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敏生
摘 要:教育是人類繁衍發展的必要方式,是每個人在人類群體發展中都必須接受和學習的手段。而幼兒教育便是接受社會化教育的初始階段,在《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中要求注重保教結合,培育幼兒良好的意志品質,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就游戲在幼兒教育中能夠發揮何種作用,如何通過游戲培養起幼兒的良好習慣進行闡述。
關鍵詞:游戲;幼兒教育;良好習慣
教育是人類繁衍發展的必要方式,是我們每個人在人類群體發展中都必須接受和學習的手段。而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游戲的場景、玩伴、材料都能帶給幼兒無限的快樂。良好的游戲習慣不但能使幼兒全身心地參與到活動中,還能帶給他們新的游戲啟迪與創意,因此,在游戲中進行良好習慣的培養極為重要。那么,游戲在幼兒教育中具體能夠發揮何種作用,如何通過游戲培養起幼兒的良好習慣,是本文要闡述的內容,接下來筆者將進行具體闡述。
一、通過游戲培養良好習慣的方式
(一)通過游戲熟悉規則制度
俗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兒童在幼兒園中接受教育,就是一種熟悉規則與制度的過程。什么事情應該做、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該做、不能做,都需要教師在孩子們進入幼兒園時進行說明與解釋。然而只有說教式的解釋是遠遠不夠的,更需要以一種適合兒童理解能力與接受能力的方式。游戲活動便是一種極好的方式,著名的社會學家米德曾經論述過游戲在兒童社會化進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比如,在進行游戲之前,教師會對游戲的規則進行說明,而孩子們如果想要參與到游戲中,就必須按照規則行事,幼兒便在這一十分自然的過程中學會了遵守規則,慢慢形成了規則意識。每個人從降生到這個世界,再到接受教育的過程都是一種人性的磨礪,是對既有規則與制度的學習與內化。
(二)通過游戲學習基本技能
游戲不僅可以讓幼兒熟悉基本的規則與制度,更能讓幼兒在這一過程中學習基本的技能。在游戲活動中,不只是單純地進行集體行動,更需要幼兒在過程中有一定的選擇和判斷力。在進行棋類游戲的時候,兒童的選擇不同也會決定游戲的不同結果;在進行涂色游戲的時候,兒童選擇不同的顏色就會呈現出不同的畫面;在進行拔河游戲的時候,兒童選擇拼盡全力還是不愿參與,就可能決定自己所在的一方是勝利還是失敗。因此,游戲不單單是一種娛樂活動,不僅僅是一種教學中的放松,更是一種被賦予學習意義的社會性活動。然而,每個學生都是一個鮮活的生命,都具有自身的個性和長處,需要教師們以一種人文情懷去尊重他們的游戲狀態和特點,需要教師們如春風化雨般的溫暖去感染他們,對技能的學習進行傳承。
(三)通過游戲培養良好品德
一堂成功的幼兒教育課,必然是充滿活力和生機的,它不僅可以激發孩子們對學習的興趣,更能讓老師的諄諄教導實現價值。著名的印度哲學家、教育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經在《教育就是解放心靈》中說到,“我非常希望通過這些信來傳達,學校應該是什么樣的,并且告訴那些對學校負有責任的人,這些學校不僅要在學業上非常出色,而且要關心對人的全面培養,必須幫助學生和教師自然地綻放。”因此,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教育理念的逐步更新,幼兒教育也在結合游戲活動的教學實踐中,讓孩子們逐漸培養起應有的品德,比如團隊意識、尊重他人等等。而成功的游戲活動無疑能夠讓學生的人格得以完善,能夠讓每個孩子的學生時代都充滿歡聲笑語,能夠讓朵朵鮮花都得以美麗綻放。
二、通過游戲培養良好習慣的意義
“生活即教育”是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而通過游戲活動來進行教學活動的過程便是一種回歸生活世界、回到教學本真的體現。在游戲活動中,幼兒通過各種不同角色的扮演與轉換,明白了其中包含的意義與價值;通過對教師及其他同學的行為模仿,來學習必備的技能與經驗。
同時,幼兒時期也是人的個性形成的重要時期,對于廣大的幼兒教育工作者來說,在從事游戲活動教學時,也要注重不同孩子的性格特征,以此來引導幼兒個性的健康發展。而現代教育之父盧梭也曾經說過,教育的目的是培養自然的天性,是讓天性充分得到發展,讓個人可能性得以全面發揮,可見從游戲活動入手,在發展幼兒天性的同時,又可以引導幼兒進行良好習慣的養成。眾所周知,良好的習慣需要從小養成與習得,這些良好的習慣一旦在學生的心中生根發芽,便有可能影響他們的一生,而讓學生的個性在教育教學中也能得以自由發展是教育的最終目的。
綜上所述,廣大的幼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通過游戲去培養孩子們的良好習慣,更要去激勵孩子們進行新的探索,更要去鼓勵孩子們在集體中進行自我表現,從而對游戲產生自己的感受和心情。
機械和呆板的模仿并不能實現有效的游戲教學活動,富有特色和符合實際的游戲才是激發幼兒學習熱情和勁頭的有效策略,才能真正實現良好習慣的培養,才能讓長大之后的他們還養成良好的習慣與品德。
參考文獻:
[1]趙莉.當前幼兒園角色游戲開展及指導中在的問題與對策[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6).
[2]勞莉莉.區域游戲 孩子快樂的源泉:淺談課程游戲化背景下區域游戲的改造[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