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秀龍
【摘 要】 現今的地方融資平臺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之中已經逐漸傾向于兩極化方向發展,因此小融資平臺正在被逐步清理,而省市級大型平臺將獲得更加廣闊的發展機遇。本文在分析了新形式下地方融資平臺的困境之后,詳細的闡述了對于新形勢下地方融資平臺困境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 地方融資平臺 困境 對策
地方融資平臺指的其實就是地方政府在接收到財政撥款、國有土地、股權等資產之后建立起來的平臺,地方融資平臺的主要功能就是承擔政府建設項目投資以及融資。地方融資平臺作為具備獨立法人資格的一類經濟實體,其中既涵蓋了綜合性的投資公司,又涵蓋了行業性的投資公司。其實,建設地方融資平臺已經成為了市場經濟體制未來發展的必然選擇,其在我國金融發展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
1.新形勢下地方融資平臺的困境
1.1 負債率過高
在融資平臺中,超過五分之四的資金都是來自于銀行貸款。一般而言,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都具有很高的資產負債率,甚至一部分的地方政府的負債率還在持續增長。在地方政府逐漸形成巨額債務的過程之中,經濟大幅下滑并且地方財政收入呈現緩慢增長的態勢,地方政府財政已經出現了“入不敷出”的局面。而融資平臺的巨額貸款也對地方財政償付能力產生了極大的威脅[1]。此外,投資項目所獲得效益也較低,大部分的地方政府的投資項目會使用在基礎設施建設之中,因此項目收益極為不穩定。
1.2 融資擔保違規風險
大多數的地方政府為了可以使融資平臺公司拿到銀行的貸款,就違規給銀行提供擔保。此類是嚴重的違法亂紀現象。在《擔保法》中明確指出“國家機關不得為保證人”,而在財政部文件之中也言令禁止了地方財政通過社會公眾集資的方式給融資平臺違規進行擔保。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的地方政府會提供隱性擔保給地方融資平臺項目。因此許多的“高杠桿率”隱形擔保也逐漸出現在社會中,這就導致銀行出現了不良貸款隱性化情況。為此,國發〔2014〕43號文明確政府和融資平臺的責任,剝離融資平臺公司政府融資職能。財預〔2015〕225號文明確對地方政府債務實施限額管理,取消融資平臺公司的政府融資職能。2015年1月1日起實施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明確切割政府債務和融資平臺債務,指出地方融資平臺公司舉借的債務依法不屬于政府債務。財預(2017)50號文明確進一步規范地方政府舉債融資行為,清理地方債務,斬斷可能向地方政府傳導的債務風險。地方項目建設的需要地方融資平臺發揮作用,但日益嚴格的監管環境,對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提出了挑戰。
1.3 過度信貸加大銀行流動性風險
按照相關報告顯示,我國人民幣貸款正在逐年增加。而我國人民幣貸款中的大部分貸款都是投入到地方政府融資平臺之中的。因此,大多數銀行資金都被投入到了地方融資平臺中,特別是一些大型中長期的基礎設施項目更是占據了大量的銀行資金,這就直接導致銀行的信貸結構出現了嚴重失調的問題。并且,大比例銀行中長期貸款也致使銀行流動性減少,當通脹預期逐漸加大并且政策調整之后,銀行流動性危機將持續增加。
1.4 信息不夠透明、運作風險
至今為止,融資平臺普遍出現了信息透明度低的情況,特別是很多的融資平臺已經出現了財務不透明的問題,這就導致銀行已經不再了解地方政府融資總量,從而難以依據真實的情況來評判政府還款能力,并且銀行也難以了解政府融資的實際資金使用情況,從而無法對其進行監管,這些情況都導致銀行難以評斷真實的信用風險[2]。此外,部分公司會偽造假信息來借機騙取銀行貸款。
2.對策
2.1 加強風險管理以降低負債率
第一步是要對融資平臺進行重新定位。所以,政府必須要制訂統一標準來把融資平臺限制在一定領域之中,同時還要嚴厲懲戒那些超出限制范圍的眾多融資行為,這樣就可以在控制經營風險的同時減少所要承擔的大部分債務風險水平。第二步是要讓融資平臺限制資產負債率并做實資本金。融資平臺的資產負債率必須要緊密聯系地方政府財政狀況,同時還要在科學調整融資規模的同時合理選擇投資項目、進行可行性分析,從而做出最為合理的開發方案并防止過渡投放資金、投資回報率低的情況出現。第三步是要使用政策、法律、經濟等手段來管理融資平臺,對違法融資行為要嚴格抵制并對資金要嚴格管理以進一步加強風險管理。
2.2 健全治理結構減少流動性風險
至今為止,我國融資平臺在成立之時就被賦予了特殊的社會責任,因此融資平臺無疑就肩負起了建設地方城市融資的任務。就理論層面而言,高效率融資平臺需要面向市場并促使各融資平臺轉變為自負盈虧、自主經營的獨立法人實體[3]。同時,政府還要積極轉變政府職能,但是絕對不能夠使用行政手段來對企業運作進行直接干預,而是要按照融資平臺規范來調整平臺的結構,從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以減少流動性風險。另一方面,還需要在投資層面以及融資層面挑選高素質人才,但是也不能忽視對高管人員的專業培訓、組織學習,從而讓高管人員引領融資平臺朝著更好地方向發展。除此之外,還需要培養基層職員,從而讓其充分掌握分析技巧并了解政府有關于融資行業的指示,基層職員也需要有與時俱進地培養知識體系、創新操作手段的意識,確保自身可以了解融資項目具體工作、可以具備能力跟進投資項目、可以及時發現問題并加以解決。
2.3 以行政手段減少違規風險
加快融資平臺轉向現代化企業發展也是跟我國國情相符合的舉措,同時也是促進融資平臺朝著企業化方向發展的必經之路。為了促使融資平臺成為獨立法人實體,政府既要肩負宏觀調控責任,又要改變自身的政府職能。比如政府可以通過行政手段來對企業運作管理模式進行干預,從而盡最大的可能來提升市場經營自由度,這樣一來,融資平臺的違規行為以及違規風險將相應減少。可以讓政府來擔任(出)資人代表職能,并且還要充分發揮資產權利以及經營決策權利來解決資本分割局面,從而達到行政與資本分離的目的[4]。另一方面,每一個融資平臺還需要政府工作相互配合,政府要認真調查平臺的運營情況并加入公司化運作模式,同時使用運營市場化導向來創建現代企業制度并依法嚴格地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從而促進融資平臺違規風險得以減少。
2.4 規范管理格局、增加信息透明度
就現實角度而言,我國融資平臺的未來發展極度需要政府支持。雖然在融資平臺的未來發展中反復強調了政府的因素,但是這并不代表政府能夠全權干涉融資平臺的未來發展,而是還要依靠民營企業的力量。地方融資平臺信息透明度需要政府、地方融資平臺以及民營企業共同建立。對于民營企業可以承擔的建設項目而言,政府需要適當放權并鼓勵進行民間投資,這就是政府勢力以及民營企業勢力之間的平衡。在政府勢力以及民營企業勢力獲得平衡之后,地方融資平臺信息透明度將獲得一個較好的發展平臺。同時,還要在確認政府干預范圍之后理清政府每一個級別的管理職能部門的主要責任,立足于債務管理體制、專門機構、管理平臺融資債務問題促使融資平臺接受中央管理部門檢查。而且還要始終關注市場環境變化,在第一時間按照經濟發展趨勢來對融資政策進行調整,盡最大可能對宏觀調控作用進行規劃。最后,按照實際情況制訂地方融資平臺的相關債務償還管理方式來減少債務風險,從而促使融資平臺的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結語
總而言之,在地方融資平臺發展的過程之中,地方融資平臺正在面臨著諸多的問題,但是這些問題卻還沒有完全得到妥善的解決。那么在這種情況之下,地方融資平臺就必須要抓住所有的轉型發展機遇來充分使用平臺優勢以及國家優惠政策進行持續創新,從而真正達到發展創新型融資一體化平臺的目的,這同時也是促使國家經濟進一步建設的關鍵步驟。
【參考文獻】
[1] 陳星,史春岳.新形勢下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轉型發展的思路[J].現代經濟信息,2017,(07):72.
[2] 曹明亮.關于新形勢下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融資方式的思考[J].經營管理者,2016,(32):312-313.
[3] 孔令輝.新形勢下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轉型發展研究[J].安徽大學,2016.
[4] 國莉媛,丁玲,劉宇會.新形勢下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構建與機制運行風險防范研究[J].中國市場,2015,(21):146-14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