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曉婷
【摘要】我國小學的數學課程改革已經走過了十多年,小學的數學教學模式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讓習題更接近生活,提高學生習題的認同感顯得迫在眉睫.
【關鍵詞】數學;生活化;習題
一、習題選材可以適當地生活化
教材練習選擇應從兒童的角度出發,選擇和兒童的生活有關的數學問題,實際就是從練習的背景角度來縮小學生與數學之間的距離,使學生認識到數學有用,這樣可以對學生豐富個人生活經驗和社會意識有著巨大的幫助.只有讓學生感到數學簡單、數學好學,才會有“進入其內”的趣味,學生的心智才會走進數學的百花園里.作為教師,應該做到深入研究教材,讓知識淺出.課標是根,教材是本.教師在尊重教材的同時,應不斷挖掘它的內涵,備課注重前后知識的聯系,注重重難點的把握與理解,注重用學生的思維思考、設計問題,并有預期的結果想象.在研究教材的同時,應加入了自己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智慧加工.比如,教學“可能性”時,我在充分研究了教材之后,對教材做了改動.先讓學生猜一枚硬幣在哪只手中,讓學生一下子落入自己的“圈套”之中,并很快地進入了主題“可能性”,學生通過這一個小游戲五分鐘便認識了并初步理解了“可能”“不可能”“一定”,并在下面的游戲中會使用這三個詞語進行表述.之后,我設計的環節是讓學生用可能、不可能、一定來說明日常的現象,當學生出現疑問之時,我不失時機地出示已經準備好的科學資料,來做準確說明.
二、更加注重解決問題的策略方法的指導
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數學思維,是數學教育的高層次需求,是教師追求的一個重要目標.習題的設計應專注于解決問題的策略的引導,展現思維過程,更加注重解決問題策略的滲透.例如,使用輔助模型方法,直觀的圖表,實物圖模型等等.運用多媒體計算機,化難為易,使難點分解成圖像、圖形,由抽象變為直觀.如,求陰影面積類的問題,學生的想象能力較差,可以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教學,多媒體動畫及實際演示在屏幕上一目了然,學生既掌握了重點,又突破了難點.又如,在學習乘法的意義時,要先分析圖中每份的加數是幾,再數清楚這樣的加數是幾個,然后說:“圖上求一共有多少就是求幾個幾相加,可以用乘法計算,列式是……”讓學生在分析中懂得乘法與加法的區別,明白乘法的真正意義.在學習除法的意義時,對學生說:“這是把總數每幾個一份地分,分成了這樣的幾份.”或者“這是把總數平均分成了幾份,每份有幾個.”不斷地強化“平均分”的過程和方法,為今后的除法學習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
三、注重層次問題
練習的設計還要注重層次問題.過易或過難都不利于學生接受和理解題意,就會大大降低解決問題的效率.習題的設置不僅應適應不同學生的學習水平,同時也能滿足不同學生群體的需求,讓更多的學生受益.
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不同需求,盡量設計出難易程度不同的作業,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在作業的“自助餐”中自主選擇訓練,讓每名學生都得到發展.在教學“圓柱體積”后,我設計了一組練習題,讓學生自主選擇兩個條件來完成:已知一個圓柱體的底面積是45平方厘米,半徑是4厘米,直徑是8厘米,底面周長是18.84厘米,側面積是62.8平方厘米,高是5厘米,求圓柱體的體積.
學生根據自己的水平,完成了不同數量的習題,一部分學優生全部正確完成,我又讓他們做拓展題;完成一部分的學生,鼓勵他們完成其余的.做對一道獎勵10分,并獲得一顆智慧星.這樣避免“一刀切”,既能減輕學困生的壓力,保護他們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又能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四、練習插圖設計的完整性
教材的練習設計自然美麗的插圖,體現教材習題的整體性和系統性,即練習內插圖在一個單元中都圍繞同一主題,涉及這一主題在各方面的場景,使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時,對事物的認識更加完整.炫目復雜的插圖,會對學生造成不必要的干擾.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趣味性是吸引眼球的關鍵,趣味對激發學生數學思維是非常重要的.此外,數學游戲的設計,可以帶有很強的活動性、探索性、競爭性,而且要易于操作,給學生創造出一個良好的數學學習氛圍.
五、前景和期望
教材的習題的要求往往是比一比、找一找、畫一畫等等,這樣沒有對問題進行具體的描述,雖然簡潔明了,但是往往教學效果欠佳,不利于學生理解題意,往往還需要教師更多的耐心去解釋和指導.這種教學模式其本質就是說教式問答,不利于學生的發展.
本文主要從習題的設計以及課后習題的生活化進行分析,希望對廣大同仁的教學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陸克榮.我眼中的“智慧數學”[J].中小學數學(小學版),2011(4):29-30.
[2]邱永華.在解決問題教學中如何培養小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1(7):9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