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語言是交流和思維的工具。幼兒時期是語言發展,特別是口語發展的重要時期。”由此可見,兒童語言學習和發展在人際交往能力、組織自我思維能力等方面,都有著很大的價值。詩歌由于主題單純、語言簡潔,讀起來朗朗上口,富有韻律美,深受幼兒喜愛。而小班的詩歌教學語言核心經驗的目標則是“跟讀韻律感較強的兒歌或者童謠,感知兒歌朗朗上口的韻律”。對于小班幼兒而言,幼兒能夠按自己的意愿,在自己的探索中解決問題,主要體現了幼兒的獨立性和主動性。
關鍵詞:小班;仿編詩歌;學習自主性
在《學前兒童語言學習與發展核心經驗》一書中指出:“兒童詩歌包括兒童詩和兒歌,要求兒童理解詩歌的結構所帶來的美,即音樂美(節奏與韻律)、繪畫美(或生動或優美的畫面內容)和形式美(句式多樣而靈活)。”
在本文中,我重點思考的是:在小班仿編詩歌教學中如何激發幼兒學習自主性?
有效的教學策略與方法是達到有效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果教學方法不尊重學生的自主性,即使活動內容再新穎有趣,也達不到好的教學效果。與之相反,如果有了好的教學方法與策略,任何一節教學活動都可能會因之大放光彩。以下,我初步嘗試探討在小班仿編詩歌教學中激發幼兒學習自主性的指導策略。
一、情境性的策略
根據小班幼兒處于直覺行動性思維階段的特點,他們的學習必須在具體的感性的活動中,通過多種感官進行。
采用設置情境的形式來學習兒歌,可以使幼兒容易了解作品的內容,體驗角色的情感特征。
例如兒歌《小雨點》:“小雨點,愛跳舞,跳上屋頂劈劈啪,跳到雨傘滴滴答,跳進池塘叮叮咚,逗得大家笑哈哈。”教師根據兒歌內容創設了小花園和馬路上的場景、還播放了幼兒“玩雨”的照片。幼兒扮演著小雨點自由選擇落在哪里,在一幅“小雨淅瀝瀝”的情境中幼兒興高采烈的仿編兒歌,有的說:“小雨點,愛跳舞,跳到大樹上滴滴答。”有的說:“小雨點,愛跳舞,跳到橋上叮叮咚。”還有的說:“小雨點,愛跳舞,跳到車子上劈劈啪。”在生動豐富的情境中,小班幼兒自然樂于主動開口念兒歌、編兒歌。
二、游戲化策略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游戲中有動作,有情節,有玩具和游戲材料,符合幼兒認知的特點,能喚起幼兒的興趣和注意力,促使幼兒積極地感知、觀察、注意、記憶、思維、想象等,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促進幼兒的發展。有些兒歌可以和游戲結合,更能激發小班幼兒學習兒歌的自主性。
例如兒歌《我是一個大蘋果》:“我是一個大蘋果,小朋友們都愛我,請你快去洗洗手,要是手臟別碰我。”在娃娃家的游戲場景里,教師扮演媽媽,幼兒扮演寶寶,媽媽告訴寶寶們:“今天媽媽買了許多蘋果,我們一起來吃吧,在吃蘋果之前,我們要干什么呢?”孩子們非常有興趣,馬上就參與到了兒歌的游戲情景之中。隨著游戲情節的發展,還有的幼兒會用其他的水果來代替,如“我是一個大橘子”“我是一個大香蕉”等。在游戲中,孩子沒有感覺在學習兒歌,而是在玩,幼兒的自主性在游戲化的活動中得以充分體現。
三、音樂感受策略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藝術領域的目標為“喜歡進行藝術活動并大膽表現”。其中小班幼兒的目標為營造安全的心理氛圍,讓幼兒敢于并樂于表達表現。音樂,作為一個隨處可見的自然媒介,有著能激發小班幼兒愿意輕松自主表達情感的魔力,增加角色化入性。
例如《了不起的輪子》:“我是了不起的小輪子,汽車輪子嘟嘟嘟轉,溜冰鞋輪子擦擦擦轉,自行車輪子叮鈴鈴鈴轉,摩托車輪子突突突轉。”教師播放了《汽車火車一起開》的音樂,幼兒在充分的生活經驗前提下,有的在音樂中扮演救護車,用小手假裝握住方向盤并說道:“救護車輪子滴嘟滴嘟轉。”有的兩個小手放在兩邊滑動表現灑水車說道:“灑水車輪子噔噔噔轉。”還有的用小手放在頭頂當作警車的警燈說:“警車輪子嗚嗚嗚轉。”幼兒在音樂的帶動下一邊模仿成人開車的模樣,一邊饒有興趣地念著兒歌。
作為教師,應該把握詩歌的核心經驗和小班幼兒的年齡熱點,主要立足于情境性、游戲性和音樂感受三方面來培養小班幼兒在仿編詩歌教學中學習的自主性。牢固樹立“以兒童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用適宜的方法和孩子們一起譜寫快樂成長的樂章。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2]周兢.學前兒童語言學習與發展核心經驗[M].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3]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上海市學前教育課程指南[Z].2004-10.
作者簡介:史曉琳,女,1987年9月出生,本科,幼兒教師,供職于徐匯區東蘭幼兒園,在教育教學中關注小班仿編詩歌教學中激發幼兒學習自主性的指導策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