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敏
摘要:漢語是一種聲調語言,不同的聲調表示不同的意義。在普通話語音教學過程中,由于方言聲調與普通話聲調存在明顯的差異從而成為教學重點和難點。文章主要從河南方言聲調的特點,總結了普通話聲調發音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教學中改進的具體方法。
關鍵詞:方言聲調;問題;方法
聲調是普通話最顯著的特征,也是不同方言區的人之間理解詞義的障礙之一。在教學過程中,聲母和韻母的講授和訓練往往受到重視,卻往往忽視了聲調的教學。可在實踐中,我們發現聲調是最難掌握的一種語音模式,因為它看不見,摸不著,沒有舌位,沒有唇形,發音方法很難具體描述。而且作為方言因素,它也是學生在學習普通話過程中最難避免的,最容易殘留在學生的語言表達中,進而導致說話人方言語調明顯,影響了普通話語音的規范度。
一、普通話聲調教學的重要性
聲調是音節的音高變化,是漢語音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聲調同語感和語調的關系也非常密切。就聽覺而言,一個人聲韻發音非常標準,但聲調存在較大錯誤,我們會感覺他說的不是普通話。相反,一個人聲調發音很規范,即使聲韻發音有缺陷,我們也認為他說的就是普通話,只是不夠規范。趙元任先生對于聲調和語調的研究有很大的貢獻,他認為,一種聲調語言的旋律是由三個因素構成的,最基本的因素是聲調,這些聲調在語流中相互影響,從而來表達說話者的態度或情緒。由此可見聲調在普通話中的重要性。
二、普通話聲調和河南方言聲調
鄭州師范學院的生源絕大部分來自河南各地區,因此我們的教學對象絕大多數講的是河南方言。河南方言(指以鄭、汴方言為主要代表的河南主流方音系統)與普通話的最大差別表現在聲調上,那么聲調教學在普通話語音教學中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普通話聲調有四種類型。分別是陰平、陽平、上聲和去聲。高低分明、抑揚頓挫。四個聲調大多音高較高,陰平、陽平和去聲的最高音位都在5度,上聲的結束音也在4度上。河南方言調類和普通話相同,調值和普通話調值差別卻很大,整體缺少普通話的上揚。由此可見,讓學生對普通話的調值有所認識并能較好地讀準普通話調值成為教學重點和難點。
三、普通話聲調的發音問題
(一)聲帶松緊不易把握
聲調的教學與聲母、韻母的教學相比較,略顯抽象一些。聲母韻母的教學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口型、舌位圖來演示發音過程,比較生動形象。但是在聲調的教學中,深入分析音高的形成就顯得抽象一些,因為聲音的高低是由聲帶松緊程度決定的。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習者對于聲帶的松緊控制不好理解,不易把握。
(二)方言影響根深蒂固
在河南方言調值里,沒有5的高度,整體缺少普通話調值的上揚調勢。總體來說,陰平調發音時,音高上不去,達不到最高音5的位置;陽平調的音發音高不上去,也達不到最高音5度;上聲調發音要么只發前半截21,要么尾音發得不夠高,達不到4度,或者是為了強調上升而發音過高,發成5度;去聲調起音低,達不到5的高度,大致從3降到1。很多學生對此不太重視和敏感,從而使聲調比聲韻母更容易出現錯誤。
(三)調值變化容易忽視
對于學習普通話的人來說,只讀準了單個字的聲調,而讀不準語流中調值變化現象,所說出的普通話是會錯音百出的。對于單個字的聲調,規范度較高,發音必須達到規范的調值,但是在詞語甚至語流中,對于聲調規范度的要求沒有那么高了,因為涉及到了語流音變的變調問題。比如,陰平后面跟陰平、陽平、上聲和去聲時,調值由原來的55變成了44;陽平后面跟上陰平、陽平、上聲和去聲時,調值由原來的35變成了34等。若不懂得這種變化,聲調的錯誤就不只是單個音的誤讀,錯誤的讀音就會成批地出現了。
四、聲調教學中的改進策略
(一)聲調作為教學重點
普通話聲調共有四種類型,感覺沒有聲母、韻母那樣復雜,因而它的重要性很長時間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在很多版本的教材中,聲調這部分內容顯得有些薄弱。教學過程中,無論是教學方法還是教學時數都有些單薄。語音教學中教學觀念需要轉變,對于聲調教學應該給予重視。
(二)講透聲調的發音理論
首先是聲調產生的理論。在教學過程中,重點要讓學生知道聲調是一個音節發音時能區別意義的、音高的高低升降的變化形式。而音高的變化是由聲帶的松緊程度決定的。通過具體的方法,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和學會控制聲帶的松緊。在實踐中,我通常用兩種通俗的方法讓學生找到聲帶緊張的狀態。一種是咳嗽的最后的狀態保持5秒鐘,一種是發復韻母“ei”的最后狀態保持5秒鐘,通過反復練習,從而讓學生去感受聲帶緊張的狀態。其次是音高的變化區域。每個人的音高變化區域都不相同,依據五度標調法,普通話聲調有四種調值,陰平調是51;陽平調是35;上聲調是214;去聲調是51。音高位置的準確性決定了聲調發音的規范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針對每一種調值找出例字進行發音示范,然后學生跟讀。通過不同形式的反復練習,讓學生感受每種聲調的音高。
(三)培養學生規范調值的能力
1.難點音加強辨正訓練。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河南方言聲調的特點,對學生的難點音進行反復訓練。重點音放在陽平和上聲上。發陽平調時,常常高不上去。上聲調常常讀得又高又平,這樣兩種聲調極容易相混,這是學生學習普通話聲調的難點。在實踐中,“以去輔陽”練陽平,針對陽平升不上去的發音問題,將去聲音節和陽平音節連讀,去聲的發音是下降調,這樣可以壓低陽平音節的發音起點,陽平的結尾音就較容易升到規范的音高高了。如:朗讀、敏捷。上聲存在的發音問題是發音時沒有先降后升的曲折變化,究其原因,聲帶沒有足夠放松。可以將去聲音節和上聲音節連讀,這樣就容易避免方音現象,上聲的收尾音非常容易升高了。如:劇本、歷史。
2.培養學生的聲調敏感度。聲調可以說是語音構成成分中最敏感的部位,感受聲調,要比感受元音輔音復雜得多。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著重培養學生感知聲調的敏感度,也可稱之為語感。呂叔湘對語感的解說:“人們常說‘語感,這是個總的名稱,里面包含語義感……語法感……,當然也包括語音感,有的人學話總是學不像,就是因為對語音不敏感。”語感具體到調值,即學生能夠判斷自己發音時調值的準確程度,并且能夠意識到自己的調值與規范的調值區別在哪里。針對學生口中的方言調值,最好能讓學生自己在發音練習中比較發現。比如,老師可以把學生的發音錄下來再回放,讓學生聽,讓他們自己去感悟,這樣遠比老師直接以知識的形式傳授給學生的效果要好得多。
聲調的教學方法各有不同,文中所談是自己教學過程中的粗淺認識,以期得到專家和同仁的指正。
【參考文獻】
[1]余建梅.淺論普通話聲調的重要性和聲調教學的改革[J].西華大學學報,2006(04).
[2]高珊.普通話語音教學應從“聲調”入手[J].讀與寫雜志,2006(07).
[3]殷梅.淺談普通話聲調的教學[J].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05).
[4]李靜.河南方言聲調辨析[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