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艷麗
摘 要:算術教學是幼兒園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對于培養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具有重要意義。結合幼兒園算術教學實踐,探討利用數學活動開展算術教學的一些方法和策略。
關鍵詞:數學活動;算術教學;幼兒
在幼兒教學中,算術學是提高幼兒認知能力和思維能力的重要課程。傳統幼兒算術教學囿于教師演示和講解的模式,忽視了幼兒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規律。由于幼兒年齡層次、理解能力較低,算術教學也有其特殊性。這就要求教師要從幼兒年齡特點出發,豐富教學手段,用生動活潑的形式來開展算數教學,不斷培養幼兒的算數興趣和認知能力,引導幼兒建立初步的數字概念,學會簡單的算術方法。教師利用數學活動來開展算術教學,可以通過課堂游戲、實際操作、多媒體演示等方法來降低學習難度,使幼兒在實際體驗中理解數字的概念,學會用算術解決實際問題。
一、通過趣味游戲開展算術教學
愛玩是幼兒的天性,通過游戲來組織算術教學,讓幼兒在玩中學會算數知識,寓教于樂,不僅讓幼兒充分釋放天性,更能加深他們對數字的理解和認知,學會靈活運用算術知識。同時,幼兒受認知發展水平的限制,獲取知識的途徑更多是來自于直接的感知,因此生動具體的學習形式更容易讓學習過程親切自然,易于接受。將抽象的算術教學融入數學游戲之中,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更能夠充分理解算數的意義,學會運用算術解決實際問題。例如,在學習加減法的計算時,組織班級內的幼兒開展“小小超市”的游戲。首先,幼兒自主選擇當售貨員和購買者,由充當售貨員的幼兒挑選貨物并定價,扮演購買者的幼兒進入“超市”購物并付錢。在此過程中,扮演售貨員的幼兒要計算出商品需要的錢數,扮演購買者的幼兒也要根據自己購買的物品交出相應的錢數,如果出現計算錯誤,售貨員就要和購買者變換角色。在這樣輕松自然的游戲中,每一名幼兒都能按照自己的角色來計算自己的物品和錢數并互相監督,既鍛煉了算術能力和思考能力,又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通過實際操作開展算術教學
感性認知是幼兒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符合幼兒的認知規律,有利于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在算術教學中,實際操作能夠讓幼兒在動手操作中直接感知,獲得數形直接體驗,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性。實際操作并不是僅僅讓幼兒動手操作,還要求教師在此過程中引導幼兒手腦并用,主動探索知識,形成自身的經驗和體會。在實際操作中,教師要盡可能多地為幼兒提供各種操作素材,精心設計操作活動,這樣才能發揮操作活動的最大作用,提高算術教學的效果。例如,在學習排序的時候,教師組織幼兒自己動手制作,讓幼兒根據一定的排列規律制作出一條手鏈。教師在課前為幼兒準備好不同色彩、形狀的珠子、絲線,課堂上教師提出一定的標準,讓幼兒按照要求制作手鏈,使不同顏色和形狀的珠子能夠呈現一定的排列規律。通過自己動手制作手鏈,幼兒能夠形成對于形狀、顏色的直接認知,理解排列、規律等數學概念,并學會按照一定的要求排序。在此過程中,幼兒手腦并用,認知與動作協調發展,使算術知識真正滲透到實踐之中。
三、通過多媒體演示開展算術教學
隨著教育技術的發展,當前多媒體教學已普遍進入幼兒園。通過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輔助教學,可以將枯燥的講解轉變成聲形結合、圖形結合的多媒體課件,利用聲音、圖形、動畫等多方位的感官刺激,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幫助幼兒理解算術概念,提高幼兒的學習質量。例如,在“目測數群”的教學過程中,如果采用說教的形式,教師演示、講解都顯得較為枯燥,幼兒也難以有效理解其實際意義。但通過演示課件,教師運用生動形象的圖片,將目測數群的方法一一展現給學生,同時也可以讓學生親自體驗操作計算機來進行分類,統計數量,這樣就能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具體化,使幼兒愿意學、學得會。
四、通過創設情境開展算術教學
幼兒普遍具有好奇心強、求知欲強、活潑好動、善于發問的心理特點,在算術教學中,可以抓住幼兒的這一特點,緊密結合教學內容,為幼兒營造一個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促使幼兒進入積極的求知狀態,主動去探索知識。例如,結合所學內容,用幼兒熟知的童話故事和童話人物來模擬一個場景,讓幼兒猶如身處一個生動形象的童話世界,主動去思考,真正地融入學習之中。
總之,幼兒算術教學有其特殊性,只有通過豐富的數學活動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將枯燥的知識形象化、生動化、具體化,才能讓幼兒真正理解算術知識,從而讓幼兒能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算術,不斷提高幼兒的數學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李德明.有效教學理念下大班幼兒數學學習活動設計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3.
[2]李傳江,胡曉蓉.幼兒數學教育生活化:在自然、真實的情境中突出情感、興趣的培養[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0(4):69-72.
[3]許燕頻.幼兒數學操作性學習活動的認知特點及指導策略[J].教育探索,2008(11):65-66.
[4]胡勇軍.在游戲中建構幼兒的數學教育[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05(6):140-14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