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譯
離奇爆炸
文/陸譯
1989年,一架挪威包機因使用偽劣零部件造成飛機失事。調查人員找到事故原因后,及時制定了相關的規定,避免類似的偽劣零部件進入航空領域。
1989年9月8日,北海上空,一架老化的推進式飛機——柏納航空公司394航班翻滾著栽進了海里,機上的55人全部遇難。調查人員歷時兩年,排除了一系列的可能,才找到了墜機的真正原因。
1989年9月8日,下午四點半。一架柏納航空公司394航班包機從挪威的奧斯陸飛往德國漢堡。這是一架雙螺旋槳康維爾340-580飛機,由挪威威爾森航運公司特許使用。航運公司的50名員工抽簽抽中免費乘機前往漢堡參加一艘新船的命名儀式的機會。當這架飛機行至北海上空時,一架返航的挪威空軍F-16剛巧路過。突然,這架飛機開始猛烈的震動,翻滾著從空中墜落。
救援隊迅速趕往丹麥海岸以北29 km的出事地點。但他們找到的只有飛機殘骸和尸體,機上的55人全部遇難。這是挪威歷史上最嚴重的一起空難。整個國家都為之震驚。
挪威聯邦航空局的一位檢查員草率得出結論說,這肯定是蓄意破壞。一名丹麥救援隊的領導也說,飛機沒有發出緊急呼叫就從空中掉落下來,這意味著肯定是炸彈爆炸。
挪威事故調查委員會對海面進行了搜查,尋找漂浮的碎片以及受害者。最終,他們只找到了5具尸體,送往丹麥進行尸檢。法醫指出,一些受害者身上有細小的針刺一樣的傷口。這正好支持了柏納航空公司394航班被炸彈炸毀的假設。
調查人員無法確定飛機上是否藏匿有炸彈,他們需要知道更多關于394航班最后時刻的信息。九個獨立的雷達站跟蹤到了394航班的最后幾秒。最讓人費解的雷達信息來自瑞典的一個軍事雷達站,那里的操作員鎖定了北海上空的394航班。這枚軍事雷達察覺到一些意外情況,一架飛機所在的空域出現了另外一個物體,可以肯定那不是飛機。緊接著,394班機就從6700 m的高空垂直落下。
調查人員利用側掃聲納來尋找飛機的殘骸。調查人員發現,飛機的殘損部件分布在2 km寬的區域內,說明這架飛機在空中就發生了爆炸,它落入海里之前就已經支離破碎了。
兩個黑匣子都損壞了,座艙話音記錄儀也只是飛機起飛前的飛行員對話。當發動機準備就緒,飛機即將起飛的時候,它停止錄音了。調查人員檢查了維修記錄,想查明為什么話音記錄儀只記錄了飛行員在地面上的談話。實際上,這架飛機的座艙話音記錄儀早在十幾年前就被改裝了。改裝之后,當發動機滿功率準備起飛時,話音記錄儀就會自動從飛機的電池組切換到發電器。兩名飛行員都沒有意識到,當飛機準備起飛時,話音記錄儀上的電源已經被切斷了。
實際上,這架394航班一開始就存在一個不尋常的問題。當時,柏納航空公司在財政上處于極端艱難的時期,就在這架飛機起飛前幾個小時,挪威航空當局發出了一封電報,告訴挪威的所有機場,禁止柏納航空公司的航班起飛,因為他們拖欠著大量賬單未付,還有大量欠款。通過話音記錄儀的記錄,調查人員得知,副駕駛被迫離開機艙去支付此次航行途中的餐費后,飛機才得以起飛。
柏納航空394號航班
柏納航空公司使用的大部分是老式飛機,主要飛往北歐國家。這架墜入北海的康維爾飛機是其最近新購入的飛機之一。但其實,這架飛機已經使用了36年。它的所有者以及維修歷史都非常復雜,很難逐一調查,尤其是這架飛機的發動機。調查人員得知,在20世紀60年代,這架飛機原來的活塞發動機被更強勁有效的新式渦輪發動機替代了。這次改進增加了功率,但同時也埋下了一個安全隱患。
陳舊的數據記錄儀也給調查人員出了另一個難題。它所記錄的參數非常有限。而且,似乎會重復兩次記錄一些特定的信號。金屬片上的雙痕線令調查人員一頭霧水。
挪威調查小組得到了丹麥航空當局的協助,所以,他們決定重建柏納航空公司394航班。重建工作就像是拼圖游戲,它可以幫助調查人員將調查工作集中在那些關鍵的線索上,這樣會令調查工作更加有條理。
冶金學者特里·赫斯里普加入了調查小組。他在檢查這架飛機的機尾時注意到了一個驚人的現象:一塊受損的表皮曾遭到高溫灼燒。證據直接指向了這架飛機的機尾。調查人員開始著手分析飛機后部的巨大發電機。這個輔助動力系統位于康維爾飛機后翼的內部。它是一個后備動力發電機,通常只有當飛機在地面上時才會用到。通過檢查,調查人員發現,一些來自飛機客艙的融化的塑料部件進入了這個輔助動力系統的渦輪內。這就意味著,當機艙毀壞時,這個輔助動力系統仍然在運轉。通常飛機起飛之后,這個輔助動力系統就應該停止運轉。所以,它極有可能就是導致災難的元兇。
為了獲得更多飛機墜毀當天發生的情況。調查人員找到了那天早晨檢查過這架飛機的機修工。他報告說,當天,這架飛機的一臺主要發電機發生了故障,并且無法修復。飛行規定明確要求,一架飛機必須有兩個動力源才能起飛。為了不耽誤起飛,副駕駛提出了一個解決辦法。他說可以在飛行中使用這個輔助動力系統來代替那個發生故障的主發電機。
調查人員在檢查輔助動力裝置時,發現它根本不符合飛機標準部件的要求。它用一種非常原始的、不合常理的方式把部件焊接在一起。一個將輔助動力裝置安裝到飛機上的底座已經斷裂,如果產生電力的快速旋轉渦輪不能正常安裝到位,那么極有可能引發事故。底座上能看到明顯的碰撞痕跡和移動痕跡,這表明,它并不是在最后一次飛行中由于超負荷而斷裂的。輔助動力裝置是一個比較大的回旋裝置,它旋轉的時候,內部會產生相當巨大的能量,如果這個能量轉移到其他地方,比如它周圍的機身結構上的話,就很有可能會造成整個機尾的大幅度震動。
當調查人員重新裝配好機尾各個部件的時候,發現這架飛機機尾上的兩扇門不見了。這兩扇門是用一種鋁制的蜂巢樣襯墊制作而成的。這是一種質地非常薄的鋁箔,這種材料對雷達有很好的反射性能,并且非常輕。軍方曾用它來擾亂雷達信號。調查人員猜測,瑞典雷達系統所監測到的那個神秘物體很可能就是其中的一扇遮蔽門。
在飛行中,斷了一個底座的輔助動力裝置本身不會引起飛機解體,也不會使機尾解體,必然還有其他因素引發了這起墜機事故。
就在調查人員繼續搜查“其他因素”時,柏納航空公司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他們把矛頭指向這架飛機偏離航道前幾分鐘飛過它頭頂的那架F-16。柏納航空公司認為F-16的速度過快,而且它距離394航班的距離比官方報告的近得多。柏納公司與一位瑞典調查人員取得了聯系,詢問此事,對方回答說,那架F-16軍用噴氣機經過柏納航空394航班上空時,極有可能突破了聲障。當一架戰斗機,或者任何其他飛機突破聲障時,就會產生巨大的壓力波,所以,柏納航空公司認為是這種壓力波使得394航班在空中解體了。但是F-16的飛行員聲稱,他在經過394航班時在其上方300多m的高度。專家指出,如果F-16的壓力波影響到394航班,那兩機的距離絕對在幾米之內。但是沒有證據表明兩機曾如此接近過。
當損壞的飛行數據記錄儀分析完成后,調查工作終于有了突破。專家告訴調查人員,記錄飛機飛行高度的指針搖擺得非常厲害,所以才會在箔紙上留下另外一道痕跡。
現在看來,輔助動力裝置并不是飛機上唯一振動的部件。調查人員按照年代繪制出了一張飛機振動表。飛機的振動模式曾發生過一次不尋常的變化。就在事故前兩個月,振動突然間停了兩個星期。在這兩個星期里,這架飛機在加拿大西部接受過一次徹底的檢修。調查人員再次翻閱了維修記錄,發現在檢修期間,機械師曾提到,在連接垂直尾翼和飛機尾部的4個螺釘上有磨損的痕跡,這4個螺釘是連接機尾與機身的唯一部件。1989年7月,在這架康維爾飛機進行檢修期間,一名機修工換掉了4個螺釘中的1個。來自飛行數據記錄儀上的信息顯示,更換掉這個螺釘以后,機尾便停止了振動。調查人員在飛機殘骸中找到了那4個負責固定機尾的螺釘。這些螺釘的分析結果令所有人倒吸了一口冷氣——3個未被替換的螺釘居然是不合格產品。
分析結果表明,這些偽劣的螺釘在制造過程中經過不規范的熱處理,堅固程度只有達標螺釘的60%。機尾連續振動數月的疑團終于解開了。罪魁禍首就是負責固定機尾的螺釘。
現在,調查人員必須找出另一個關鍵問題的答案。為什么機尾在以前的16次飛行中都沒有掉下來,而在這次斷裂了呢?事故發生當天,飛機上的一個動力發電機發生了故障,飛行員提出了一個臨時解決辦法:用輔助動力裝置代替發電機,為左側系統提供動力。飛行員沒有意識到,這個輔助動力裝置的底座已經斷裂。輔助動力裝置和劣質的螺釘加劇了機尾的振動。機尾的振動與輔助動力裝置的振動很可能結合起來形成一種致命的力量。
調查人員認為正是共振作用造成了394航班的慘劇。兩種振動的致命結合導致機尾前后猛烈搖擺,同時方向舵向左傾斜,從而迫使飛機突然向左轉彎,右翼氣流的增加令飛機的承載量增大,于是,飛機開始翻滾。然后,飛機突然恢復了正常,緊接著,方向舵又一次向左傾斜,遮蔽門掉了下去。在飛機第二次翻滾時,機尾發生了斷裂。悲劇上演了,偽劣的螺釘正是墜機事故的罪魁禍首。
柏納航空公司394航班的調查報告在整個航空業引起了軒然大波。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將墜機事故與一個不合格的零部件聯系起來。它引出了一個可怕的問題:世界各地究竟有多少飛機安裝了這種偽劣的零部件?
柏納航班墜毀事件對整個航空業產生了非常重大的影響,人們開始關注那些不符合規格的飛機零部件,事實上,幾乎全世界的飛機零部件存貨中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這起墜機事故暴露了這一產業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美國運輸部因為這起事故,開始著手對零部件進行測評。在聯邦航空局的零部件箱中,有39%的產品是偽劣產品。如果這些部件來自于零部件代理商的話,這將是一個巨大的零部件供應隱患,他們有95%的產品都存在問題。聯邦航空局很快就會在一架人們普遍認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飛機上發現偽劣產品。
聯邦航空局開展了大規模的非法零部件調查行動,并暗設圈套來引那些肆無忌憚的經銷商上鉤。調查人員發現了一個黑市產業,該產業能使數千個磨損的劣等零部件煥然一新。
為了防止偽劣產品進入航空公司,航空系統設置了專門的檢查和測評機構。每個零部件都需要檢驗人的親筆簽名來證實它的品質。這種用于飛機的零部件必須有文件證明它是適于航空飛行的。同樣,還必須有某個有營業執照的機構頒發的維修證書。但是調查人員發現,除了一個巨大的零部件市場之外,偽造聯邦航空局標簽的市場也悄然萌芽。在這個行業中,這些標簽遠比那些零部件值錢。
起初,調查人員認為這個問題只存在于小型航空公司。但是,當他們在世界上最安全的航空飛機——空軍一號上發現這些偽劣部件時,所有人都驚呆了。軍用飛機也被牽扯進來了。這架軍用飛機是美國總統的專用飛機。很難想象,在一個密不透風的供應鏈上,假冒偽劣產品居然堂而皇之進入了軍用飛機的生產線。聯邦航空局迅速采取行動,一百多名經銷商被逮捕。
根據調查結果,聯邦航空局制定了一項更加嚴格的飛機零部件使用規定。如果航空公司明知是假冒產品還要使用,就會遭到指控。
之后的情況大大改觀了,因為現在航空業擁有一整套比八九十年代更加嚴格的規章制度。新的規章制度出臺后,效果顯著。在柏納394班機出事后的20年里,再沒有發生過一起由偽劣零件引起的致命事故。
實習編輯 宋亞欣