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琦
摘要:通過闡述威廉·莫里斯出生背景、生長環境的影響。莫里斯對機械化大生產的反抗,分析工業革命時期英國資產階級對墮落的藝術審美。紅屋與莫里斯風格的裝飾藝術的產生來源。羅金斯的觀點對莫里斯的影響。莫里斯繼承了羅斯金的觀點并沿用了他的觀點,反對所謂的工業革命大機械生產的藝術,批判為追求藝術也藝術的不良浪潮。有兩個矛盾點:一是參照貴族熱愛的藝術審美眼光還要企圖跟貴族的審美方式有所區分;二是為平民藝術而不是為貴族服務,但拒絕工業大量生產成品提高平民無法擁有。
關鍵詞:資產階級;矛盾;工業化;英國維多利亞時代
西方現代藝術由兩股源泉組成:法國后印象主義的藝術家們的探究為其一,英國工藝美術運動為其二,莫里斯便是這場運動的先驅者和領導者。19世紀,工業革命的熱潮狂掃歐洲,英國成為第一個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工業化初期的目標主要是成本的降低和產量的增加,超高的利潤讓工廠主們對商品的美觀性一點也不關心,這種情況使得資本主義工商業迅速膨脹,機械化的大生產地位大大提升。為了彰顯工業化的成果,英國舉辦第一屆世界博覽會,終于工廠主們發現大機械下的工業產品實用卻不美觀,于是亂裝飾風格出現,金屬機器上刻畫花紋、器皿上隨意加裝飾的設計,反而起到畫蛇添足的效果。
少年莫里斯被博覽會上奇丑無比的設計嚇哭,這次經歷給莫里斯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對這一種裝飾的情況十分反感,他決定用自己的設計來改變英國維多利亞時代這種矯飾的、奇丑無比亂裝飾的設計風格,也是這些粗陋不堪的工業制品使莫里斯敏感的藝術直覺受到強烈刺激。隨著年齡的增長,莫里斯進入牛津大學學習建筑,他游歷很多中世紀的古建筑,對中世紀風格的設計特別著迷。拉斐爾前派的主張學習拉斐爾以前的藝術傳統,事實上否定了文藝復興的藝術成就,而夢想回到中世紀的田園牧歌式的傳統中去。這種藝術主張與莫里斯不謀而合,莫里斯積極參加拉斐爾前派的藝術活動,創作了一大批藝術作品,并且參與了拉斐爾前派的一些展覽并遇到了他一生的愛人簡·伯登,與朋友共同建造一棟獨特的建筑作為婚房,即紅屋。
紅屋的建筑打破了英國建筑的傳統。一是沒有外圍墻的L型建筑使房間布局合理、簡潔、明亮和適用。二是采取了干凈簡單不加裝飾的紅磚墻外觀,使建筑裸露出里面的紅磚,在一個涂料的建筑群里顯示出獨特的藝術特色。在某些細節上,它既有中世紀建造的味道 又沒有任何的繁瑣的裝飾。這種對中世紀建筑的酷愛顯然是受到當時英國流行的哥特式建筑的味道。配合紅屋的建筑風格,莫里斯自己動手設計紅屋里的所有家具、墻紙等,這費了他很大的心血,但也使得他達到了自己的心意,紅屋及紅屋里的所有的陳設都是他喜歡的藝術風格。從而充分彰顯了莫里斯在實用藝術方面的非凡才能。同時莫里斯深深的感受到實用藝術在當時已經完全被淪落,在英國十分明顯,這讓莫里斯不得不放棄繪畫藝術走向實用藝術之路。由此紅屋的建成也就成了莫里斯的重要代表作,同時紅屋也開啟了英國住宅復興運動的大門。
在莫里斯與簡·伯登的婚禮上,宴請的朋友十分驚奇地發現紅屋與紅屋內的所有陳設都是與市場上不同的,卻是風格統一的,便像莫里斯打聽哪里可以訂購到這樣的產品和設計。莫里斯發現了其中的商機,與朋友投資成立了莫里斯公司,也是世界上第一所現代設計公司。專門生產他所設計的家具、壁紙、窗簾等陳設用品。莫里斯創造了現代設計公司的歷史,他創作的藝術品傳銷英國及歐洲,成為極受歡迎的設計作品。設計的同行紛紛向他學習、借鑒他的風格,學習的人越來越多,就形成了工藝美術運動。
莫里斯全心全意地投入于文案圖形的設計中,完全沉浸于他的壁紙創作的世界里。莫里斯的設計具有裝飾性,認為圖案的藝術形態之美是一幅好作品的畫龍點睛之處。在當時,大家的審美比較偏向以自然為主的自然形態、帶有一定幻覺的三維空間圖案風格。改革者們則認為圖案設計應該保留住二維平面的特點,平面抽象的幾何圖案應有自己的美感不應只看重模仿自然主義的風格。歐文瓊斯也在《裝飾的基本原理》一書中提到,花卉或其他自然性的題材不適于用作裝飾。盡管他們的理論依據對莫里斯也有深厚的影響,但莫里斯卻能從這些理論中跳出來,不受束縛。在實際中,莫里斯的《忍冬》《草莓小偷》等作品主要來源于對自然的模仿,但又與當時盛行的模仿自然的形式有天壤之別。如《忍冬》,在顏色的運用上就非常富有情調,用不怎么張揚的色調表現出輕松愉快的活潑感,線條的流暢運用讓人看起來身心愉悅,對于圖形的組織也恰到好處,既有一股濃濃的裝飾性又不缺少對自然的熱愛氣息。
工藝美術運動主要反對矯飾的維多利亞風格,主張回到傳統,回到中世紀,莫里斯繼承了羅斯金的觀點并沿用了他的觀點,認為為藝術而藝術的藝術是由少數人培育出來并為少數人服務的藝術,藝術家如果忽視了對生活的追求那么也就與社會脫離。莫里斯還認為真正的藝術應該可以讓勞累工作后的人們看見后心情舒暢、在藝術中找到快樂舒緩疲憊。這種思想深入腦子并陪伴了莫里斯的一生。然而對機器生產的排斥和他那種民主化的藝術理想之間的矛盾。在他的創作實踐中完全裸露出來。因為莫里斯試圖恢復中世紀手工藝術來對抗機械化大生產,致使他的產品價格非常昂貴,而廣大人民的生活卻非常貧苦無法問津。這不能不引起莫里斯的深刻思考。隨著時代的發展,莫里斯又主張設計為不為貴族而設計而為平民設計,這種思想本身就存在著是很大的矛盾,因為回到中世紀藝術傳統就意味著反對工業化,而要為大眾平民服務必須要工業化生產來降低成本,所以,莫里斯的思想藝術實踐一直具有矛盾性,這也影響到后來的藝術設計運動和發展,而真正解決這個問題的是后來包豪斯時代現代設計的到來。
莫里斯因為個人的喜好,設計融合了中國傳統設計,以鮮活的動物、植物形象來塑造形態。即符合當時在歐洲流行的東方風格——中國風、日本風,也深受當時歐洲百姓的喜歡,暢銷不斷。
莫里斯的成功告訴我們有以下的借鑒意思,一是的相關專業對設計產生極其重要的意義,莫里斯大學學建筑,參加藝術社團,拉斐爾前派,包括這些對莫里斯所有是設計都產生影響。二是設計可以改變生活,莫里斯設計是紅屋及紅屋的陳設用品,改變了自己的生活,也改變了英國人乃至全世界人民的生活,設計可以改變實際生活,是英國工藝美術運動成功是根本條件。三是設計師要擅長于抓住機會,莫里斯的成功有很多的因素。我們可以設想,如果他沒有參加拉斐爾前派,如果他沒有結婚,如果他買到了合適的房子,如果他買到了心儀的生活用品,那么就不會出現紅屋和他自己設計的生活用品,就不會進入市場而開設公司,也不會暢銷,不會被英國乃至歐洲人的接受。莫里斯產生的簡潔現代設計風格形成的原因是從實踐中產生的。莫里斯的思想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依然具有持久的啟示性并一直散發自身的魅力。
【參考文獻】
[1]王受之.世界現代設計史:1864-1996[M].深圳:新世紀出版社,2001.
[2]王受之.世界平面設計史[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