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瀚
摘 要 近幾年來,我國社會經濟迅猛發展,同時信息技術水平也在飛速提升,各個行業的運營以及發展過程中越發意識到應用電子信息技術的重要性,可為行業的發展注入動力源泉,進而獲取更高的經濟效益,從長遠化的角度來講,應用電子信息技術對于社會進步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基于此,文章主要針對電子信息技術的應用特點與未來發展形勢進行探討,而后提出了相應的見解與思考。
關鍵詞 電子信息技術;應用特點;未來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25-0108-02
信息指的是對事物的動態描述,通常情況下都是對事物的文字描述、數據表達、圖像描繪以及歷史訴說等,不僅是極具普遍性的表達形式,同時也是非常重要的知識載體。自從進入到21世紀以來,科學技術水平迅速提高,這一發展形勢下,我國社會大環境發生了巨大改變,逐步進入信息化時代,而當今時代的發展離不開電子信息技術的推動,若想最大程度地發揮電子信息技術的應用優勢,并體現其實際價值,就要明確電子信息技術的應用特點,基于其發展規律,掌握未來發展形勢,這樣方可為社會的發展注入動力源泉。
1 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現狀
現階段,我國已基本步入信息化時代,電子信息技術的應用范圍不斷拓展,已滲透到人們的生產生活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也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諸多便捷,提高了生活品質,也提升了生產效率。
20世紀90年代我國提出了電子信息技術構想,而后世界各國紛紛響應,各個國家都在為了實現這一構想加強研究、不斷實踐,并在實踐中總結經驗。各個小型電子信息技術產物因此而衍生,直到進入21世紀,電子信息技術越發成熟、完善,同時電子信息技術的產業結構也發生巨大轉變,逐步體現了服務網絡化與經濟一體化的特點。近兩年來,各行各業的發展過程中才真正意識到電子信息技術的推動作用,促使電子信息技術飛速發展,截止至今已趨于普及。
2 電子信息技術的應用特點
2.1 自動化、智能化
人們的生產生活中為了更好的應用電子信息技術,并提高生活品質,帶來更多的便捷,提高了對電子信息技術的應用要求,這就使得我國電子信息技術的研發面臨著更為嚴峻的考驗,必須朝向自動化與智能化的方向發展。人們生產生活中最常應用的電子信息技術就是計算機與手機,多年來的發展與創新,使得我國的手機使用者越來越多,呈現著逐年遞增的趨勢,手機的普及率日漸提升。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數手機使用者所運用的系統都是智能化系統,而電腦則多為云技術,不僅改善了人們的生活,同時也提高了人們的工作效率與數據傳輸的安全性。與以往的電子信息技術的應用相比,現階段電子信息技術融入了許多先進的技術,不僅節省了物力與人力,同時也提高了信息收集效率,拓展了信息獲取途徑,信息傳遞過程更加快速、便捷。所以,電子信息技術的自動化與智能化發展方向仍舊是此技術發展的主要趨勢,必須把握這一方向,方可為其日后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2.2 網絡化、數字化
現階段,人們在應用電子信息技術的過程中也提高了對于信息存儲方面的要求,最為常見的存儲方式為數字化存儲,構建龐大的網絡體系,通過無線通信技術與光纖通信技術完成數據的傳送任務,保證數據傳輸的穩定性、安全性與可靠性,這一過程中拓寬了傳送范圍,也提高了信息傳輸速度。
2.3 微型化、集成化
對近幾年來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形勢進行分析,而后發現電信息技術的集成化已成為其主要發展方向,大多數電子電路都是集成電路,這就間接地說明我國應用電子信息技術已經趨于完善、成熟。此外,也有一些相對特殊的傳感器,例如,納米傳感器,與市場中所推行的普通傳感器有所不同,它的制作過程中利用了先進的復合材料,不僅提高了計算準確性,同時也保證了整體性能,還能承載龐大的信息數據。
2.4 高效化、快捷化
當下所推行的電子信息技術均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比如,傳感器技術、計算機技術與網絡技術等,這些技術在人們的生產生活中普遍應用,也發揮了極大的價值,以上技術的推廣不僅提高了電子信息技術的應用效率,同時也推動電子信息技術向智能化的方向發展,比如,智能手機、平板與電腦的應用,都加快了信息傳遞速度,提高了信息傳輸效率,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保證了生活質量。
3 電子信息技術的未來發展形勢
3.1 電子信息技術的微電集成發展與光電發展
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過程中,微電子技術與光電子技術是未來主要的發展方向,簡而言之,在推廣電子信息技術的過程中,需要將光子作為信息傳輸的基本載體,而后再借助集成電路完成信息濃縮,縮小信息的尺寸,減少信息傳輸過程中的承載壓力。不僅如此,光子技術的應用過程中所涉及的信息光子學與能量光子學將會一定程度的發展電子信息技術,從而在各個領域中發揮其應用價值,體現其重要地位。
3.2 電子信息技術的多核發展
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過程中多核同樣是主要的發展方向,比如,智能手機多核運行與計算機多核處理器均為典型,在電子及信息技術的發展與完善過程中,智能產品處理器的運行速度日漸加快,與此同時,處理器的體積也越來越小,由以往的單核轉變為雙核、四核與八核,當下人們所使用的手機大多數均為八核運行,隨著時代的發展與時間的推移,核數必然會逐步增加,從而加快處理器的運行速度。總而言之,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方向仍舊會以多核為主,加強對于多核技術的開發,提高電子信息技術水平。
3.3 電子信息技術的智能化與多媒體的發展方向
據可靠數據顯示,我國自引進計算機技術以來,每兩年就會對技術進行更新、改革,CPU已由個位發展轉變為64位,甚至有部分特殊的CPU已有128位,以往的計算機核心也發生了巨大轉變,轉變為當下的因特網絡核心。除計算機信息技術以來,我國媒體環境也在不斷的變化,有以往的DVD變化為VCD,現階段也逐步發展為結合了家電、計算機與通信為一體的光驅媒體。
除此之外,手寫技術與語言技術的應用范圍也在日漸拓展,在發展過程中逐步向精細化的方向轉變。當下,電子信息技術仍舊將多媒體技術作為信息傳輸的有力載體,以此為基礎做進一步創新與發展。簡而言之,我國現階段所推行智能化技術更加屬于連貫的自動化技術,缺少智能化因素,最顯著的特點就是產品開發過程中無法進行自主思考,基于開發過程中所面對的問題難以自行解決,大多均通過已設定的程序解決相關問題,所以,電子信息技術的未來發展方向仍舊是創造與智能。
3.4 電子信息技術的寬帶化發展方向
現階段電子信息技術的應用過程中,最為常見的有衛星傳輸技術、數字微波技術、光纖傳輸技術、移動通信傳輸技術與無線傳輸技術等,值得一提的是,低軌道衛星技術已基本實現了實用化,而光纖傳輸技術的應用過程中傳輸速度也在不斷加快,同時每隔兩個月就會進行進一步更新,移動傳輸已基本邁入4G時代,而藍牙技術已落伍,無法滿足人們對于數據傳輸的基本要求。由此可知,未來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形勢必將是IP技術與ATM技術的有機結合,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實現取長補短式的發展。
3.5 電子信息技術個性化業務的發展
在推廣與發展電子信息技術的過程中,將會伴隨著許多高性能業務,因此,必須借助計算機網絡加強服務,以此為指標,發揮網絡技術的應用優勢。眾所周知,我國第一代因特網date的發展極其單一化,而第二代因特網的則有效結合了影像技術、語音技術與大數據,逐步取代了第一代因特網,這一過程中也大范圍應用DWDM,大大減少了網絡傳輸環節的資金投入,真正實現了多媒體與無線寬帶的實時通信這一目標。
4 結論
綜上所述,經筆者上述分析而后可知,人們的生產生活中越發離不開電子信息技術的支持,電子信息技術為社會的發展打開了新的大門,同時也為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許多便捷。從長遠化的角度來講,對于社會的發展具有極大的推動性作用。對近幾年來電子信息技術的應用特點進行分析,主要可總結為微型化、網絡化、智能化、集成化、自動化與數字化,在對電子信息技術的整體發展狀況進行探討,可知電子信息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有集成化、高性能、多核化、大容量等,必須明確電子信息技術的應用特點,掌握未來發展趨勢,方可發揮電子信息技術的應用價值,提高人們對于它的重視程度,為其日后的發展與進步奠定堅實基礎,最終也將為社會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參考文獻
[1]靳釗.電子信息技術的應用特點與未來發展趨勢分析[J].探索科學,2016,24(3):27.
[2]朱思佳,潘陽,劉愛慈,等.電子信息技術的應用特點與未來發展[J].通訊世界,2016,14(7):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