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匯 圖/畢文婷
探討危險化學品事故防范對策
文/安匯 圖/畢文婷
2017年4月25—26日,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監管三司召開了部分地區安全監管工作座談會,交流遏制防范危險化學品重特大事故對策措施。
2017年4月25—26日,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監管三司召開了部分地區安全監管工作座談會
為貫徹落實2017年全國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管重點工作安排,深入學習交流各地遏制防范重特大事故對策措施,進一步推動全國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好轉,2017年4月25—26日,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監管三司在浙江衢州專題開展遏制防范氟化工重特大事故有關工作調研和座談會。
會上,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監管三司召集了部分地區安全監管部門,交流遏制防范危險化學品重特大事故對策措施。各地區結合轄區內的實際情況,開展了內容豐富的討論。
上海是一座擁有近2 500萬常住人口的特大型城市。城市安全生產是一項綜合性、系統性的工程。上海市安全監管局結合自身特點,實施區域化目錄管控,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在中心城區推進危險化學品“正面清單”管控。對危險性較高而城市運行、產業發展不甚需要的危險化學品,明確在全市或者部分區域不得生產、流通、使用;對科研、教育等少量的必須需求,在定向受控的前提下按需流動、使用。上海市確立了對危險化學品分區域、分環節實施禁止、限制和控制措施的管理思路,并于2012年、2014年公布實施了上海市第一批和第二批禁止、限制和控制危險化學品目錄,初步實現了危險化學品各環節區域化“目錄清單”管控。
2016年7月1日起,第三批禁止、限制和控制危險化學品目錄實施。其特色主要有3個:一是新增了關于化工集中區的管理規范,與當前國家化工園區的建設和危險化學品企業退城入園的政策相呼應。二是中心城區部分首次將危險化學品負面清單改為正面清單,從“法無禁止即可為”提升為“法無允許不可為”,實現管理方式上的創新。三是對《危險化學品目錄(2015版)》以外的具有危險特性的化學品建立了登錄報送制度,即按照誰主張誰舉證、社會聽證、行業屬地報備的原則,規定中心城內的科研、學校、醫院等單位及工礦商貿企業使用未列入《危險化學品目錄(2015版)》中具有危險特性的化學品的,應當辦理網上登錄、信息報送手續。
目前,化學品登錄報送系統已經建設完成,報送工作正在上海市浦東新區和閔行區開展試點。化學品登錄報送的實施,深化了“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要求,與上海市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有效契合。
江蘇省從2016年開始,首次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對100家危險化學品倉儲企業組織開展了專家會診檢查,每家企業均由5位不同領域的專家,集中5天時間,從設計開始徹底檢查,覆蓋倉儲企業生產經營的全過程,最終形成專家會診報告和隱患清單。2017年,江蘇省進一步推廣專家會診檢查的做法,擴大會診檢查范圍,組織對全省化工(危險化學品)企業一級、二級重大危險源開展專家會診檢查,徹底摸清全省一級、二級重大危險源基本狀況,建立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數據庫,加大隱患整治力度,提升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風險管控能力,提高企業本質安全水平。
湖北省現有取證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492家,經營企業6 209家,使用企業56家,儲存企業1 630家,運輸企業196家,其他從業單位約5 000家。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404個,其中一級重大危險源69個、二級重大危險源41個、三級重大危險源123個、四級重大危險源171個。省級化工園區11個,市級化工園區6個,縣級化工園區31個。
結合轄區現狀,湖北省把專項整治與綜合治理有機結合,由湖北省安委辦、湖北省綜治辦聯合發文,在全省開展以“防范燃燒、泄漏、爆炸事故,嚴厲查處違章指揮、違章作業、違反特殊作業規范行為”(即“三防一嚴”)為主線的專項整治行動。湖北省安委會和湖北省綜治委將聯合對專項整治工作成績突出的先進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并納入年度綜治、安全生產目標考核獎勵加分項。對發生較大以上責任事故,造成較大社會影響的所在地區和部門實行綜治、安全生產工作目標考核一票否決。
甘肅省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主要分布在石油化工、天然氣化工、煤化工、氟化工、鹽化工、電氣化、電石、油漆涂料、煙氣制酸、工業氣體等行業和領域。
甘肅省將信息化作為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助推力。一是督促企業在儲罐區、油庫、重大危險源和煙花爆竹倉庫等重點部位、重要環節安裝視頻監控系統,并與屬地安監部門實現聯網。二是以甘肅省作為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在線監控及事故預警系統建設試點地區為契機,將隱患排查治理、應急救援、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在線監測及事故預警系統等統籌納入全省安全生產綜合管理信息平臺,全面推進安全監管工作的信息化、科學化、規范化。根據《甘肅省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在線監測預警系統實施方案》,目前系統平臺已經初步搭建,完成了甘肅省全省14個市州86個區縣的近200家企業的危險源視頻監控系統和參數監測系統的建設情況調研工作,掌握了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情況。
廣東省針對自身特點,切實深化安全風險排查辨識,嚴格管控高風險等級風險點危險源。一是實施風險點危險源分級管控。按照“分區域、分級別、網格化”的原則,結合實際提出科學有效的管控措施,對廣東省全省排查出的1萬4 633個危險化學品風險點危險源(其中紅色等級131家,橙色等級440家,黃色等級3 087家,藍色等級1萬975家)實施差異化日常執法檢查,突出重大危險源、高危化學品等風險點危險源管控力度,構建安全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督促危化品企業組織辨識本企業的風險點危險源,建立風險公告等制度,明確責任部門、責任人和管控狀態,落實各項風險管控措施。二是加強危險化學品生產儲運專區風險管控。按照廣東省委常委會精神,2016年,廣東省組織開展了需要納入安全風險評估的74個危險貨物生產儲存港區和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專區安全風險評估工作。截至2017年3月底,安全風險評估排查的安全隱患2 577項,已完成整改2 514項,整改率達97.6%;提出的措施意見1 443項,已落實1 368項,完成率94.4%。三是強化事故易發部位環節管控。對可能造成重特大事故的重點部位和重點環節,包括“兩重點一重大”生產裝置設施、危化品庫區罐區、油氣輸送管道穿越或占壓點等,進行重點整治和“一對一”“多對一”的嚴密盯防,強化化工過程管理、單元管理、泄漏管理、特殊作業管理,落實環環相扣的安全措施。
編輯 韓 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