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淼苗
摘 要:皮亞杰認為: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是為思維服務的。同時,語言也是接受知識的工具,沒有這個工具我們就很難獲得廣泛的知識。人類之所以優于其他動物而取得今天的進步,就是因為使用了其他動物所不具備的語言。幼兒期正處于學習使用語言的最佳時期,因此幼兒園的語言教育應該以言語教育為手段,以一日生活為途徑,利用一切積極因素和機會激發幼兒說話的興趣,使他們樂意地運用語言進行交往,幫助他們積累運用語言的技能,培養幼兒初步的聽說能力以及交往技能,進而使幼兒在品德和思維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的發展。
關鍵詞:環境;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一、精神、物質的刺激,讓幼兒想說
依據幼兒好表揚,喜歡小禮物的特點,可用鼓勵的方式、互相激勵的辦法讓幼兒產生說的欲望。如對于能積極發言的幼兒及時地采用給紅朵朵、擁抱、送大拇指、鼓掌等方式予以肯定,同時以點帶面刺激其他幼兒也積極發言。然而,興趣是幼兒一切活動的起點,沒有興趣無論做什么都會成為一件苦不堪言的事。涵涵是個性格極內向的孩子。某個周末,我外出逛街時無意間看到了涵涵正專心地挑選他的新玩具魔尺,當時我忍住了,沒有上前打招呼。到了周一,我跟涵涵說:“老師知道你一個秘密哦!”果然,內向的他還是沒有開口,只是看了我一眼。于是我把魔尺拿到他面前,故意自言自語:“這是什么東西呢?”涵涵興奮地搶過魔尺:“看我表演,我來把它變成話筒。”短短二十秒,涵涵就把36節的魔尺變成了一個神奇的話筒。借著他的這股興奮勁,我就鼓動身旁的小朋友來看涵涵表演,并說:“那我們現在請涵涵表演家來為我們唱一首歌吧!”
可見,只要我們充分挖掘,日常生活中的一切內容都可作為發展語言的“素材”。因此,教師可以結合日常生活,通過合理的組織和引導,讓幼兒說說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日常談話活動中,教師可選擇幼兒感興趣的話題進行表達與交流,如:“我的家”“能干的手”“小小播報員”等。總之,教師要善于抓住契機,引導幼兒學習和發展語言,讓幼兒在觀察議論、想象中及時用語言表達出來,發展了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二、寬松、自由環境的創設,讓幼兒敢說
在小鯨游大海活動中,我讓幼兒觀察小抹香鯨和它媽媽遇到了什么事。突然,果果驚奇地發問:“為什么這個海變成了深藍色,剛剛明明是天藍的啊?”果果的話和我的提問毫無關聯,甚至語句中的量詞還不準確,如果我此時打斷了果果,無疑剝奪了他表達的權利,而且急于或刻意糾正孩子的語句,可能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認為自己說的是錯的,無形中增加他的挫敗感。
因而,作為教師應注意支持和引發幼兒表達的愿望,在一定范圍內為他們提供暢所欲言的機會,鼓勵幼兒的每一次表達,并讓孩子通過語言表達體驗到語言交流的意義、成功和快樂。每個孩子都需要鼓勵,就像植物需要陽光、雨露一樣。所以,鼓勵幼兒敢于表達甚至比幼兒說得是否正確更為重要。
三、理論、實踐的結合,讓幼兒會說
在孩子想說、敢說的基礎上我們就要引導孩子說好話,也就是把要說的話講清楚,講完整,講得生動、貼切些。
1.在日常生活中學
開展“說發現”活動,利用一日活動的散步、課間等環節,鼓勵幼兒自由地向教師報告自己的“發現”。如:春天,幼兒發現草地上長出新芽,樹枝上冒出花蕾;夏天,幼兒發現天氣悶熱,天上烏云多了,地上螞蟻搬家,一會兒雨兒就下來了。種植園地里,幼兒發現地里有蚯蚓的地方泥土又細又松;在自然界里,幼兒發現種子發芽等等,這些都是幼兒語言學習的有益資源,教師要善于抓住契機,引導幼兒學習和發展語言。
2.在游戲中學
幼兒階段,游戲是孩子的主要活動,是孩子自主參與并伴隨著愉快的情緒體驗的活動,在輕松玩樂的同時,又是一種對自己已有知識技能的練習,其中也包括語言表達能力。游戲中,幼兒往往在玩具、材料的啟發下,引發聯想,豐富游戲情節并進行言語溝通。教師應根據幼兒這一心理特點,在游戲中有意識地投放各種游戲材料,激發幼兒語言表達的欲望,孩子語言表達的欲望被激發了,語言交往的技能才能得到提高。
總之,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語言實踐中不斷提高的。在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時,要把握每個幼兒的實際,讓幼兒多看、多聽、多說、多練,培養良好的語言習慣,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將對幼兒語言的訓練貫穿在幼兒的全部生活中,多創造機會讓幼兒說,培養幼兒語言表達的興趣。讓內向的幼兒大膽說,讓愛說的幼兒說得好,讓全體幼兒都能說會道,應該成為每一個幼兒教師的共識。
參考文獻:
[1]周兢,余珍有.幼兒園教師教育叢書幼兒園語言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尹堅勤.聽那成長的拔節聲:一個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季節[M].第一版.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