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我國青年工作的一系列論述,有鮮明的時代特征。習近平總書記把青年的成長成才定位在時代發展的大背景中,強調青年對國家和民族未來的重要作用。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些思想開拓了青年觀的新境界,對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 習近平 青年觀 青年教育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青年工作。先后發表了《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等多篇講話,對青年工作提出了一些新思想、新論斷。充分認識、了解并掌握習近平青年觀,對青年的成長成才具有重要意義。
一、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
在新的歷史時期,習近平多次強調,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生力軍。習近平重視青年在民族和國家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2013年5月4日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發表的重要講話中指出:“青年最富有朝氣、最富有夢想,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中國共產黨從來都把青年看作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在當今國民共筑中國夢的歷史新時期,習近平進一步提出,青年是中國的未來和希望。在給北京大學學生回信中習近平勉勵當代青年:“中國夢是國家的夢、民族的夢,也是包括廣大青年在內的每個中國人的夢。”在五四講話中也指出:“中國夢是我們的,更是你們青年一代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終將在廣大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
二、習近平的青年觀的主要內容
(一)青年使命觀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終將在廣大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在習近平總書記看來,實現國家和民族富強的中國夢是當今的時代主題,這決定了青年的未來和方向,國家和民族的事業是青年人生理想的基礎,實現中國夢也需要他們增添強大的青春能量,積極務實、甘于奉獻。所以,習近平提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并要求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當代青年群體應該勇于擔當、開拓創新、銳意進取,在具體的學習和工作中,盡最大努力發揮自己的能力。
(二)青年修德觀
道德對于個人和社會社會,都具有基礎性意義,做人做事最重要的是修德修身。青年群體引領著社會風氣、是未來價值取向的主要塑造力量。青年群體的道德而貌和精神風尚,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文明素養的體現,決定著一個社會未來進步的程度。習近平總書記引用儒家經典《禮記·大學》“德者,本也”來說明道德修養對于青年群體的成才起著基礎性的作用。廣大青年只有把修身養德放在首位,發揚勇于創新的傳統,才能為國家前途努力奮斗。習近平總書記對當代青年寄予厚望,希望能夠把加強道德修養和注重道德實踐緊密結合起來,真正做到“學以知德、修以完德、辨以樹德、篤以踐德”。 習近平總書記還明確提出了“勤學、修德、明辨、篤實”四點要求,強調“養大德者方可成大業”,這個“大德”就是報效祖國、服務人民;同時,還要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青年群體只有腳踏實地地修好這些社會“公德”和個人“私德”,才能夠把高遠的理想志向和平實的實踐行動結合起來。
(三)青年成才觀
習近平總書記認為,青年的素質和本領直接影響著實現中國夢的進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青年時代是學習的黃金時期,這一階段的首要任務就是學習,青年人要成就事業、實現夢想,就必須要勤奮學習、增長本領,才能夠積聚奮勇搏擊的能量,具有足夠的動力讓青春去遠航。青年要想成為堪當改革和建設事業重任的高素質人才,就要把學習作為一種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生活方式,必須用現代科學文化知識來塑造自己。同時,習近平總書記還用自己在陜北“上山下鄉”的學習、勞動實踐的切身體會來告誡青年,堅持學以致用,是個人成長成才的重要途徑。“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實現中國夢的過程就是青年艱苦奮斗、追逐夢想的過程。在實踐中闖新路、創新業,不斷開辟事業發展新天地。當今科技革命迅猛發展,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要在全球化的激烈競爭中不斷完善自身,發揚創新精神,只有這樣才能制勝領先,習近平總書記號召廣大青年不負祖國重托,帶著不斷創新的精神全心投入工作。
(四)青年教育觀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教育培養青年作為新時代的重任,對青年教育和培養提出新的思路和具體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是國家的未來,是世界的未來,是民族的未來。”中國共產黨自從取得中國革命的勝利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以來,就始終依靠廣大群眾和廣大青年的力量。廣大青年是改革發展的重要力量和先鋒,中國人民在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的進程當中也必須依靠廣大青年才能夠實現。所以,通過教育培養青年,讓青年有方向、有軌跡成長、發展,就可以更好的培養青年,進而掌握未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此提出了明確的要求,理想教育是第一位的,“有理想”是培養社會主義“四有”新人之首;第二是要練就過硬本領,其中包括理論知識、專業技能以及相應的素質和能力。此外,在高等院校的教育中,要著重培養廣大青年勇于創新創造的精神和能夠不斷創新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N] . 人民日報,2013-05-05(1).
[2] 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5-05(1).
[3] 習近平.緊跟黨走在時代前列走在青年前列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途中續寫新光榮[N] .人民日報,2013-06-21(1).
[4] 習近平.同團中央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集體談話[N].人民日報,2013-06-20(1).
作者簡介:姜珊 1994-01-05,女,漢族,黑龍江省綏化市,碩士研究生,大連海事大學,思想政治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