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春明
摘 要:“要讓幼兒能努力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難,使幼兒具有初步的責任感。”這是新綱要社會教育目標中指出來的。幼兒階段是責任感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期,不斷加強幼兒責任感的教育和培養,讓責任感意識真正內化為幼兒自身的行為規范,已經成為當前幼兒教育的一大重點。必須從小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和責任心,為他們今后的人生路打下堅實基礎,幼兒責任感的培養刻不容緩。
關鍵詞:一日活動;幼兒責任感;角色扮演
幼兒是國家和社會的未來和希望,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要做好幼兒的啟蒙教育工作,在重視幼兒智力因素發展的同時,更要注重其非智力因素的發展,比如自信心、意志力、責任心等,縱觀生活中的不贍養父母、交通事故逃逸……從諸多不負責任的事件的屢屢發生,不難看出人類責任心在不斷缺失,而人的責任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樹立起來的,必須從小培養訓練方能穩固!因此,從小培養人們的責任心迫在眉睫。幼兒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才剛剛開始,他們對周圍的一切都感到新鮮與好奇,受其年齡特點的影響,幼兒還不能對事物進行很好的分辨,只有靠教師正確的引導,將責任心的培養貫穿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才能讓責任意識真正內化為幼兒自覺執行的行為規范。那么,如何在幼兒一日活動中培養幼兒的責任感呢?
一、從小事做起,激發幼兒責任意識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現象,比如,小朋友在折紙活動之后,廢紙不往身邊的垃圾桶扔,而是往地上隨手一扔;或者在看完圖書之后將圖書隨手一扔;午睡時,脫下來的衣褲裹成一團,隨手一扔;玩過的各種玩具也是雜亂堆在地上、桌上隨手一扔……不知道物歸原處,不將物品擺放整齊,這樣的現象在幼兒園、尤其是在家里實在是多之又多。幼兒這種做事無條理、物品不歸原位等不良行為習慣,其實就是責任感缺失的表現。充分運用幼兒一日活動各環節中隱含的有利教育資源,針對幼兒的一些不良行為進行糾正與教育,使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幼兒責任意識尤為重要。比如,我和孩子們每人種了一棵盆栽——雞冠花,有的小朋友每天來了看看他的小盆栽是不是缺水了,給盆栽澆澆水,而有的小朋友每天不管不顧(我故意不予提醒和引導),等過了一段時間后,當我們把所有的盆栽進行評比時,大家發現日常悉心照顧的盆栽竟然開了美美的雞冠花,而馬馬虎虎培育的、從來不管不顧的,盆栽或莖葉已枯萎或只剩一盆土了,面對此情此景,有的小朋友難過得哭了。就這件事我引導孩子們討論總結出了一個經驗教訓:我們每天做事都要有責任意識,一定要認認真真地完成,對待花兒就像我們的爸爸媽媽對待我們一樣,要精心照料,對每一件事情都應負責任,只有負責任地去做事情,我們的生活才會像盛開的雞冠花一樣美好……
二、以大帶小,學會關愛,增強幼兒責任感
現在的幼兒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家里的長輩都視他們為掌上明珠,而且他們大多缺乏和不同年齡段孩子交往的體驗,變得越來越任性自私,不懂得體貼尊重長輩,不知道關心愛護他人,更不會為別人著想。幼兒教師可以利用幼兒心理發展的這一特點進行大帶小活動,嘗試遏制獨生子女弊端,喚起幼兒為他人著想的責任感。所謂“大帶小”活動,即是將年齡大的幼兒與年齡小的幼兒混合在一起,像兄弟姐妹般通過一起生活、一起學習,從而讓大的年齡段幼兒感受責任感的情感體驗。實踐證明,這一嘗試收到了其他活動所不能替代的效果,幼兒間能很快地像兄弟姐妹一樣建立起一種親情,更重要的是,激發了大班幼兒關愛中小班弟弟妹妹的濃濃情感。比如,在幼兒園,許多大班和中、小班建立了友誼班,讓大班的孩子來當“好哥哥和好姐姐”,在帶好弟弟、妹妹的同時,還要教弟弟、妹妹一些自己的本領,即使是很調皮的幼兒,在這種活動中也不甘落后,他們總是盡最大的努力約束自己的行為,爭取做弟弟、妹妹的榜樣。孩子們由此深切地感受到自己的責任,同時也體驗到關心他人的愉悅感。
三、角色扮演,培養幼兒的責任感
角色扮演是幼兒發展責任心的有效途徑之一,孩子們所擔當的角色塑造著成長中的他們,通過不同的角色扮演,孩子們體驗著不同的情感歷程,將美好的情感自然流露出來,在角色游戲中,他們模仿社會中人們的行為準則,學習他們待人接物的態度,孩子們的責任意識也在角色扮演中逐漸增強。比如,讓孩子們擔當小老師來教小朋友們唱歌,教小朋友們疊被子,帶領其他小朋友做他們能做的事情,這樣的小老師每個人都愿意去嘗試,這樣不僅培養了他們的責任感,還鍛煉了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各種表達能力。總之,責任心是一個人應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在幼兒一日活動中培養幼兒的責任感需要我們一線幼兒教師有足夠的耐心和責任心,只要教師適時給孩子創造機會,相信孩子、鍛煉孩子,從小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我們的孩子就會成為充滿責任心的有用的社會人。
參考文獻:
[1]楊洋.在日常活動中培養幼兒的責任心[J].幼兒教學研究,2014.
[2]何玲.淺談幼兒責任感的培養[J].小學教學參考,2010(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