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警緣
摘 要:近年來,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電腦已經成為人們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缺的一項內容,而在信息技術的不斷革新下,網絡也已經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一個最為便捷且有效的途徑。大數據就是在電腦與網絡的深度結合下而逐漸產生的,并且它一出現就給時代帶來了巨大的變革。大數據可以使各行各業在數據資源的獲取上更為高效,并且還更加豐富,現如今,人們的日常生產及生活都已經離不開大數據的有力支撐,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但是人們在享受到大數據時代的便利的同時,也同樣面臨著巨大的網絡安全隱患。近年來各種網絡安全事件頻發已經引起了各行業的廣泛關注,如何在有效利用大數據時代的優勢的同時也對網絡安全進行防護已經成為當下相關工作者研究的重點。本文就通過對大數據時代的概念進行了相關闡述,并在此基礎上分析了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可能出現的網絡信息安全問題,最后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一些解決策略。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網絡信息安全;防護;策略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8)23-0021-02
1 概述
1.1 大數據時代
大數據時代一詞最早被提出于2013年,其主要是由于自2012年之后,大數據一詞越來越頻繁被提及,各行業都開始認識到大數據的重要性。尤其是對企業而言,在其發展進程中數據是最不可或缺的信息資源,其大部分決策都需要在數據的支持下才可以被做出并有效實施。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為信息的傳遞及數據資源的獲取帶來了極大便利,在科學技術的不斷推進下,互聯網和信息技術都保持著高速的發展態勢,帶來了時代的巨大變革,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在這種時代背景下,企業通過大數據,依托于云計算平臺,其在市場內的行為都可以被重新精準定位。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使得各行業都可以在資源上進行共享,數據的深入滲透也方便了人們對世界的全面感知,人們的更多想法及決策都有了準確的事實支持。
1.2 網絡信息安全
計算機技術自發展之初就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同時這種技術還使得信息及資源都可以共享。人們開始逐漸習慣并依賴網絡進行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并且其中的大部分內容都要經由計算機網絡來實現。尤其是在大數據時代的背景下,網絡已成為最主要的信息存儲基地,網絡使信息的傳播更加迅速,也使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更加便利。但是這種便利既是優點,同樣也存在弊端。比如說網絡雖然方便了個人對信息的傳遞,但也為信息的泄露埋下了隱患。當前社會,因網絡信息泄露造成的財產損失事件不計其數,網絡信息安全問題開始進入公眾的視線并成為人們日益關注的重點,如何對網絡安全進行保護已經成為當下網絡使用者最為關切的內容。據相關研究發現,網絡信息的安全可通過兩方面來進行防護:首先是物理方面,如使用更為優良的硬件系統,使計算機在對安全隱患的預測及防護上性能更加優越,這也是在進行網絡安全防護時首當其沖的規劃設計;其次是內容方面的安全防護,信息是網絡信息安全的核心所在,確保信息的安全也是網絡安全防護的最主要職能。為實現此類防護,則需要從網絡系統的具體設置來著手,如在登錄網絡時就設置權限,只有經過授權的用戶才具有登錄的權限。通過這種登錄的限制,就可以有效避免網絡信息被盜用和破壞。
2 影響網絡信息安全的因素
2.1 計算機設備的脆弱性
網絡信息離不開計算機設備,但是這種設備本身就缺乏抵御破壞的能力,在抵抗外力的破壞時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尤其是當面對自然災害或意外事件時,計算機設備的某些或全部部件都可能會因外部環境帶來的破壞而造成設備被損毀,從而造成計算機內所存儲的信息丟失,影響了網絡信息的安全。
2.2 網絡的開放性
開放性是計算機最為顯著的特點之一,但是這種開放性也使得網絡安全變得更加脆弱。首先就是計算機網絡上的工作都是在基于TCP/IP協議的基礎上進行開展的,這種協議本身安全性就較低,其在使用過程中并不能達到網絡進行數據服務時的基本要求,因此,網絡的開放性也影響著網絡信息的安全。
2.3 操作失誤
網絡信息須由人為操作后才能實現其信息的價值。但是對于使用者而言,因其本身在操作上就較為主觀,則就極有可能因其自身安全意識及技術水平上的不同而出現不同的情況。當出現操作失誤時,就可能會由于這種人為的原因而造成網絡信息安全出現問題。
2.4 黑客攻擊
黑客攻擊是網絡信息安全的最大威脅之一。通常情況下,黑客攻擊有主動及被動之分,主動攻擊目的性較為明確,就是對目標信息進行攻擊使其損壞從而失去其本身的價值;而另一種被動性的攻擊則主要是對目標信息進行截獲和破解,一般情況下被動攻擊不會對網絡的運行產生影響。但是不論是何種類型的黑客攻擊,都會造成網絡信息的缺失,嚴重危害到網絡信息的安全。而且在有些時候,黑客攻擊還會致使網絡出現大面積的癱瘓,對社會的正常運行都帶來嚴重影響。
2.5 病毒入侵
對于一般家用的計算機而言,黑客攻擊的可能性較小,但是不論是哪種功用的計算機都有可能受到計算機病毒的入侵。因為計算機病毒本身就具備隱蔽性,它可能被儲存于任何一種計算機程序中,當用戶不小心觸發到這種病毒時就會使其在短時間內爆發出巨大的傷害,極大地破壞計算機的網絡信息安全。并且計算機病毒的破壞性與其自身所具備的危害性息息相關,越是危險的病毒對網絡信息造成的損壞程度就越大。
2.6 間諜軟件
隨著科技的發展,間諜軟件開始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中,并逐漸成為危害網絡信息安全的一個最要因素。有別于計算機病毒,間諜軟件對計算機的系統并不具備破壞性,這種軟件具備更強的潛伏性,經常隱蔽于計算機系統中根據其內部設定的程序暗中收集用戶在計算機系統中存儲的信息。對于一般的使用者而言,因專業技術水平的缺失,通常很難發現其所使用的系統中的間諜軟件,這就給計算機的網絡信息安全帶來了極大的威脅。
2.7 信息缺乏可靠性
大數據時代使信息的傳遞變得更加頻繁。但這些信息中也可能會有失真的數據,用戶作為信息的創造者,傳遞信息的同時也在接收著別處而來的各種信息。如果不能對這些信息的真實性進行有效的甄別,而是對錯誤的信息加以使用,就可能會產生錯誤的判斷,從而造成用戶的一些損失。這些不可靠的信息也就成為影響網絡信息安全的因素之一。
3 大數據時代網絡信息安全防護策略
3.1 注重賬號安全
對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進行防護,首先就要考慮影響到其使用安全的一些相關因素,并從內部開始進行防護。通常情況下,用戶的信息及一些重要數據都會儲存在相關的賬號中,因此網絡信息安全的防護可以首先從用戶賬號的安全管理入手。用戶用于網絡的賬號通常有系統登錄賬號、銀聯賬號、即時通訊軟件賬號等,這些都要納入到安全管理的范圍內。用戶在使用這些賬號的同時一定要加強安全防范意識,不僅要為這些賬號設置較為高級的登錄密碼,還要避免所有賬號公用統一密碼的現象出現,同時,在使用一段時間后用戶還應對這些賬戶的密碼進行更換,增加其被破解的難度。
3.2 設置網絡防火墻
網絡防火墻一般設置與計算機網絡系統中,主要用于對計算機網絡的訪問進行限制,避免非授權用戶強行入侵計算機的內部系統中。網絡防火墻對于計算機的網絡環境有著良好的保護作用,還能有效保障網絡運行的穩定性。它不僅能對網絡交互及傳輸過程中的數據進行檢查,還能通過內部的設定對問題數據進行阻止或消除,有效保護計算機網絡信息的安全。
3.3 嚴格訪問控制
計算機作為網絡信息傳遞及儲存的載體,為有效保障網絡信息的安全就應加強對計算機的訪問控制的限制。最為科學的方法就是標識訪問計算機內網絡信息的用戶,并跟蹤其使用計算機的行為。只有當用戶是被系統承認的,且具有訪問權限時,才能對系統內的網絡信息進行查閱或使用,也可以對其進行拷貝或更改。而如果用戶未被系統授權,則其將只能對系統內的部分信息進行瀏覽,卻不能獲取到核心內容。這種對用戶進行篩選的方式可以采用多重認證相結合的方式,提高用戶準入的門檻,加強對信息安全的防護。
3.4 使用殺毒軟件
殺毒軟件經常被用于對計算機系統內的危害信息進行篩選及查殺,一般情況下會配合防火墻儀器使用。當前,殺毒軟件已經成為計算機系統中必備的程序之一,被廣泛使用于各種網絡環境中。通過使用殺毒軟件,一般的病毒都能被查殺,有的殺毒軟件還能甄別出黑客的攻擊程序并及時將其屏蔽,有效保護了計算機網絡的運行安全。這里需要注意的是,用戶在使用查毒軟件時。一定要重視對其進行定期的更新升級。因為只有在升級之后,系統所使用的殺毒軟件才能獲取到最新的病毒數據,并具備最先進的殺毒技術,為計算機網絡的正常運行保駕護航。
3.5 實行網絡監控
不同于一般的家庭用戶,企業及單位用戶在使用計算機時更注重其網絡信息的安全,因為其內部的絕大部分重要數據都要依賴于計算機網絡進行儲存及傳遞,這就使得其網絡信息安全的防護也更加重要。對于這種用戶而言,通常可以在其計算機網絡系統中使用監控系統,通過網絡監控,對其網絡的訪問者進行實施跟蹤與監控,確保其網絡信息的安全。這種網絡監控系統中一般都包括有入侵檢測技術,當計算機被非法入侵時,監控系統就會及時發出警告,使用戶及時采取防范措施,保障信息的安全。
3.6 使用加密技術
在保護網絡信息安全時還較為常用的手段就是使用加密技術,通過對數據及文件進行加密,不僅可以提高信息的安全性,還可有效避免其被竊取或損壞。現行的加密技術主要有秘鑰加密以及算法加密,不論何種加密方式都是通過將數據進行密文轉化實現對信息的保護。并且加密后的文件信息還不容易在傳輸時被發現,這就加大了其傳輸過程中的安全性。
4 結語
大數據時代改變了人們生產及生活的方式,給社會帶來了巨大變革的同時也為網絡信息的安全防護帶來了巨大的挑戰。而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滲透,網絡只會在人們周邊進行更加深層的延伸,這就需要人們在使用網絡時定要加強安全防范的意識,采取多種手段提升對網絡信息安全的防護。
參考文獻
[1]周涵.大數據時代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及防護策略分析[J].數碼世界,2017,(10):157-157.
[2]汪東芳,鞠杰.大數據時代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及防護策略研究[J].無線互聯科技,2015,(24):40-41.
[3]張敬芳.大數據時代計算機網絡安全防范研究[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7,(14):8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