心說:“你的感情只要有一點兒不真實,讀者一下子就會念得出來。所以要對自己真實,要把自己的真情實感寫出來。”那么,如何才能讓學生的作文達到真情實感呢?筆者在實踐過程中,覓得幾點行之有效的途徑。
一、讀課文,關注生活
教材既是例子,教材也是引子。一篇美文學完,應及時地引導學生關注生活,讓他們從課內走向課外,從理性走向感性。
如教完《天游峰的掃路人》一文,筆者就讓學生也走進生活,尋找身邊樂觀向上、豁達開朗或有鮮明個性的人,與他們對話,觀察他們的動作、神態,聆聽他們的語言,并將所見所聞所感寫于日記中。
張×同學用心觀察做爆米花的老爺爺,記下了這么一段:“老爺爺仍是大喊‘響嘍——,只見路邊行人紛紛逃竄。而爺爺卻若無其事地把腳往鍋上一踩,那有力的雙手使勁一扳,只聽見‘嘭——的一聲巨響,一團青煙騰空而上。一粒粒小巧玲瓏的米花紛紛跳入口袋中,爺爺彎下了身,將幾粒不成形的米花剔了出去。然后又開始準備下一鍋,倒米、撒糖……”
二、借習作,體驗生活
教材中有不少習作都是要求學生走進生活去用心體驗的或親自實踐的。
如蘇教版第十一冊習作2“向爸爸媽媽說出‘我愛你!”、習作3“介紹喜歡的一種美味”、習作5“介紹家鄉的一種產品”、習作6“家鄉的‘名人”等。
這些習作都很貼進學生的生活,作為教者,不能敷衍了事,一定要巧借每次習作,引導他們主動體驗生活,學會體驗生活,積累習作素材。如在教學習作2之前,筆者就為每一位學生搭建了一個平臺,讓他們回去之后為爸爸媽媽剪一次指甲,然后目視父母,真誠地對他們說一聲:“我愛你!”晚上,躺在床上,閉上眼睛像放電影一樣回放這一瞬間,好好品味品味。這一環節的準備,就讓學生真正做到有話可說,有感而發,不會難以啟齒。
三、乘東風,描繪生活
我們每學期都有很多校園活動,如校園藝術節、運動會、讀書節、自由貿易節等。這些活動都有其特定主題與意義,學生身臨其境,一定會激動無比、感慨萬端。而作為教者,要認真參與,積極引導,這樣在習作上才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如校園自由貿易節活動舉辦后,學生們一進教室,筆者立即抓住契機,就以小記者的身份先對他們進行了一番采訪。筆者抓起語文書,作話筒狀:“請問,你喜歡這樣的活動嗎?”“為什么?”“今天,你作為售貨員,心情怎樣?有收獲嗎?”“當售貨員感覺怎么樣?遇到什么麻煩?”“你買到稱心的物品了嗎?是怎么買到的?”別小看這一過程,這可以幫助學生重溫生活,讓生活再次“播放”在他們眼前,這一問一答中調動了學生的各種感官,在表達中學生的思維相互碰撞,他們習作時也就有話可說。在交流之后,讓他們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寫下來。
吳×同學在本次活動后,就寫下了這樣精彩的一段:“我干脆拿起書,走到別班那兒去賣:‘賣書了,好看的書,快來看,快來買,只要12元,千萬不要錯過,只有這獨家一本……我邊走邊吆喝,走了一個班又一個班,吆喝了一遍又一遍,喊得我喉嚨冒煙,額頭冒汗,只是偶爾有人看看,就是沒人花錢買。我狠了狠心:降!降!降!只要10元錢。我又扯開喉嚨舉起書在操場上吆喝起來:‘大降價,10元,只要10元,抓緊時間,錯過了就是終身遺憾吶……可是任憑我喊得喉嚨沙啞,舉得手臂酸痛,結果還是無功而返。”
四、常交流,碰撞生活
事實告訴我們,寫文章一定要有“從肺腑之中流出的真情實感”,一定要講真話,訴真情,寫自己感受最深、理解最深、最熟悉的人和事,這樣才能做到寫山能情滿于山,寫海能意溢于海,令讀者們為之動容。
然而情感是教不會的,在這種情況下,只能靠我們去激發培養。其實每個學生都有潛在的情感,這就要求老師注意去激發學生心靈沉淀的情感。教師在創設的特定氛圍內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有對象地指導寫作,容易增強興趣,調動情緒,觸發靈感。
每節語文課前,我總會留出五分鐘的日記交流時間給學生,在這短短的時間內,讓學生交流自己得意的日記,先是老師或學生有感情地讀出交流內容,然后作簡單討論,諸如“哪里讓你感受最深?”“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你覺得此文好在哪里?”,通過討論、交流,學生各抒己見,讓學生迸濺思維的火花,產生創作靈感,提高寫作興趣,領悟寫作方法,并以此調動學生觀察思考和練筆的積極性,變“要我寫”為“我要寫”,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主性。這樣長期堅持,習作不會再讓學生頭疼,更不會假話、空話、套話一大堆,真情在交流中日趨細膩充實。
五、多閱讀,豐富生活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是非常重視學生讀書能力培養的。不但在“總目標”中提出了要讓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閱讀日常的書報雜志,能初步鑒賞文學作品,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而且在“教學建議”部分強調:“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
這些要求不僅僅是針對閱讀教學的,它同時也指明了豐富學生寫話與習作儲備的一條必由之路。當學生通過自己的生活與閱讀,擁有了一定的寫話與習作的素材和語言的儲備的時候,寫話與習作就不再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了。
正如有人所說的那樣:“如果你對這個世界已經有了自己的認識,有了一顆會時時因這個世界的精彩而激動、發熱的心,那么這筆,也就會和心相連。這支筆就會在紙上飛舞,寫作自然不是痛苦而是快樂,那筆下潺潺的小溪,就會是心靈的表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