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司琪
【摘 要】 《人民檢察院民事訴訟監督規則(試行)》(以下簡稱《規則》)中賦予了民事檢察監督部門對于部分民事案件的調查核實權,具體包括查詢調取復制相關證據材料權、詢問權、咨詢權、委托鑒定評估審計權、勘驗物證現場權以及為依法查明案件事實所派生出的其他調查核實權。檢察機關適用這項訴訟權利應當依法、規范和慎重。
【關鍵詞】 民事訴訟監督 調查核實權 行使 保障
1 現階段行使民事調查核實權存在的問題
1.1立法規定過于原則。新《民事訴訟法》明確賦予了檢察機關在民事訴訟中的調查核實權,但對調查核實權的使用范圍、措施、程序、效力等均未予規定,可以說,法律僅賦予了檢察機關權力,卻未規定其如何行使及保障該權力的正確適用。
1.2立法體系尚不健全。現行司法實踐中,作為調查核實權直接指引的只有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兩個司法解釋《辦案規則》與《監督規則》,而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最高人民法院均未出臺對調查核實權的相關立法解釋和司法解釋。導致實際操作中,因缺乏直接的法律依據,使得調查核實權的行使更多是依賴于法院與檢察院之間的溝通與配合,不能穩定發揮其立法效力。
1.3法律規范內容相互銜接不當。《辦法規則》第45條意在指明法庭調查活動是一個私法自治的過程,檢察機關的介入會造成當事人訴訟地位的不平等。但是,如果檢察機關在依法進行調查核實取得證據后,若不參與法庭調查,就存在搜集的證據如何向法庭舉證并經雙方當事人質證的問題。同時,依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證據未經公開質證不得作為定案依據,那么檢察機關通過調查核實所得的證據的存在就如同雞肋了。
2 正確界定民事調查核實權的適用范圍
根據新《民事訴訟法》第210條規定,檢察機關啟動民事調查核實權要符合一定的條件,即適用民事調查核實權應有明確的范圍。根據該條規定,檢察機關因履行法律監督職責提出檢察建議或者抗訴的需要時可以行使調查核實權,同時結合《監督規則》、《辦案規則》,界定了民事調查核實權的范圍:
2.1可能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益的監督類案件。人民檢察院作為法律監督機關,在履行法律監督職責的過程中,肩負著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使命。當檢察機關在辦理監督案件時發現有可能存在損害國家利益或社會公益情形,應行使調查核實權進行調查。
2.2公益訴訟案件。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了修改《民事訴訟法》的決定,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正式確立,調查核實權的行使將成為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的重要手段。
2.3虛假訴訟類案件。近年來,當事人惡意串通提起虛假訴訟的案件不斷增多,給司法權威和司法公信力造成極惡劣的影響。虛假訴訟類案件通常均是經過精心策劃、隱蔽性極高的活動,檢察機關辦理此類案件必須通過行使調查核實權才能查明。
2.4據以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可能是偽造類案件。審判人員在審判過程中遵循的是從證據到法律事實到適用法律的邏輯規定,一旦據以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系偽造的,從原審卷宗中是無法發現的,必然需要通過調查核實手段進行甄別,才能查明事實真相。
2.5當事人申請人民法院調取,人民法院應當調。取而未進行調取證據類案件在當事人已經向人民法院申請并提供了調查取證的線索的情況下,人民法院未調取而造成當事人承擔舉證不能的敗訴結果時,為查明事實,檢察機關應行使調查核實權。
2.6人民法院在審理案件時存在違反法定程序類案件。人民法院在可能存在嚴重違反法定程序時,如違反回避制度、剝奪當事人的辯論權等情形,與一般的法律適用錯誤及事實認定錯誤不同,常從案卷材料是無法看出,當事人也難以掌握此類證據,必須由檢察機關行使調查核實權方能查明。
3 民刑調查核實權的差異
首先,刑事案件的調查核實權帶有明顯明確的公權力色彩,而且它要求檢察機關在依法行使這種訴訟權利時應當采取謙抑的公允態度和不偏不倚、不枉不縱的公平公正原則;民事案件的調查核實權亦是一種公權力,但有時調查的結果會有利于或者傾斜一方當事人,客觀上有些案件難以充分體現公允。其次,刑事案件的調查權是剛性的,具有強制色彩,這種調查權的行使有明確的強制措施作保障;而根據《規則》第七十三條的規定,民事案件調查核實權的行使只帶有一般性的訴訟程序保證,不具有強制性。
4 如何保障調查核實權的正確行使
4.1行使調查核實權應嚴格遵循法定程序。檢察機關在行使民事調查核實權時,必須嚴格按法定的程序開展,這是確保檢察機關調查核實行為合法性、維護程序正義的需要。
4.2明確民事調查核實權的保障措施。民事調查核實權與刑事偵查的調查取證權最大的區別是不能采取強制措施。但是民事調查核實權作為一種公權力,其行使必然以強制性為保障。因此,應當在立法層面進一步加以明確如下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明確被調查單位和個人的配合義務。二是賦予檢察機關對妨礙司法行為的責任追究建議權。
4.3對民事調查核實權進行合理規制。權力具有天然的擴張性,在缺乏監督和制約的情況下,必然失控,民事調查核實權作為一項公權力亦是如此,如果不對其加以規范和制約,導致權力的濫用,最終將背離設立該項權力的初衷。因此對民事調查核實權進行合理的規制,也是對正確行使該權力的一種保障。
結 語
綜上所述,新《民事訴訟法》明確規定了檢察機關在民事訴訟中因履行法律監督職責的需要可以依法行使調查核實權,但由于對該權力內容的規定比較原則與抽象,導致立法與司法實踐出現斷層。本文旨在探討檢察機關在民事檢察監督中要如何正確行使調查核實權,以及如何保障民事訴訟調查核實權的有效行使。
【參考文獻】
[1] 最高人民檢察院民事行政檢察廳“虛假訴訟檢察監督問題研究”課題組:《民事虛假訴訟檢察監督問題研究》,載《中國檢察官》2015年第12期。
[2] 彭智剛、過琳:《防治虛假訴訟之道——以檢察監督為視角》,載《人民檢察》2016年第14期。
[3] 王雄飛:《論強化對虛假訴訟的檢察監督》,載《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10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