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兆艷
摘 要:講文明、好品德、擔責任是感恩的象征,感恩應是每一個人都應該有的良知,是做人的起碼修養。點滴教育是感恩的起點,成人的榜樣和示范是感恩的關鍵,感恩教育應該是教育工作者永恒的話題。
關鍵詞:幼兒園;感恩教育;家園共育
在生活中,很多孩子認為,接受父母或他人給自己準備的一切是理所當然的。而不少父母也不遺余力地愛自己的孩子,甚至超出了他們的能力,但所有的付出不僅沒有換來孩子的滿心感激,孩子還總覺得自己不幸福。稍有不如意,就怨天尤人。幼兒園是幼兒活動的另一片天地,幼兒感恩教育應從小抓起。那么幼兒園該如何開展感恩教育呢?
一、教師要關愛幼兒,做好榜樣,培養幼兒的感恩意識
教師是孩子的第二父母,教師的言行對孩子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作為與孩子朝夕相處的教師和家長來說,一定要以身作則,時時、處處、事事都嚴格要求自己,成為孩子人生的好榜樣。如,在校園內、活動室,教師首先要對幼兒微笑,幼兒問教師好,教師必須用和藹的語氣回答“小朋友好!”與家長或陌生人交流,要友好客氣,使幼兒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中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這就給孩子一種行為上的暗示,讓幼兒意識到,原來生活中有這么多值得感謝的人,無形中就培養了他們的感恩意識。
二、在一日教育教學活動中,引導幼兒學會感恩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教師所要創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幼兒園的感恩教育不再是單純而簡單地傳授知識和技能的教育,而轉變為以讓幼兒學會怎樣做人為教育理念的教育活動。為此,我們將感恩教育融入幼兒的日常教育活動之中。在晨間談話中,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安排一些“我愛我家”“媽媽為我做什么?”等話題,讓全班小朋友都來分享為親人服務勞動的快樂。讓孩子有一個心靈的觸動,父母原來是那么不易,他們是那樣愛我,那我該怎么做呢?
三、利用資源,開展主題突出、豐富多彩的感恩教育活動
1.平時利用節日,在三八婦女節、教師節等開展感恩活動,比如,幼兒為媽媽唱歌《我的好媽媽》,為老師親自制作節日卡片,以表達自己的感恩之情。在親子游戲中孩子們為自己的長輩倒水、捏肩、捶背、捶腿,表達了他們心中的這份感激之情。孩子們學會感知父母的艱辛,感知父母的厚愛,學著關愛和尊敬長輩,學會做人、學會交往、學會感恩,將感恩的種子播撒在幼兒的心田。
2.通過講故事比賽,從各個不同側面反映了孩子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學會生活、學會感恩。如小朋友講的繪本故事《逃家小兔》,介紹媽媽孕育寶寶的艱辛,讓孩子懂得“知恩而感恩”;故事《樹爺爺得病啦怎么辦?》讓整個活動顯得更加精彩,寶貝們幫助樹爺爺治好了病,樹爺爺為了感謝她們,還給他們分享了自己甜甜的果實。讓孩子們明白感恩的道理,對幼兒進行思想認識的引導。
3.結合主題活動開展感恩教育。開展以“濃情感恩節,躍動感恩心”主題系列活動可以讓幼兒加深思想的認識。我們要一起營造“愛”的氛圍,開展愛的教育!運用“故事、談話、兒歌”等多種途徑,引導幼兒了解感恩節的由來,引發幼兒主動關注周圍人對自己的成長付出的一切,用好聽的話說一句感恩的話,用美麗的畫做一張感恩卡,表達自己感恩的心。我們在開展主題活動的同時,也要積極地融入感恩教育,這樣既能學習知識技能又能獲得情感體驗。
4.我們通過一些游戲環節,讓幼兒可以用換位思考的方式參與到每一次活動中,體會父母呵護他們、養育他們的艱辛。比如,開展“老鷹捉小雞”的游戲活動,小雞在媽媽的保護下快樂成長,使幼兒了解媽媽對子女的愛是那么的偉大,那么的無私,給幼兒以心靈上的震撼。
四、加強家園共育,感恩之花處處盛開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行為是一種無聲的語言,言教不如身教,幼兒園可以經常組織家長聽講座,積極地指導家長,在家庭中開展感恩教育。通過家園聯系卡、家長會等形式和家長及時溝通幼兒在家的表現,提倡禮儀文明教育和感恩教育共行。《我愛我的家》《讓愛住我家》等,通過父母和孩子間的擁抱、敲背等肢體語言,表現出親子間的和諧和默契,這些細微的動作,眼神對孩子內心會有深遠的影響,可見家園共育對孩子的感恩教育至關重要。
培養孩子學會感恩,不僅僅是一種美德的要求,更是生命的一個基本要素。只有讓孩子知道了感恩,他們的內心才會充實,頭腦才會理智,人生才會有更多的幸福,常懷感恩之心,這個世界才會變得更加美麗。
參考文獻:
[1]陶志瓊.關于感恩教育的幾個問題的探討[J].教育科學,2001(4).
[2]吳柳云.加強感恩教育 架起孩子道德支點[J].南方論刊,2006(6).
[3]張晶.3到6歲幼兒感恩教育研究[D].西南大學,2010.
[4]呂旭峰.關于感恩意識與感恩教育的思考[J].精神文明導刊,2007(1):1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