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品是一種借助語言來塑造人物,針砭社會現實的幽默表演藝術。蔡明春晚小品,以其獨特的語言風格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章從語音的偏離常規、詞匯的獨特運用、語法的變幻莫測三方面對蔡明小品的語言藝術進行探究。
關鍵詞:蔡明;小品;語言;幽默
一、語音的偏離常規
小品自20世紀80年代產生以來,已成為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小品,它是一種語言的藝術。語言的生動有趣,妙語連珠是小品最寶貴的特點之一,為了達到這些要求,蔡明在自己的小品中,常常制造語音偏離常規。常見的語音偏離手段有諧音、停頓、押韻等方面。
(一)出神入化地使用諧音
諧音,是利用字詞的讀音相同或相近,借以來代替本字,以此來產生幽默效果。這種利用諧音來產生舞臺幽默效果的方法,在小品藝術中廣為使用,而且是屢用不爽,每每使用總能產生幽默效果。因此,在蔡明的小品中,這種方法也是一貫到底的。在2014年央視春晚上,蔡明的小品《擾民了您》中,就出神入化地使用了諧音,為小品制造了許多響亮的包袱。
如《擾民了您》中,有三個來自外地的年輕人合住在一起,雖然生活中有許多不如意,但是他們三個天天勵志,互相打氣。住在樓下的蔡明覺得他們天天勵志太吵了,就上來批評他們,說他們“廁所里跳高,太過分(糞)了”。在這個小品中,蔡明想要批評這三個年輕人,她沒有直說,而是利用“分”與“糞”的同音,來隱晦地批評他們,制造了語音偏離常規,產生滑稽幽默的喜劇效果。
如《馬大姐外傳》中,蔡明和郭達有這樣的對話:
郭達:哎喲,馬大姐,都什么時候了,您還和面,您快別和了!蔡明:呸呸呸,你才別活了呢!
郭達的意思是讓蔡明不要和面了,來幫他的忙。然而蔡明利用“和”與“活”的同音,說郭達不說吉利話,不想讓她活了。蔡明巧妙地利用諧音,既貶損了不會說吉祥話的郭達,又達到了愉悅觀眾的目的,可謂是一舉兩得,令人不得不佩服蔡明的語言功力。
還如《網購奇遇》中,講述的是潘長江使出渾身解數,讓買家蔡明消差評的故事。在這其中,有這樣幾句臺詞:
潘長江:那這差評消不了了吧!
蔡明:你太樂觀了吧,還惦記差評呢,我這都一只獨袖了……
蔡明要給客服打電話投訴潘長江,關他網店,潘長江情急之下把蔡明穿的衣服的一只袖子拉掉了。蔡明就順勢借助現在的情況,利用“一枝獨秀”和“一只獨袖”諧音,順勢調侃自己“一只獨袖”。蔡明這樣巧妙地運用諧音,抖出了一個響亮的包袱,使得小品更具舞臺表現力,更有趣。
蔡明的小品,常常利用諧音相關,在傳達了信息的同時,又活躍了氣氛,給人以出其不意的喜劇幽默效果。這種方法,對蔡明小品事業的成功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
(二)出其不意地設置停頓
停頓,簡單說就是在文本合適的地方設置逗號,問號,感嘆號等符號來表達停頓,使文本閱讀更加清晰,沒有歧義。在蔡明的小品中,她出其不意地使用了這種方法,為她的小品又增加了一抹亮色。
如《機器人趣話》中,郭達把扮演機器人的蔡明調換到了清潔型,蔡明為了讓他洗手就用語言恐嚇他。在這一段中,蔡明和郭達有這樣一段對話:
郭達:什么?哎呦,我這個人最煩的就是洗手了。蔡明:你不要忘了,我是流水線上幾百個工人……安腿的渡邊正在得傷寒。郭達:哎呦,那我還是洗洗吧。你說的這幾個人我聽著都挺耳熟的,鳩山也在你們那吧。蔡明:對,他病不重,艾滋病。
蔡明在用語言逼迫郭達洗手的時候,很多地方都用了停頓。她在說“安腿的渡邊正在得傷寒”、“他病不重,艾滋病”的時候,故意拉長“安腿的渡邊”和“得傷寒”、“他病不重”和“艾滋病”之間的間歇,使得郭達在舞臺上嚇得一驚一跳,逗得觀眾哈哈大笑。
巧設停頓,以此來設置包袱,這種方法是喜劇小品常用的方法之一。在“百變女王”蔡明的小品中,也是屢屢見到。她常常出其不意地設置停頓,為小品增加了笑點,使小品出彩而服眾。
(三)前后呼應地運用押韻
押韻,簡言之就是將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有規律地運用到詩文中,使得詩文前后呼應,音韻和諧,增強表達效果。在蔡明的小品中,押韻這種方法也是被多次使用的。
如《浪漫的事》中,蔡明在小品一開始就說了很長一段押韻的話。
蔡明:這男同志一到四十多歲,夫妻感情就逐漸衰退,一進商場他就喊累,看什么東西他都乏味,你化不化妝他無所謂,你穿什么新衣裳他不理會,你一打電話他就說“正在開會”,每天回家倒頭就睡,喝沒喝酒他都裝醉,有人說這叫愛情疲憊,女同胞你們說對不對?這一段臺詞,每一句的最后一個字“歲”“退”“累”“味” “謂”“會”“睡”“醉”“憊”“對”均互相押韻,我們聽起來會感覺到節奏鮮明,妙趣橫生。而且通過這一大段話,不僅傳達了信息,表現了小品是關于夫妻生活主題的,更是活躍了氣氛,為小品增加了笑點。
又如《都是親人》中,蔡明也是以幾句押韻的話開頭。
蔡明:打工掙了五百八,寄回家孝敬爸媽,給家寄去五百五,還剩三十留著我自個兒花。這幾句臺詞,“八”與“媽”、“五”與“花”都是押韻的,我們聽著會感覺韻律感很強,很有趣。
小品能否受到觀眾的喜愛,不僅要幽默、搞笑,更不可缺少的就是讓觀眾能留下印象,那就少不了有韻律的語言。在蔡明的小品中,諧音、押韻、停頓都使得她的小品語言滑稽又可笑,給觀眾帶來了美的享受。
二、詞匯的獨特運用
蔡明小品中除了語音的獨特之外,詞匯的獨特運用也是不可忽視的。一部優秀的小品,自然少不了豐富的詞匯。豐富的詞匯量,舞臺上的幽默表演,能牢牢抓住觀眾的眼球,給觀眾以心靈的思考,引發觀眾對現實生活的關注。所以在蔡明的小品中,她主要通過地方特色語言的使用、超常規搭配的詞匯、貼近生活的語言詞匯使她的小品詞匯量異常的豐富而有趣。下面就具體從這三方面來探究蔡明小品的語言藝術。endprint
(一)地方特色語言的使用
蔡明,北京人,回族,她的小品中以天津和河北方言居多。為了使她的小品逗趣多,她也學習了好多地方方言,如安徽、山東等等,這在她的小品中都有所體現。
如《連心鎖》中,蔡明問“怎么了”,她用山東棗莊話就變成了“腫么了”,引起觀眾哄堂大笑,趣意十足。后來,“腫么了”成為當年的網絡流行詞匯,甚至它還在大街小巷中為人們使用。
又如《送禮》中,蔡明一開口就操著一口流利的天津話。她剛進句主任的家門,就拱著腰說:“請問這個是句主任的家嗎?”引得觀眾喜笑顏開。雖然只是簡簡單單的一句問話,但是和郭達的普通話相對比,再用天津話說來那是非常幽默搞笑的。《送禮》中,蔡明多次說了天津話。如蔡明罵句主任,說他“你這是癩蛤蟆插雞毛撣子冒充大尾巴狼啊”。通過這句話,一方面讓觀眾迅速理解了癩蛤蟆的形象,另一方面又用那地地道道的天津話說出來,更增加了小品的笑點,讓觀眾為之一樂。
蔡明的小品不僅僅能夠運用多個地方的特色語言,而且是靈活地運用獨特的方言來達到“笑果”。地方特色語言的使用,也是蔡明小品獲得成功不可或缺的原因之一啊。
(二)超常規搭配的詞匯
所謂超常規,就是超越常規,不符合常規搭配。在我們的語言中,有些詞匯有固定的搭配模式,不能超越常規。但是在蔡明小品中,超常規搭配的詞匯卻成了小品笑點的“助攻手”,這在其小品《擾民了您》、《黃土坡》中都有所體現。
在《擾民了您》中,蔡明和她的孫子穆雪峰有這樣一段對話:
蔡明:你又惹什么禍了?穆雪峰:我一鐵哥們兒的女朋友有了。蔡明:跟你有什么關系呀。穆雪峰:我的。蔡明:你能不能不這么助人為樂。
在這段臺詞中,笑點主要在“助人為樂”上?!爸藶闃贰敝阅軌蜃層^眾捧腹一笑,那是因為這個詞匯的超常規搭配?!爸藶闃贰北局笌椭鷦e人渡過難關,并以此為自己的快樂,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個完完全全的褒義詞??墒窃谶@段臺詞中,卻指的是不道德的事,反倒成了個貶義詞。
小品《黃土坡》講述的是外國兒媳婦蔡明和中國父親郭達之間發生的逗趣橫生的故事。在這個小品里面,蔡明和郭達有這樣一段對話:
蔡明:請問,這里住的是人嗎?
郭達:這是怎么說話呢啊?這住的不是人,難道還是鬼?這還真的見了鬼。
這幾句臺詞中,幽默的地方主要在“這里住的是人嗎”這句上面。那是因為這句的詞匯搭配違背了我們的語言規則。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說“這里住的是某某某嗎”,但是飾演外國兒媳婦的蔡明卻這樣說,所以引起了觀眾的哄堂大笑。
蔡明充分發揮自己的語言功力,超常規搭配詞匯,不僅僅使得小品笑料百出,給觀眾帶來美的享受,更讓觀眾從笑料中悟出了人生哲理。
(三)貼近生活的語言詞匯
在蔡明的小品中,可謂是雅俗共賞,貼近生活的詞匯非常多。正是由于生活化語言的靈活使用,使得她的小品更加貼近生活,更加容易獲得老百姓的喜愛。
如小品《想跳就跳》中,蔡明脫口而出,“你覺得像你這種站起來就像沒站起來的人都站起來了,我還有什么理由坐著??!”這句話一出,便引起了觀眾的掌聲。蔡明雖然是在懟潘長江個子矮小,但是作為觀眾的我們不正是因為它的直接、通俗而歡呼嗎?《想跳就跳》中,還有一句也是獲得了無數掌聲的。蔡明飾演的毒舌老婦實在看不慣受欺負的潘長江飾演的小陀螺,憤憤不平地從輪椅上站起來搶過電話,對著電話那頭說:“都是千年的狐貍,你給我玩什么聊齋??!”這句話一出,便贏得滿堂彩。因為聊齋的故事,我們一聽就懂,所以才會引起觀眾的共鳴。
又如小品《網購奇遇》中,也有生活化語言詞匯的使用。小品中蔡明不僅不給賣家潘長江消差評,還要關他網店。氣急敗壞的潘長江對蔡明說:“敬酒不吃吃罰酒,當心我要你好看?!倍堂鲄s無厘頭的回復他:“那你多余了,我已經好看得不要不要的了。”蔡明把日常話巧妙地搬到了舞臺上,逗得觀眾喜笑顏開。
在《夢幻家園》,《送禮》小品中,生活化詞匯的使用更是多之又多。生活化語言詞匯的使用不僅為小品帶來了笑料,而且也瞬間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感,讓觀眾產生興趣。
研究蔡明小品詞匯的獨特運用,是研究蔡明小品語言的一大進步,有了這個基點,才能更好地分析蔡明小品的獨特語言魅力。
三、語法的變幻莫測
蔡明小品除了獨特的語音和詞匯,語法的變幻莫測也是她小品獨特語言魅力的助手。蔡明的小品語言具有幽默風趣,奇妙莫測,多姿多彩等特點,為了達到這些特點,蔡明在小品中通過詞序顛倒,活用詞類等語法手段來展現小品語言的變幻莫測,豐富多彩,以此來改變觀眾的思維慣性,激起觀眾的參悟意識。
(一)有意地顛倒詞序
組合,聚合是語言的兩條基本原則,而漢語的特點之一就是詞序很重要。但是在喜劇小品中,詞匯的順序顛倒往往使小品語言更加有趣,出彩。在蔡明的小品中,詞序顛倒的使用也是非常多的。
如在《鄰里之間》中,為了達到夸老牛的效果,蔡明和郭達的一番顛倒詞序,可謂是賺足了觀眾的笑聲。
郭達:我請老牛吃飯。蔡明:老牛請我吃飯。郭達:老牛愛吃盒飯。蔡明:老牛愛吃飯盒。郭達:老牛愛吃鐵板燒。蔡明:老牛愛吃燒鐵板。牛群:你要燙死我???蔡明:別燙他,趕緊夸他。郭達:老牛是刀子嘴豆腐心。蔡明:老牛是豆腐嘴刀子心。郭達:老牛修車一絲不茍。蔡明:老牛修車不夠意思。
蔡明和郭達的這一番反正話變,詞序顛倒,把本來對老牛的夸贊話反而變成了貶低老牛的話了,說老牛豆腐嘴刀子心,修車還不夠意思等。雖然錯誤地貶低了老牛,但是這些話卻增加了小品笑料,讓觀眾樂足了。
(二)巧妙地活用詞類
每一種詞類都有它特定的用法,有它特定存在的語言環境,但是有時候會根據表達需要,臨時具有其它詞類所具有的語法功能,這就是活用詞類。在蔡明的小品語言中,她巧妙活用詞類,為她的小品創造了很多經典的笑點。
如《想跳就跳》中,蔡明故意說了這么一段臺詞來貶低潘長江的舞步。
蔡明:你還不讓人說話了?就你那舞跳得,是惡心他媽給惡心開門!布娃娃:惡心到家了!
在這段臺詞中,蔡明虛構了一個叫“惡心”的人物,又利用“到家”這個詞的多義性,在短短的一句話中制造了貶損又幽默的效果。
蔡明發揮了她深厚的語言功力,靈活地活用詞類。在歇后語的前半部分,惡心一詞蔡明把它當作名詞,可是在歇后語的后半部分就活用為形容詞,表達出蔡明對潘長江舞步的貶損,是惡心到家了。在此處,到家也發揮了它的多義性,表達出那種惡心極了的意思。只是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在蔡明那里卻另有深意,令人不得不佩服“毒舌老婦”出神入化的語言功底。
蔡明借用詞序顛倒,活用詞類等語法手段,為小品的語言增添喜劇效果,把精妙的語言臺詞與人物的表演動作結合,兩者相得益彰,甚為融洽,為觀眾帶來了視覺和聽覺上的愉悅享受。
四、結語
小品是語言的藝術,更是生活的藝術。貼近生活的表演特色,幽默風趣的語言,正是大眾所熱愛的,所以,不斷追求語言的新奇和小品的生活化是其生命力存在的根本。在這個藝術形式更新速度飛快的時代,我們期待藝術家能為小品創造出更多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1]曾煒.小品“包袱”構擬與人物標語借用策略[J].社會科學家(語言與文化研究),2011(02):155-159.
[2]徐通鏘,葉蜚聲.語言學綱要[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3-34.
[3]黃伯榮,廖旭東.現代漢語[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55-70.
[4]薛鳳生.小品臺詞中喜劇語言比較義的三維語法分析[J].2009(02):41-42.
作者簡介:梁金金(1993-),女,漢族,河南洛陽人,北華大學文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字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