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棋
【摘 要】 近年來屢見不鮮的食品安全事故吸引了各國人民的眼球,因此,以法律規范食品安全刻不容緩。基于此,文章以刑法為視角研究如何保護我國的食品安全問題,尋找刑法規制食品安全中存在的問題,完善刑法對食品安全的保護,以適應現代生活的步調。
【關鍵詞】 食品安全 刑法保護 問題 措施
引 言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笔称肥侨祟惿娴奈镔|基礎,民眾對食品最重要、最根本的要求就是安全。然而近年來,食品安全事件層出不窮,三鹿奶粉事件、有毒大米事件、地溝油事件等,鬧的人心惶惶。因此,有關部門應該加大刑法保護食品安全的力度,從而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的穩定,促進社會的健康發展。
1 我國食品安全刑法保護存在的問題
1.1罪名定位不科學。眾所周知,食品犯罪侵犯的不僅是《食品安全法》總則規定的國家的食品安全監管秩序,而且還危及到多數人的生命健康權益乃至公共安全。但是刑法中,食品安全犯罪一直被歸納于破壞社會經濟秩序罪中,可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更加注重養身和健康,因此食品安全犯罪對人們健康的危害遠遠大于對市場經濟秩序的破壞,若仍將其歸屬于破壞社會經濟秩序罪中,便沒有正確區分犯罪的主要客體,容易讓百姓認為國家避重就輕,而降低對國家的信任,更難以令人們有效認識到食品危害的嚴重性,不利于遏制頻繁發生的食品安全犯罪。
1.2犯罪規定范圍窄。刑法中食品安全犯罪罪行范圍都限定在生產與銷售領域,沒有將食品的包裝、加工、運輸等流通領域納入到刑法的打擊范圍。在過去的經濟水平不發達的時期,這一規定是具有合理性的,而相比于以往的經濟水平,當今的社會市場經濟處于一個高速的發展階段,食品的包裝、運輸等流通領域具有的作用越來越大。就目前的形勢而言,將食品安全犯罪罪行范圍限定在生產與銷售領域極大程度上縮小了對該犯罪行為的的打擊范圍,減弱了打擊效果。
1.3罰金設置不合理。《刑法修正案(八)》中取消了比例制罰金,修改為“并處罰金”。修改罰金刑具有很大的積極意義,但是修改后的“并處罰金”又過于廣泛,對法院判決造成很大的困難。另外,刑法立法中,沒有區分開普通犯罪和經濟犯罪,由于經濟犯罪涉及的金額大、造成危害的范圍廣、引起的后果嚴重。最后,刑法中沒有考慮自然人與單位的差異性,導致罰金設置不合理。
2 我國食品安全刑法保護的完善措施
2.1食品安全犯罪的立法完善
2.1.1歸入危害公共安全犯罪。食品安全犯罪侵犯國家食品安全監管秩序和不特定多數人的生命健康安全,其中后者更為重要。而刑法分則中危害公共安全罪所侵犯的客體也是人們的生命健康權,而且公共安全罪的危害及刑罰遠遠重于破壞社會經濟秩序罪,因此,應將食品安全犯罪歸入危害公共安全罪中較為合理,如此調整可以增加對食品安全犯罪的制裁嚴厲性,能夠更好地維護人們“舌尖上的安全”。
2.1.2擴大食品安全犯罪的罪名。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和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是至今為止刑法中僅有的兩個食品安全犯罪的罪名,但其僅規定了食品在生產、銷售過程中的犯罪現象,對于種植、加工、監管等過程中的犯罪卻沒有加以規制,因此,在食品安全犯罪中應增加種植、存貯、運輸等環節中犯罪的罪名,如以“生產銷售”取代“生產經營”,擴充了其規制范圍,逐步實現“從農田到餐桌”進行嚴格且全面的防范控制目標。
2.1.3增加過失的食品安全犯罪。食品生產過程復雜,若操作人員沒有盡到注意義務,很可能會過失性地造成食品安全事故,令大多數人的安全受到威脅。故而在食品安全犯罪的主觀方面應增加過失條款,入罪則以足以造成嚴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嚴重食源性疾患作為標準,刑罰則比照故意犯罪的規定,并適當予以減輕。
2.2食品安全犯罪的刑罰完善
2.2.1增設資格刑。首先是增設針對自然人犯罪的資格刑。對于犯食品安全犯罪的行為人,建議限制、剝奪其從事食品職業的資格。在量刑過程中,應遵循刑法的罪刑法定原則和罪責刑相適應原則,再按照實際產生的危害進行相適應的刑事處罰。剝奪從事食品職業資格的期限可以參考我國現行刑法規定的剝奪政治權利的期限,一般為一年到五年之間,嚴重的甚至可以剝奪其終身從事該職業的資格;其次是增設針對單位犯罪的資格刑。對于犯食品安全犯罪的單位,可以借鑒《法國刑法典》、《韓國食品衛生法》的相關規定,處以5倍的罰金,并要求停業整頓,五年內禁止從事相關經營活動,情節嚴重的解散法人組織等等。當然,分別增設針對不同主體的資格刑來懲罰和預防食品安全犯罪,它不僅僅是司法審判活動,更需要其他部門、團體之間緊密的配合。這些刑法不是重復的行政處罰,而是通過刑法手段對其進行加強防范和懲戒作用。
2.2.2合理設置罰金刑。當前我國刑法規定食品安全犯罪的罰金處以銷售金額的50%以上、2倍以下,沒有對銷售金額標準的界定,這樣顯然與刑法的罪責刑相適應基本規則相悖。建議明確罰金刑的計算基礎,為司法實踐提供良好的指導。并且還要對罰金刑進行梯度細化,將罰金刑分檔次適用,以確保法律處罰的公平、公正。另外,罰金刑是一種經濟刑,是通過財務來懲罰、預防犯罪的,所以在適用中應該特別注意罰金數額的畸輕或畸重,以免造成相似案子不同的處罰金額。由于單位是市場經濟的主體具有很強的經濟實力,又因為單位犯罪產生的影響高于一般人,所以對于單位的處罰應該高于對自然人的處罰。這樣一來,有利于刑罰的執行又體現了罪責刑相適應的原則。
結束語
綜上所述,刑法作為最后一道防線,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利器。隨著依法治國的全面推進,刑法也應當應時而動,與時俱進,實現與食品安全法律法規的有效對接。相關人員應針對食品安全犯罪的缺陷不斷進行完善,以使其能夠有效指導執法和司法環節,讓社會大眾能夠安心享受美食。
【參考文獻】
[1] 徐麗萍.淺談我國食品安全問題的刑法保護[J].法制博覽,2017,(18):163-164.
[2] 盧建平.我國食品安全的刑法保護[J].人民檢察,2017,(03):6-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