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巖
【摘 要】 受國家政策與市場經濟的雙重影響,我國經濟法的形成過程中融入了強烈的人本主義色彩。文章對人本主義的基本思想出發,具體探討了人本主義在經濟法中的滲透,并簡要論述了人本主義思想在經濟法發展中的具體應用,希望能為相關工作者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 經濟法 人本主義 思想
引 言
經濟法的存在與發展是人本主義的集中體現,這是因為,經濟法制定、發展與完善的過程都與人這一主體息息相關,因此,為實現人與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保障人權的基本實現,加強對經濟法下的人本主義理念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1 人本主義的基本思想
一,在當前的社會思潮下,人本主義作為心理學的第三勢力,其主要主張在于將人的本質作為研究起點,認識動物和人類的顯著區別,反對心理學的低俗化,認識到人本身價值和尊嚴的重要性,強調自我能力的塑造和發展,從根本上區別人與動物。
二,在人本主義理論中,人的潛能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且根據人潛能需求的層級發展,將人的需求也進行了層級劃分與排列,包括人的生理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等等。
三,人本主義的基本思想分為現實性理論和自我性理論兩種模式,前者主要是指以馬斯洛需求五級層次為核心的心理驅動原理,在此基礎上分析人類的缺失需要和成長需要,與動物顯著的區別就在于匱乏性動機和生長性動機兩種。
四,自我和非自我概念的區分也是人本主義思想下的一個重要內容。人本主義鼓勵人們探討自我的概念,并以此為基礎探究自我實現的發展形式和發展行為,從多種活動中汲取先進的經驗進行人類本性的探討和研究,對于外界環境和價值觀等影響堅持客觀看待,在人本主義視野下科學制定經濟法。
2 經濟法的人本屬性
2.1 經濟法的基本假設
“政府失靈”和“市場失靈”是市場經濟最基本的假設之一。市場在進行資源優化配置時,首先要考慮的就是“社會人”與“經濟人”的主要利益,其中,“社會人”代表的則是國家的干預力量,立足于社會的經濟利益,控制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經濟人”指的是市場機制的利益,追求的是自身的經濟利益。因此,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在體現市場經濟活力的同時,一方面要通過市場的自由競爭來實現“經濟人”的個人利益;另一方面則需要在國家政策制度允許的范圍內,追求社會的最大利益。而這也正是建立在人本主義基礎上經濟法基本假設的典型體現。
2.2 經濟法立法原則滲透人本主義
第一,分析其他經濟法的立法原則,所謂的干預原則,主要是表明一種立法的狀態,表明國家在經濟自主和制約之間的狀態,適度進行干預,同時也承認過度干預可能導致經濟活力不足等問題,這是在經濟人和社會人假設中的一種平衡認識,也是一種經驗性的認識,同時也推動經濟法走向理性和科學。
第二,在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原則下,經濟法的及時修正是對人本主義精神的深刻體現,這是因為,經濟法制定的主要目的是滿足人的需求,也只有人本身所擁有的特征才能夠實現對權利的分配與認可。
第三,在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原則下,由于經濟法涉及到的資源種類和數量都很多,因此需要進行合理配置,進行個體和公共利益的制衡。在此基礎上,一個十分重要的價值取向在于將公平放在顯著的位置上。
第四,公平公正原則是解決資源公平配置與經濟發展之間平衡問題的重要條件。
除此以外,結合我國經濟發展的實踐,也應當重視可持續的重要性,通過法律維護人與自然的平衡,實現本質意義上的自我完善和發展。
2.3 經濟法價值的人本化
法律本身的價值在于對于基本底線和理念的規定,對于解決社會矛盾和基本立場樹立都有著積極的意義,同時法律的中心作用和定位也就在于法律本位思想的滲透。在我國的法律體系中,經濟法占據著十分關鍵的地位,其貫徹與實施也時刻體現著法律本位的思想,而經濟法也正是在法律本位的思想下,推動社會經濟的高效、穩定運行,最大化社會整體經濟的發展。從經濟法價值的角度上,國家干預和制約主體就在于人本化的價值體系認知,這一體系是以人本主義思想為核心,囊括國家、個人、政治、經濟以及市場的綜合體系,是制衡個人權利與義務的外在體系。在經濟法價值環節,人本主義的精神認知會更加深刻和具體。經濟法的價值不僅僅在于經濟意義,很大程度上也在于其在人本主義思想中的落實和拓展。
3 經濟法發展中人本主義思想應用
人本主義在經濟法發展過程中的應用,需要分別從宏觀角度和微觀角度進行深入的研究與分析,并通過對社會中強弱群體力量與話語權的對比,適時應用人本主義思想來進行對經濟法進行調整,如此,就可令法律立足于廣大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實踐,著眼于經濟社會問題,樹立人本主義儀式,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對于我國現存的經濟貧富差距大等問題著力于通過經濟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得以改善。
結束語
一言以蔽之,經濟性制定與修訂的科學性對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就目前來看,人本主義視域的經濟法還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急需解決。制度是推動社會全面發展的重要保障,從人本主義視角對經濟法的完善,是順應時代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是推動社會全面發展的不竭動力。
【參考文獻】
[1] 李函笑.人本主義視野下經濟法[J].法制與社會,2017,(22):19-20.
[2] 盧薇.論經濟法的人本主義理念[J].法制與社會,2017,(06):23-24.
[3] 楊三正.人本主義理念下的經濟立法宗旨[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41(04):109-1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